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14)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14)
(2023年03月04日
第二章
4、在学工学农中炼红心
在喊叫水中学读初中的两年,是学生时代与工农业生产结合最紧密的两年,也是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抓得最紧、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最多的两年。
在校园里,学校经常请老农民的忆苦思甜报告,给我们做过报告的,记得有喊叫水大队的陆汉英老汉,有周家沟大队的周彦如老汉等。每次报告结束的时候,大家把拳头举的高高的,一起呼口号,口号声响彻校园: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万恶的旧社会!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当时,比我们年龄大的牛生祥,听了老贫农的忆苦思甜报告后,写了一篇题目为《我的家史》的作文,被学校推荐到各班的同学传读。那篇作文写的确实好,我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听老贫农的忆苦思甜报告,让我们懂得了他们在旧中国不但没有一点政治地位,而且“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的活”。当陆汉英老汉讲到给地主家干活,他女人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害怕地主家知道,冲走了人家家里的福气,活活塞进炕洞里烧死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哭出了声。
学农劳动是最重要的,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将过去海如完小的旧址上的残留土墙全部推到,又用小平车拉,用背斗背,把所有的石头、砖块等清理干净,平整出20多亩地。在平整好的地头上挖了一眼大口井,用柴油机抽水浇灌种植的小麦。我们的校办农场,每年都要生产出一万多斤小麦,加工成面粉,分配到教师灶和学生灶上,让师生吃。
除了参加校办农场的劳动外,每周各班还轮流参加喊叫水大队的平田整地和公社里的平田整地大会战,边劳动,边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
当时,学校还办了一个zhayao厂,在校园后面的山坡上挖了几间房子大的坑,上面用木材搭好,安了几口大铁锅,用来加热尿素,还安装了磨面机,把配好的料进行粉磨。主要的原料,记得有尿素、锯末和煤油等。杨大堂、王兴邦同学干的是最好的,每周都受到学校领导表扬。
实实在在的说,那时候虽然文化课学习的少了点,和现在的学生没法比,但是热爱劳动的思想,做农活的那种踏实程度,对身体的锻炼,比现在的学生要强得多。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他们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啥也不会做,啥也不想做,也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尤其是在爱惜粮食方面,做得就更差了,饭不合口味就不吃了,一件新衣服穿了没有几天,就不穿了,又买新的。
回忆过去的经历,我也在反思,“灵魂深处闹革命,铸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一辈子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真还需要在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老年,回忆起自己青春飞扬、激情燃烧的那段岁月,是旱塬的泥土培育了我坚强的骨骼,旱塬的雨水血水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让我放大了对旱塬爱之深的情怀。
我们这一班同学,后来参加工作的和当农民的差不多各占一半,就是当农民的,也都是非常像样的农民,现在日子过得都非常不错的。给我启发最大的,还是当时喊叫水大队的那些汉族同学,他们特别能吃苦,也非常有毅力。当时在我们初中毕业的时候,喊叫水大队办了一个高中,他们都没能到同心中学上学,就在喊叫水大队的高中读。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后,他们才走进同心中学的补习班学习,有的同学补习了三、四年,才考上了中专,最后参加了工作。
我的这部回忆录,取了《慢慢回家路》的名字,在序言中已经告诉了大家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已经有王金莲、马尚英、田学军、荆玉琴、杨学礼5位同学,过早的走完了他们的人生之路,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