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回家路(18)

(2023-03-10 16:10:47)
标签:

生活

记录

  慢慢回家路(18)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九   微信号mxf7880)

慢慢回家路(18)

第二章

  8、永远忘不掉的干粮袋

  说起干粮袋子,心里酸酸的,眼泪花就满眼眶转。

  我们住校生,每个人都有两个袋子(按照方言,把袋子叫“抽子”),一个是粮“抽子”,一个是干粮“抽子”。

  粮“抽子”基本上都是用布做的,干粮“抽子”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羊肚牙”毛巾做的,还有用牛皮纸做的。有的“抽子”口上穿一根绳子,把东西装进去,把绳子拉紧就行了,有的不穿绳子,直接用布拉条或者其它绳子扎紧。

  粮“抽子”、干粮“抽子”都不是很大,每周星期天从家里去学校的时候,把两个“链接”到一起,一个朝前,一个朝后,搭到肩上就走了。每周六从学校回家的时候,两个“抽子”都是空的了。不管是粮“抽子”,还是干粮“抽子”都是脏兮兮的,尤其是干粮“抽子”,外面明光发亮。

  干粮“抽子”里装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黑面或者是米谷面烙的有碗口大小的圆馍馍,有时候还有“炒面”和炒熟的麻麦等。总之,家里有什么能吃的,就装点什么。

  家里带来的“干粮”,都是锁在小箱子里的,钥匙链在自己的裤带上,即便是关系在要好的同学,也不会把钥匙给他的。有的同学饿的不行,看到宿舍没有人,就把别的同学箱子上的锁子弄开,偷吃别人的“干粮”。不过,发生这样的事,还是比较少的。

  我是班里离家最远的一个,一般都是开学到学校,放寒暑假才回家。每次去学校的时候,母亲都要想着法子给我做些“干粮”,可是到学校后,最多吃一个星期,就什么都没有了。有时候,生产队到喊叫水粮库打粮,或者有人来喊叫水,母亲还给我代一点“干粮”。

  那时候,看到别人吃“干粮”,就觉得肚子饿,真不敢继续看下去,就匆匆忙忙的到教室里去学习。有家在喊叫水村的同学来了,从书包里掏出一两个胡萝卜给我,我们边吃边学习,一直到下了晚自习才回到宿舍里。

  我初中时的干粮“抽子”,一直用到高中毕业。毕业以后我还一直保存着,那上面铭刻着温馨的母爱,记录着我成长历程,也是一段艰难困苦岁月见证。后来,我去当兵,当我退伍回来再也没有见到了。

  一晃,已有40多年再也没有见到当年的那种粮“抽子”和干粮“抽子”了,但它长久的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孩子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困难,但也经历了不太富裕的日子,对粮食还是比较珍惜的。孙子孙女,尽管一再教育他们爱惜粮食,可是根本就不在乎。餐桌上摆的馍馍和水果,他们饿了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边吃边糟,给他们讲起过去缺粮缺吃头的事,他们根本不相信。

  几次去给学生讲开学第一课,与他们互动,人人都会背诵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但没有一个能说出挨饿的滋味。

慢慢回家路(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