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52)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52)
(2023年04月03日
第七章
4.
过去,习惯把下流水、喊叫水称之为“二水”,当人们提到“二水”,就自然而然的会说:“二水”是全县教育文化发达地区,“二水”的出的干部和老师是最多的。
1949年10月,全县成立了七个区委,喊叫水属于二区,区委驻地喊叫水,辖下流水乡。1958年10月改称喊叫水公社,1961年9月,下流水乡从喊叫水公社划分出来,成立下流水公社。
说“二水”是全县教育文化发达地区,是因为起步早,主要是得益于1940年在喊叫水成立的“海如完小”,凡是在“海如完小”毕业的学生,后来大部分都参加了工作,当了干部或者老师。
后来,在张汉朝出任下流水学期专干时期,下流水公社的教育事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现在人们都说那是下流水教育事业最辉煌的时期。
我到乡政府工作后,当时想着老百姓种粮,最多能够解决温饱,养羊也就找个零花钱,要富起来,是非常难的。联想到我们家的情况,想着一家有一个工作的人,就真正有了致富的希望。当时让学区提供了一份全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看来又看,按照人口比例推算,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最多能够达到70%左右。当时也找了学区的负责人谈,他对我说:你算的差不多,包产到户后,有很多家庭对娃娃的上学不重视,有的直接把娃娃从学校里拉回去放羊了。
不论到哪个村去下乡,我第一个要去的是学校,到教师里数学生,然后与学区提供的数据对照,和老师交谈,问他们还有多少娃娃没有上学。
我多次和张春旺乡长、马汉鑫副乡长谈,现在娃娃不上学已经成了一股风气,要下决心扭转这股风气。我还多次和马汉鑫副乡长说:你和我都是下流水人,如果教育继续滑坡,我们就是全乡人民的罪人,以后非骂死我们不可。
那时候,社会上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学校的窗子成了门了,麻雀子成了群了,老师务了农了,娃娃成了牧羊人了。
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教师节,前两个月,学区专干就到乡里来汇报和商量第一个教师节的事情,那天乡里没有领导,他到我的办公室里,大致说了说,要让我表态,看乡政府拿出多少钱。我的回答是乡上把哪里的钱拿出来呢,干部的工资动不了,就是一点办公经费,月月都不够,救济款谁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动。等着张乡长和马乡长回来了,我也给说,你也给说,看有啥办法没有。不管有多困难,都要把教师节过的好好的。
专干还开玩笑说:好好过,要花钱,你可不能说大话,大话不能当钱使。
当时,我的心里已经有一个谱,乡里确实拿不出钱,准备带上学区的人,到县上、到区上找同心籍的领导,让他们个人和单位捐。但这话我没有给专干说。
张春旺乡长当过学区专干,对教育有特殊的感情,马汉鑫副乡长是下流水人,确实也想着把事情办好,最后答应乡上拿2000元。可以说在当时,都是尽了最大的能力了。
8月18日,我找学区专干说了我的想法,让他派一个人和我一同到县上、区上找人捐款,他派了杨学良老师,第二天就出发了。
我们先去的是银川,两天时间就“要”了14000多余。当时杨学良老师对我说:估计县上捐的比这个数字还多。我笑着对他说:不可能,有这个零头都不错了。
在县上我们跑了两天,收了还不到1000元。
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我们下流水乡在全县是搞得最隆重的,影响也非常大。老师,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他们抬的很高,但真正给老师办实事不多。那次虽然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发了一身布料,可他们工作的热情高涨起来了,记得现在一中的金平校长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他在大会发言时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咱们当定了。他的这句话,我一直都记着。
在下流水乡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凡是找过我的老师,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对他们提出的困难,都力所能及的给予了解决。特别是在我任组织干部时,积极培养和吸收了一大批同志入了党,有的后来成长为正副科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