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良师挚友石成玺
(2021-12-05 07:49:03)
标签:
生活记录 |
哭良师挚友石成玺
(2021.12.04.星期六.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一.晴.微信号mxf7880)
在我大脑的记忆库里,又增加了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公元2021年12月4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一,星期六)。
这天早晨5时许,我的良师挚友石成玺因患心梗,医治无效,在吴忠的医院里,走完了他短暂的58年人生之旅,当日下午4时许,永远的长眠在同心大坟茔的黄土之中。3年多前,他的爱妻病故,在紧挨着妻子坟的东面,他为自己选定了自己的永久归宿,他如愿的睡在了那个地方。
我与石成玺是同乡,我家在北圈口子,他家在张套子,相距有十几里。我是1960年生人,他是1963年生人,可以说是同龄人。我与他虽然相识的比较早,但真正相知还是1998年3月开始的,1997年5月,我从原城关乡调任王团镇副书记,他于1998年3月,从县委办调任王团镇书记。1999年4月,他又从王团镇调任丁塘镇书记,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就是短短的13个月时间。
石成玺出生在一个农村大户人家,他父亲石占元曾是“西八庄”威望极高的一位老人,人人敬佩。他家原居住在上长流水,后迁徙到张套子,在那里拓荒置业。老人家勤劳吃苦,也宽于待人,团结马姓、田姓等故亲们命运与共,使张套子成为庄风最好,绿化最美的新村庄。张套子故亲们的好客,在全县都出了名。
在一个好的家风、庄风的熏陶下,石成玺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但是,在唯成分论的年代里,他差点上不了高中。
1980年9月,他被招录为首批民族干部,在同批招录的35名优秀回族青年中,石成玺和周玉荣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都成长为处级领导干部。只可惜周玉荣已于2020年2月25日因病离世,时年56岁,怎么也没有料想到石成玺也随后而去啊!
与石成玺在王团镇工作的那13个月中,我们彼此相互尊重,互相学习,陪同他走遍了王团镇大大小小的自然村。那13个月,是我在乡镇工作中最苦最累的13个月,我分管党建、教育、计划生育和机关支部等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心情很舒畅。我生来就是一个不怕苦和累的人,最怕的就是领导在重大问题上不“坐坡”,到了关键的时刻,当缩头乌龟。石成玺当时很年轻,虽然没有多少基层工作经验,但是他给我们这些副职的腰撑的很硬,领导和镇村干部拧成了一股绳,所以我们就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想干。
石成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为老百姓着想,对镇村干部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今天送他的人,都是闻讯赶到的,有专程从银川、吴忠等县外赶来的,也有从乡下赶来的。当他刚入土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支部书记赶到了,老泪纵横的哭着对我说:我知道的太迟了,没有最后见石书记一面,后悔的很呀!老人家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接一滴的滚落下来。今天送石成玺的场面,是多年来没有见过的,人人的眼眶里都涌动着泪花。有些因各种原因,未能赶来送行,曾在同心工作过的一些老领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请我向家属转达他们对石成玺的离世,深表悲痛,对家属表示慰问。
后来,石成玺到丁塘镇当书记、民政局和发改局当局长,我们还经常在一起切磋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很多事情,就是调出同心后,我们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或打电话,或发微信,或视频通话。我们交流的大多都是工作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涉及过个人的收入和升迁。我任移民办、扬黄办和扶贫办主任期间,他从来没有给我打一次招呼,为自己的亲友承揽工程。
我年长他4岁,他先我而去,怎能不让我悲痛万分!我站在坟坑边,亲手将他接送到坟坑,又拿起铁锹,一锹一锹的将土填了下去,最后用手将所有挖出的土,刨到他的坟堆上……
我心中的石大爷,您怎么忍心离开了我啊!
晚上,我再次去了他家,他最后睡过的那张单人床,静静的停放在客厅的中间,他的儿女,他大哥、三哥,还有他的侄儿侄女们静静的守候在床前。回到自己的家中,一遍又一遍翻看着他的照片,泪水扑簌簌的再次滚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