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完全有能够成为一个高品质的景区
标签:
生活记录 |
龙泉山完全有能够成为一个高品质的景区









一场中雨过后,就自驾车急急匆匆往龙泉山赶,看树活的怎么样,山上是不是长出了绿草,洪涝子坝里装上山水了吗。
说龙泉山,也许同心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黄草岭,不知道的人可能就少。
龙泉山和黄草岭实际是一个地方。为什么取名龙泉山?当地年龄大的人也说不上个所以然。很早以前,那里就有一个叫“龙泉山肉牛养殖场”,规模虽说不是很大,但牛存栏最高峰时,有600多头。他们对我说:养殖场后面的这座山,就叫龙泉山。实际上,那是一座黄土丘陵,是算不上山的。山算是有说法,那“泉”在什么地方?这里除收储在雨水、雪水,再就见不到水。马老汉指着洪涝子沟说:洪涝子沟底下就有一个咸水泉,那泉水就顺着沟流走了。记得老人说过:龙泉山就是一条旱龙,这一股子泉水,就养了这条旱龙。









黄草岭,是王团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有10个小自然村组成,由北向南依次是窨子湾、北山套庄,过了洪涝子大坝,依次是付应台、金石台、大梁、红槽子、坡家台、黄草岭,最南面是新镇和苗家套子。因为长期天旱少雨,土地瘠薄和沙化,这里的绝大部分人口,都陆续的搬迁走了。
黄草岭并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但这里有独特的优势,北部的洪涝子沟,南部的大沟沿沟,把黄草岭圈在了中间,看到这两条沟,就知道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多么严重。这里是同心的老枣林,付应台片和金石台片的枣林是最大的,树龄也是最高的,百年以上的就有300多棵,其中最高寿的一棵已经有320岁了。国家的一位林果业专家看了以后,他慨叹的说:搞了一辈子林果业,见到的枣树不计其数,今天见到这么大的枣树,还是第一次,真是中国的枣树王。









红葱是黄草岭人的品牌产业,也是黄草岭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红葱不怕天旱,喜欢在沙化土壤里生长,黄草岭的耕地种植红葱,条件是得天独厚的。10个自然村庄,虽然大部分人搬迁走了,但是每年到种植红葱的季节,有骑摩托车的,有开小车的,都回到了黄草岭种植红葱。在这里,耕地里能够见到最多的植物,就是红葱了。








在黄草岭,能够看到的东西太多了,有中国的枣树王,有树龄600年以上的红柳,有移民迁出区遗址,有抗旱林沙枣树,有一个个集雨场和水窖,有生长茂密的柠条……
如果真的用心去打造,完全有能够成为一个高品质的景区。打造龙泉山景区,应该先从保护好移民迁出区遗址开始,一孔窑洞就是一段历史,一眼水窖就有很多故事,一个个集雨场就是当地人民抗旱精神的真实写照。
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路子,要下决心在能够种树的地方,都栽种上树木。树种不一定都以枣树为主,应多种一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树种,如:红莓杏、山杏山桃、文冠果等等。沟道和主公路边,以刺槐和沙枣树为主。
大家最关心的是树能不能成活?到现实去看看,就能得出答案。除了部分原有的老枣林,其它所有的树木都是2015年春天栽种的,不是现在活的好好的吗!栽树能不能成活,最关键的看两点,第一点是树苗不能失水分,要现到现栽种,不能活人栽死树;第二点是第一水要浇足,不能只是“洗了个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