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22)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22)
(2023年03月14日

第三章
3、高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篇文章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郭沫若在闭幕会作的题为《科学的春天》讲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周昭亮老师拿着报纸来到班里,先给我们朗读了一遍,然后就给我们逐段进行讲解。
我对郭沫若的了解,还是周昭亮老师讲的。
在他家里,他在给我讲了郭沫若写的几首悼念周总理的诗词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水调歌头词。在讲之前,先讲了郭沫若的简介和很多故事。他说:郭沫若是中国的大文豪,是一位比较全面的人,你要多读郭沫若的文学作品。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讲话,从旧中国,讲到新中国,他说:“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社会主义。”“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讲话的结尾是:“春分刚过,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的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篇讲话篇幅不长,当时我用了两个早上的时间,就背会了。后来,新华书店来了人民出版社《全国科学大会文件》的小册子,虽然定价只有0.17元,可是我们半斤饭票的钱,还是狠了很心买上了,到现在还收在书柜里。
说郭沫若的这篇讲话影响最深,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郭沫若的崇拜。周昭亮老师已经给我讲了郭沫若译的屈原的《橘颂》,我还读了周老师借给我一本《郭沫若选集》,就觉得郭沫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二是受了周昭亮老师的影响,他见到我就说:马希峰你不能和其他同学比,一定要把时间用到学习上,以后不会再推荐上大学了,都要通过考试上大学,不好好学习怎么行呢!三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本来就写的好,文风和当时的文风完全不一样,有很多的知识点。
周昭亮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叶剑英副主席祝科学大会召开的一首调寄忆秦娥的词 ,我现在还会背诵:
祝科学大会
调寄忆秦娥
追科学,西方世界鞭先着。鞭先着,宏观在宇,微观在握。
神州九亿争飞跃,卫星电逝吴刚愕,九天月揽,五洋鳖捉。
记得周老师还给我讲了叶剑英副主席写的一首《攻关》的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我在喊叫水中学读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是比较好的,可是进入同心中学上了高中以后,不知是换了环境,还是啥原因,学习成绩一学期不如一学期,到高一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已经是全班倒数第二名,升到高二时,倒数第一名的马玉军同学因家庭困难,就不上学了,我就是倒数第一名了。说个很丢人的话,高一的时候,我的数理化从来没有考及格过,记得数学考的最好的一次成绩是33分。
到了高二,学校也开始抓教学质量了,劳动课由一周一天,改为一周两节课。班主任邱琳玉老师对学习抓的一天比一天紧。他让马清贵、王彦录同学把我们学习的所有数学公式、公理、定理等,用毛笔全部写在大白纸上,贴在教室的墙上。
那时候,有一个最响亮的口号“一定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学习了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就想着要争口气,一定要考上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允许高一学生报考,报名费是5角钱,我也报了名。当时就有人说:马希峰报考是糟5角钱,他但能考上,驴头上都能长角呢!我当时报考的目的,并是要考上,而是想着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只参加了政治和语文两门的考试,政治考了31分,语文考了26分。虽然两门得了57分,其他课目的考试没有参加。
高二第二学期,三个班由同学们自己报名,分成了两个班,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我报的是文科班,教室还是我们原来的,班主任老师仍然是邱琳玉老师。我的表现比在高一的时候就好多了。邱老师让我拿的教室门上的钥匙,每天我是第一个到教室里的,晚自习后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把班里的桌凳管理的非常好,同学们在教室里也都安静的学习。
学校在开学生大会时,把给我的两个处分,宣布都取消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