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纪实 |
乡村振兴 人人有责
(2021.03.07.星期日.农历辛丑年正月廿四.晴.微信号mxf7880)

读王宏甲老师的书已经上瘾了。因为老师的作品,大都写的农村的事,本老头心里一直装着农村,老师的作品很有味道,也能解渴。
王宏甲老师是福建人,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已经读过老师的十多部作品,近期看到老师又出新作《走向乡村振兴》,小女儿给我网购了一本,昨晚就粗读读完了。
现在想读的书,确实非常多,因为时间紧,有些书就只能大致翻翻,但是王宏甲老师的书,就不能大致翻翻了,需要粗读、细读、精读,才能够领悟老师作品中的美味儿。他的《农民》、《人民观》、《让自己诞生》和那本《塘约道路》,我都读过有五六遍。还想再读,再细细品味。
老师的《走向乡村振兴》,粗读之后,感觉到确实写的好,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教科书。
毕节,地处云贵高原;
毕节,过去的标签就是贫穷二字;
毕节,今日已经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毕节,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后,我对毕节的关注,又上了一个台阶,关注毕节,主要是关注他们的扶贫、脱贫之路,学习他们的成功做法,开动我的脑筋,推进黄土高原的脱贫。
王宏甲老师在《走向乡村振兴》一书中,对毕节的脱贫攻坚经验,做了最精彩的描写,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令人信服的。从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就能看出老师是做了大量的、细致的调查。
在导言中有两段话,说的非常深刻:“最有力量的其实就是劳动人民,人民选择哪里,哪里就会发达。”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的力量是最大的。“无论乡村与城市,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才是我们国家坚强有力的保障。”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坚强有力的保障”,也是走向胜利的一条最最重要的经验。
我们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除了有正确思想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了,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成功转变,毕节的脱贫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
干,则脱贫;干,则振兴。一部《走向乡村振兴》,写了一个个实干的故事,写了一个个实干的人物。而这些故事和人物,都让人觉得亲切、可信,就像在我们自己的身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