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回家路(11)

(2023-03-02 09:17:35)
标签:

生活

记录

  慢慢回家路(11)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农历癸卯年二月初十   微信号mxf7880)

慢慢回家路(11)

  第二章

  1、已经很遥远的小学时光

  我大约在5岁多的时候,就跟上三哥、四哥走进学校开始混学的。为什么叫混学?就是每天都到学校里玩,老师没有起正式的名字,没有课本,也不做作业 。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北沿口小学,就在村篮球场的前面,是一个和农户家庭院差不多大的一个院子,有5间土坯房子,有两个教室,边上有一间教室办公室,也是教师宿舍。

  当时只有一个老师,他是北京人,名字叫许峰(我从部队退伍后才搞清楚,许峰老师是河北大名县人,原在国家小教部工作,下放到北沿口教书)。

  我每天到学校里,许老师对我特别好,他除了讲课的时候不抱我,其他时间都抱着我,他没有给我起名字,就叫我“马五虎”。有时候,还把我抱进宿舍里,给我水果糖,教我读汉语拼音,给我一把芨芨棍子,教我数数字。

  上课的时候到了,许老师拿着一把手摇的铃子,站在门口摇几下,同学们就往教室里跑,随后他也就走进教室给同学们上课了。

  后来,学校就不上课了,学生再也不到校了。

  我正式上学,应该是1968年 的冬季学期开始的,也就是满满8岁的时候。那时候,北沿口小学虽然不再是许峰老师,但学校还是原来的,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新庄子的周文武老师,教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是本村的苏吉瑞老师(民办教师),教的是三年级学生。现在想不起来,不知道是 啥原因,我没有读一年级,从二年级开始的。

  周文武老师给我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马希林。因为当时三哥的名字也叫马希林 ,上三年级改名叫马希红。那时候改名很随便改,没有现在这么麻烦。我自己对马希红这个名字,很不喜欢,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自己给自己改名叫马希峰。

  在北沿口小学读了两年,升到四年级,就到了下流水完小,班主任杨德明老师也是新庄子的,算术老师是上流水的杨学良老师。下流水完小和中学是在一起的,音乐先是艾艳宗老师,后是耿宜茹老师。我的语文、算术学的都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音乐和体育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凑凑合合的及格。也许我天生就没有艺术细胞,唱歌就如同制造噪音,让听的人很不舒服。出生在“低标准”,营养不良,体质非常差,跑不动,跳不高,体育考试老师能打个及格,已经很不错了。

  197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我家从北沿口搬迁到了北圈口子,我也就到了大滩川完小读书。我自己又一次改了名字,叫马东。大滩川完小没有围墙,就有两栋土坯房的校舍,时任校长是马秉清老师,他也是我们五年级班的班主任老师,语文、算术都是他教我们教。 当时还有马秉礼和马希清老师,他们是低年级的老师。

  从1968年冬天正式上学,到1972年冬天,我在北沿口小学、下流水完小、大滩川完小,读完了小学二、三、四、五年级,曾多次改名字,现在想起来也很可笑。从自己给自己改名字这一点来看,我的自主性很强的性格,是从小就养成的,难怪后来很固执的。

  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少得多,二、三年级就我和郭兴宏两个同学。在下流水完小读四年级总共有11个同学,只有两个女同学,她俩都是干部的女儿。在大滩川完小读五年级时,有10个同学,都是清一色的男同学。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那时候农民家庭对孩子上学是很不重视的,女童的入学率是非常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