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回家路(30)

(2023-03-20 09:40:33)
标签:

生活

记录

  慢慢回家路(30)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农历癸卯年二月二十九(上午)   微信号mxf7880)

慢慢回家路(30)

第四章

  4、当兵走的前前后后

  那时的《入伍通知书》是奖状大小的一张纸,当我从公社领导手中接的时候,非常激动,手颤抖着,心速都加快了,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从《入伍通知书》送到家的那天起,到12月19日去公社集中,家中来的亲戚就没有断过,他们都对我说:

  到了部队,就不能想家,要听党的话,听军队首长的话,军队是出息人的好地方,当兵比你复习考大学强,你复习还不一定能考上……

  要向你大哥和四哥学习,到了部队上要勤快,干啥事都要快,慢了就跟不上了。要搞好团结,一个连队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要记住不能和人家都顶嘴骂仗……

  有些老年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安顿:千万不要吃大肉,不要当了几年兵,再不要把口坏了……

  去公社集中的头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很晚才都睡了觉。我是在伙房里和母亲和大姐、老姐姐睡的。母亲给我说:不叫你当兵,你要当去呢,现在啥话再也不能说了,妈给你要安顿的,到了军队就干的好好,要当个好兵,当一个让人家能看起的兵。不要想家了,也不要一想家就哭鼻子。母亲还给我安顿:一定要记死,不要吃大肉了,也不要喝酒了吃烟了。找媳妇子的事,等着回来了再说,你×××的女子,人家真正不给我们给了,我们给你说你×××的××。你当兵走了,我就去他们家里。你要听妈的话,不要在那个地方找了……

  我最听母亲话的,也最不听母亲话,到部队虽然没有明明知道是大肉就吃,但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肯定大肉没有吃,味道是尝了。在会餐的时候也喝过几次酒,烟是抽上了。找对象的事情,写到后面了再说。

  离家去公社集中的那天早上,父亲、母亲和家里所有的人,都出来送我。我的胸前还挂着一朵大红花,刚从大门走出时,我的启蒙老师许峰来了,他从自行车上下来,在车把上挂的包里掏出一个塑料皮笔记本,塞到了我手中说:我来的迟了,这个本子送给你,到了部队向雷锋学习写日记用。

  笔记本第一页上,许峰老师用毛笔写着:

马希玮:

  要继承毛主席遗志,听从华主席指挥。

  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保卫祖国的需要。

  你的老师许峰赠

  许峰老师把我和四哥的名字记错了。这个笔记本,我到部队写完以后,一直保存到现在。

  走到我家后面的小山坡,我回头看,看着年过六十的两个老人,还没有进屋,我的眼眶里一下子就涌满了泪花,但还是忍住了,没有滚落了出来。

  那年,全公社入伍的有6人,分别是下流水大队的郭兴平、金玉清;上流水大队的杨奎华;大滩川大队的杨彦军和我;田家滩大队的马自孝。

  到县上集中,郭兴平分到了61师,我和金玉清、杨奎华、马自孝分到了63师炮团,杨彦军分到了187团。我们的入伍时间虽然是1978年12月,但军龄是从197911日算起,也就是说我们是1979年的兵,服役期为3年。

  在当时,我们6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我,年龄最大的是金玉清,他不但年龄最大,个头也最高。除郭兴平是干部家庭外,其他5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杨彦军同志是一位孤儿,他是在姐姐家长大的。

  谁没有美好的愿望呢?我在年青的时候同样有过。在那个年龄段,最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考上大学,哪怕是当时的固原师专;就是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的“初恋”。这两个愿望宛如一丛艳丽的花朵,开在我那青春的心田,好似一股清冽的流水,淌过我温柔的梦乡。

  可是,最遗憾的是愿望的花儿并未给我芬芳,愿望的流水并未给我波浪。十年寒窗,因一分之差,大学成为泡影;一分之差,“初恋”的花朵过早的凋谢了。

  我经受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打击,而且都是人生经受的第一次的。这种打击,使我的人生轨迹拐了一个大弯,从一名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走进了火热的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今天再次回首往事,虽然没有成为“象牙塔”里的一颗象牙,是终生的遗憾,但我又为自己有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活而自豪。

  也许是命运的注定和安排,我的人生历程就应该是这样的。今天的我真的很幸福,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很是知足。

  记得在读小学时,在郭兴宏同学拿的一本书上,看到一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漫画,我把它临摹到自己的一个本子上,用来提醒自己,不要有过高的欲望,更不能贪得无厌。

  我还是非常幸运的,虽然学生时代没有学下多少知识,但是,后来我有幸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赶上了同心历史上动迁人口最多,安置难度最大,如火如荼的生态移民和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还多多少少为父老乡亲还做出了一点贡献。

慢慢回家路(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