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见

(2022-06-20 09:35:10)
标签:

生活

记录

  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见

  (2020.06.20.星期一.农历壬寅年五月二十二.晴.微信号mxf7880)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5464公里。是世界长河之一,我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入渤海。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卫黄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天下黄河富宁夏。从古到今,宁夏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唯黄河而兴旺。没有黄河,就没有宁夏的秦渠、汉渠、唐徕渠、典农河,就没有宁夏塞上江南的美称。没有固海扬水、固海扬水(扩灌)、红寺堡扬水等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就没有贫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区的脱贫,就没有西海固地区的一片片绿洲。黄河之兴,就是宁夏之兴;黄河之美,就是宁夏之美。

  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同心县怎么办?自己生在同心,长在同心,长期工作在同心,很想谈点自己的见解。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最大最突出的县情,就是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最短的短板,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树少草也少,荒山秃岭多。最弱的弱项,就是农业产业不稳不大不强,雨水多的年份还有点看头,有点收成,遇到中旱、大旱年份,既没有看头,也没有收成;工业产业虽然不能说是一穷二白,但没有一个大的工厂,没有一个在市场上打得响的产品,小打小闹的多,提供就业的岗位少。从农民收入来讲,最多还是外出务工收入,至少占全年总收入的60%以上,以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的占农民总户数的70%以上。最困难的家庭,就是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没有人出去打工,就没有收入。

  从县情的实际出发,同心县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过去是靠天吃饭,年年盼着雨水多一点。现在是靠黄河水吃饭,盼着多建几项大型引黄灌溉工程,让整个旱塬都变成绿洲。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现实是不可能的。黄河水并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1997年,黄河曾断流了226天,这就是现实啊!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也不是宁夏一个自治区的黄河,黄河水资源实行的统一管理调度,有严格的分配方案,根本不是想引多少就引多少,想用多少就多少。

  第一,河西、河东、王团、韦州引黄灌区,重点要放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和节水灌溉上,既要解决好大水漫灌高耗水的问题,也要解决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据相关统计资料,引黄灌区现在有水浇地面积约55万亩,按照每年灌溉4次水,每次每亩灌水120立方米,总灌水量达2.64亿立方,这个需水量就远远超过了每年分配的水方指标的总量,如果不下决心解决大水漫灌的问题,缺水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引黄灌区耗费的水资源最多,但产出效益并不高。引黄灌区基本上以种植玉米为主,亩均的最高纯收入约1000元,实际上有很大面积还达不到这个标准,是另一种形式的广种薄收。

  第二,下马关、预旺等节水灌溉区,不应该再扩大节水灌溉面积,能够把现有节灌面积种植好,就很不错了。因为水资源极度紧缺,再扩大面积,没有水可浇灌,只能是花巨资投入,还是没有效益。这些年我们修建的调蓄池不少了,真正装满水的没有几个,有的调蓄池甚至是建成试水后,再没有放进去一点水。无水可灌的问题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一定要以水定地,不能盲目扩大灌溉面积,要想着高质量发展。

  第三,生态移民迁出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生态自然修复工作。国家和移民群众花巨资搞生态移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环境美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移民搬迁有效的遏制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封育禁牧使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的自然修复,这是有史以来最硬的措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何来的金山银山。在生态移民迁出区,不能再动一锹土,不能再犁一寸地。每次到生态移民迁出区,我的眼眶里都涌满了泪水,看到草长起来了,我就特别高兴,看到有人偷着又在犁地,心里就特别的难受。我不赞成在山头和山坡上去种树,因为严重缺水,拉水浇灌成本太高,没有几棵能成活。山头上我们挖了多少鱼鳞坑,就是看不到一棵树。

  第四,县乡村各级干部,都应该从迎接检查、督查、填表、报数中解放出来,从没完没了的整改中解放出来,要集中精力想发展的事情,扑下身子干发展的事情。现在的县乡村干部比过去辛苦的多,最多的辛苦就是熬灯夜战加班加点的应对各级的检查验收,没完没了的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没完没了的撰写工作方案,没完没了的写整改报告。来了一个检查、督查组,所有的人就围着他们转。检查、督查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多过乱,更不能求全责备,踏住脖子揪头,搞的干部不敢干工作,不想干工作。

  这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不代表任何组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