唯利是从、利欲熏心的人幸福少
标签:
生活记录 |
(2023年11月08日

读《论语·里仁》,有这样两句,我觉得讲的深,实在是深。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意思是:一个有志于做仁德之人的人,就不会有什么恶德。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意思是:“一个总是以个人私利而行动的人,就会产生很多怨恨。”
前一句讲的是一个人的心念和志向,后一句讲的是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一个心里想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总是怨恨制度约束,怨恨管理太严,怨恨别人操了很多闲心。
近期读著名作家丁捷写的《追问》一书,每天浏览今日头条,看到一些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调查的人,被判刑的人,看他们忏悔时所讲的一些话,可以说都是无志于做仁德之人的人,也是“放于利而行”的人,换一种说法,就是唯利是从、利欲熏心的人。有的是在任上被查的,有的是退休好几年被查的,但结局是一样的,贪腐得来的钱,并没有让他们幸福,而是让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幸福。
为什么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官越当越大,不仅没有得到幸福,反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就是他们一直在想着要过“官运亨通步青云,金钱裙钗伴良辰”的日子,不苟志于仁,放于利而行的结果。
人总是与钱分不开的,吃饭穿衣都离不了钱,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有些东西,即便钱再多也买不到,譬如青春、健康和快乐。为什么有的人,他们的钱越多,自己越没有快乐和幸福呢?一方面是他们的钱来的渠道不对,另一方面是他们甘愿做钱的奴隶。贪腐的人,他们贪的钱越多,心里越害怕,怕的吃不下去饭,怕的睡不着觉,肯定就不快乐,就不幸福。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就是守财奴,他们钱越多越舍不得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快乐和幸福吗!
孔子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和“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两句话把做人讲的很深很透了,有的人就是不愿意照着去做。我个人认为,除了个人的健康最重要之外,其次就是仁德最重要,一个丢掉了仁德的人,是很难得到快乐,很难享受到幸福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