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萦怀的清水河
(2022-08-06 22:06:32)
标签:
生活记录 |
我永远萦怀的清水河
(2022.08.05.
她,从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出发,一路向北,流经原州区和海原、同心等县,夹带着泥沙,蜿蜒回肠,行程300多公里,在中卫泉眼山西侧扑入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怀抱,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柔情婉转,向东奔流而去,最终汇入到了渤海。
她,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也是我的故乡同心县最大的河流。在1500多年前,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就将清水河的发源地、走向、汇入的小支流、流经的地方等写得非常清楚。
出生在清水河岸边的回族著名作家李进祥,有一段名言说:“走不出清水河,像走不出一段爱情;走不出清水河,像走不出一种宿命。”在祖国的大江大河中,清水河是一个小弟弟,但她是我最萦怀的一条河。每当听到“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我就联想到了家乡的清水河,她好似是旱塬上流淌着的一条血脉,从远古而来,又向着未来延伸,记录着我的乡愁,续写着家乡同心的发展变化。
我最初走近清水河,是40多年前,那是我到县城上高中的第一个冬天。
同心县是一个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地方,雨雪很少眷顾到这里,年平均降水量200多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在2000多毫米以上。因此,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生活的人,就有了一个“干毛盖子”的别名。
大自然馈赠给故乡深厚的黄土层,但没有馈赠像江南水乡那么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每年的降水量少得可怜,而且地下水深,就是挖几十米深,找到一点水,含碱量、含氟量特别高,水质极差。地表水就是清水河,夏天,若上游降雨了,水量稍大一点,到了冬天,就就如同是一条小溪流,上面结冰,冰下流水。清水河流淌的是一股苦咸水,那水人畜不能饮用,也不能浇灌耕地,唯有冬天结冰后,将冰放入水窖里融化以后,才感觉到不是太苦太咸。
那时候偌大的同心县,从县城到乡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全部靠大自然恩赐雨雪。降雨下雪后,把雨水和雪储存到水窖里。遇到极度干旱的年份,夏天无降雨,冬天不降雪,滴水贵如油,就发生了严重的水荒,解决水荒的唯一办法,就是冬天到清水河里去打冰。
我上高中时,每周有一天的劳动课。第一个冬天的劳动课,就是到清水河里打冰。同心中学距离清水河很近,大约有一公里远,同学们用铁镐打冰,再一块一块的抱回来,放进水窖里融化。校园里有好十几眼水窖,每个水窖上面都有一个窖盖,那窖盖用一把大铁锁紧紧的锁着,钥匙由灶上的师傅管着,到了用水的时候,才打开锁子,一桶一桶从窖里将水打上来,装进一个大铁桶里,拉到灶上或煮饭,或烧开水。
我第一次走近清水河所见到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河床很宽,河水很小,河床没有水的地方,泛出盐碱白茫茫一片,行走在上面,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啪啪的响声。河的两侧,经过千百年的雨水冲刷,形成了形状各不相同的沟沟壑壑,感觉到的是荒凉和贫瘠。
清水河虽流淌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修建过一座桥,给人们东来西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那时候,就有人专门做背人过河挣钱的生意,背一个人过河,最多能挣到五角钱。
如今的清水河,随着清水河治理项目的实施,一改旧时的容貌,不仅修建了一座又一座通往东西的大桥,而且还修建了“豫海湖”,清波荡漾,在阳光下闪耀着碎金,水鸟翱翔。同时两岸还修建了“同心公园”、“滨河公园”、“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成为休闲、观光、健身最好的去处。一条宽阔的堤岸道路,沿着逶迤的河水向远方延伸而去,留给人们以无限遐想。
在清水河西南岸,矗立着一幢幢整齐的楼房,这个小区的名字叫“清水一号”,居住着从大山深处搬迁来的劳务移民,按照移民群众的话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是同心城的精华之地,不仅距离学校近,娃娃上学很方便,靠近福银高速公路,交通很便利,而且环境最优美,坐在家中就能看到豫海湖。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同心农贸综合市场,就到了扶贫产业园,能做生意,也能打上工。
说到移民搬迁,我的肚子里装着很多故事,即便是每天都讲,都是讲不完的。每当回忆起往事,仿佛自己有一次走进大山深处的那些凋零破落的村庄,仿佛看到父老乡亲们那种苦熬的景象。虽然时过境迁,但永远是记忆犹新。在工作岗位上43年,做的最无悔的事,就是从山里搬迁出来了12万多人,参加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的我已是皓首苍颜,回忆起往事,让我真正的感觉到谁能看起老百姓,谁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家里事情办,老百姓就忘不了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