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十年(一)
(2022-05-25 05:48:31)
标签:
生活记录 |
我的这十年(一)
(2020.05.23.星期一.农历四月廿三.晴.微信号mxf7880)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两件大事,已经永久的载人史册。
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具体时间应该是2007年下半年,建设的第一个移民村,就是现在石狮管委会管辖的惠安村,当时的建设安置规模为移民搬迁山区的贫困人口542户,同时配套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和小学一所。惠安村的建设,标志着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拉开了序幕,这项历史上移民人口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工程,一直持续到“十三五”才结束,完成移民搬迁安置近13万人。
2007年,我开始研究移民工作的,当时在县人大常委会农环工委任主任。自从任农环委主任之后,我就开始“三农”工作的专题研究,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的农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最终完成了《关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口转移问题的思考》的调查报告,先后在《宁夏工作研究》和《吴忠工作研究》杂志上发表,文中提出:只有把大山深处的人口转移出来,才能够加快中部干旱带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群众贫困问题。这篇调查报告引起了时任县、市和自治区领导的重视,特别是2007年6月到任的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县委书记王中的重视。那时候,王中书记下乡调研,县委办都通知我去陪同,我们在一起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移民搬迁。我对王中书记说:如果不搞移民搬迁,像马高庄乡的壕前门、汪阳洼、张家井,预旺镇的白崖子和龚家湾,再过五百年,也建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8年4月28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我县人大农环工委主任,到县委办任副主任、兼任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就是后来的移民办主任),专做生态移民工作。当时为什么要选我做这些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我写的那份调查报告,第二是按照王中书记讲的,生态移民的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投入的资金量之大前所未有,没有一个能抗住事的人,根本就干不好,马希丰连县委书记都敢硬对硬,就不怕得罪任何人,这个难事就让他来干。
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干部,有人说完很坏,也有人说我是一个打硬干部。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说我很坏是因为我在下流水乡工作时,和时任乡党委书记骂过仗,把书记气的不去上班了,在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时,给时任县委书记不留一点面子,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最高层,把《焦点访谈》栏目组的记者引到同心来了,搞得书记下不了台。说我好的人,应该是最了解我的人,他们知道我只讲真理,不讲情面,只想着干工作,不去跑官要官,对老百姓最有感情。
现在退休了,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也想着把自己“十二大”以来的这十年好好回忆和总结一下,从个人经历的一些事情,以最真实的记录,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