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2023-09-25 12:49:36)
标签:
生活记录 |
(2023年09月24日
常听到有很多人说我能写、写得非常好,也常有人请我写他们需要写的东西。我究竟能不能写,写得好不好?我自己是最清楚的。我想写的东西很多,也想着要写好,可是并没有写出来,即便是写出来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也不是很高。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几十年来基本上能够做到每天读书学习和写作。二是写出来的东西,全部是实话实说,没有一句假话。
做人和写东西是一样的,说实话别人爱听,说假话就不招人喜欢。假话说多了,就没有人相信了。
我这一生最喜欢读书。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贫寒和文化荒芜的时代。那时候我家中,除了自己读的课本以外,就有一套毛选,再没有一本其它书籍。我的课余读物,除了读同学郭兴宏借给我的小人书,就是读毛选,把那套毛选的书角都翻着卷了起来。在读小学时,就背会了“老三篇”。
我真正接触文学作品,是到了上高中以后,读书的途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放学后到县图书馆去里看书,二是向我的恩师周昭亮老师借书看,三是把饭票卖给同学,到新华书店买书看。读文学作品最多的时候,是1979年末到1986年末,主要是借着读书,凡能借到的书,就借着读。那时候的记忆力也非常好,不做读书笔记,都能记住。
我写过诗歌,写过短篇小说,写过电影剧本,也写过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但发表的不多。就是已经发表的,自己都很不满意。自我比较满意的,还是写的数十篇调查报告,有关于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方面的,有关于信访和社会治理方面的。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大概的意思是: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去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惜的,道义也是我所珍惜的,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那么我就舍去生命而取道义。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工作,文学是爱好,工作是职业,也是责任,后来因为工作忙,就放弃了文学的爱好,读文学作品就越来越少,读哲学和关于“三农”研究专著多。
截止今日,我在新浪博客中写了6975篇博文,其中公开发表的有5428篇,私密博文1547篇。这些博文大都是工作方面的,也有少量个人情感方面的。文学方面的数量非常少,虽然有数十篇在相关刊物发表,但质量不高。
退休以后,虽有时间读书,但读过很容易忘记。读了一些关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方面的文学作品,真正能够打动我心的,就有两部,一部是何建明老师写的《诗在远方》,一部是段鹏举、火会亮、孙艳绒老师合著的《大搬迁》,再就是段治东老师写的《清凉山驻村笔记》。我自己虽然写的不好,但不会胡写胡诌。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未来的事也不必提前思虑。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必追。对于我这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在文学创作上,不可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但我绝对不会放弃,我要活在当下,抓住当下,写在当下,讴歌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记得钱钟书先生说过: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人就当如此,向高处攀登,虽不能至,但至少要心有所向。
在这里,我特意声明,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