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成为一名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
(2022-09-08 04:39:55)
标签:
生活记录 |
为自己成为一名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
(2022年09月07日线上与中学生交流稿)
我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
此时,我非常高兴,和你们交流,仿佛我又回到了已经遥远的学生时代,你们特有的“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的青春气息感染了我,使我激动。我已经是62岁的人了,和风华正茂的你们在一起交流,我感觉到心情最好,也最快乐。
受你们张校长之邀,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我非常荣幸的,但也有很大的压力。
因为,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生,而且是一个不合格的高中生,能被张校长认可,确实很荣幸。第一次在网络里和中学生聊,真的有点怯场,能不能聊到点子上,没有多少把握,自然就很有压力。
我今天与同学们聊的主题是:为自己成为一名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
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曾说过:“真正的美,不是华丽的外表,不老的容颜,而是始终拥有一颗优雅从容的心。”这应该是健全人格的一个方面。
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人格也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对健全的人格确定了五个维度的定义标准:心理是否健康、人格品质、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
健全的人格,对中学生来讲,就是要努力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做人先立德,立德就是做一个内心向善的人。我想同学们一定都读过《三字经》,《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的本性,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追求的目标。立德树人,德立起来了,人也就树立起来了。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即便再有智慧,再有才华,也是不受人们喜欢的。善的反义词是恶,人的本性是善,因此做人首先就必须要划清善恶的界限。
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但人是有天性的,有向善、勤奋的一面,也有向恶、懒惰的一面。天性就像是种子,有的能够长成鲜花,有的能长成毒草。最关键的在于自己是发展好的一面,还是发展坏的一面,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一个班的同学,有的将来能够考上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有的考不上大学,而且与考上大学的同学分数差距很大。同在一个学校,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同是一个老师教,为什么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就如此之大?归根结底,是个人努力的不一样。有认真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也有老师讲课时候,心就没有放在课堂上,而是想着其它的事情,或者虽然在听,但是左耳进右耳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
今天和你们交流,我不但怯场,而且没有底气。因为在学生时代,我并非是一个好学生,特别是上了高中以后,严重偏科,对数理化没有一点兴趣,老师站在台上讲,而我在下面偷着看小说、看杂志。高中毕业考试,数理化三门课程没有一门及格,最后又进行了补考,才勉勉强强及格。
1977年国家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88年7月我高中毕业,就参加文科高考,总分考了209分,最丢人的是数学成绩是零分。当年文科录取分数线是210分,我就差一分。那时候,高考是一方净土,哪怕低于录取分数线0.1分,也不录取。因此,我没能跨进大学的校门。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参加了山西青年刊授、中国人文大学函授 、辽宁党校函授、中央党校函授,1989年还去上银南地委党校中专班脱产学习。一路走来,年年都参加考试,也可以说考了一辈子试。虽然拿到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但“含金量”都是很低的。
同学们从我个人的经历中应该看清楚了,在学校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吃一辈子的苦。
学习文化课需要吃苦、吃苦、再吃苦,性格品德的培养需要刻苦、刻苦、再刻苦。你们要把自己的榜样选的高一些,要向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用他们的事迹感染自己,激励自己,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做。
一定要学会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时时刻刻都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学习和做人上,要自觉坚持做到:老师不在教室和老师在教室一个样,家长不督促与家长督促一个样,没有人看见和有人看见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人贵有自知之明,贵在自觉,贵在坚持。如果好的东西学不下,坏的东西一学就会,好的习惯不能很好的坚持,坏的毛病总是改不掉,也不想改。这样,走的就是下坡路,结果是走到了人生的低谷。这样做,既辜负了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也辜负了辛勤教育你们的老师,对自己无益,对社会也无益。
你们是最幸运的一代人,正赶上了一个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祥和的好时代,这是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物质精神文化都极为丰富的时代。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隐入尘烟》,反映的是2011年以前,甘肃张掖花墙村的一段真实生活,影片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的故事,看得我鼻子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因为影片中的那些场景,过去我自己就见过不少,有些还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挨饿受冻,你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也许你们看了还不相信。过去,我们同心县也属于贫困地区,在那时候,与影片中的场景、故事是一模一样的。在没有实施移民大搬迁的时,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他们居住在山大沟深的地方,他们住的土窑洞,饮用的是土窖里积存下来的雨水雪水,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山路,有些村庄的道路崎岖,连车都进不去。我去过很多农户家中,有的五、六岁的孩子,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衣服,都是光着屁股的。你们经历过那种苦难生活吗?肯定没有。
你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正赶上了这么一个最好的时代,就要对得起这个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人人都读过一本很有名的书,这本书是前苏联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书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作者本人。他23岁全身瘫痪,24岁双目失明,脊椎硬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以坚强的毅力,写出这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我想把这部书中的一段话送给同学们,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也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段话。
这段话是这样讲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