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历程和特点(2019年08月27日星期二农历七月廿七晴微信号mxf7880)
(2019-08-28 16:48:38)
标签:
工作生活记录 |
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历程和特点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农历七月廿七 晴
微信号mxf7880)
近期,有很多朋友或打来电话、或发来微信询问: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让我谈谈各个阶段的特点。现作如下统一回复,如有不妥,敬请各位朋友谅解。
我国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历程:
第一阶段:起始阶段(1982年12月—1986年4月),有学者称为“三西”扶贫开发阶段,也有学者称是我国有计划、有组织扶贫开发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国务院启动实施“三西”地区农业建设扶贫工程(三西: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每年计划投资2亿元。
这一阶段开始之时,我刚从部队退伍返乡,先后在固海扬水工程同心县指挥部和同心县下流水乡人民政府工作。那时候,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是救济式扶贫,大部分扶贫开发资金,都是安排到乡镇实施,主要用于解决群众的生活,就是送粮、送衣、送水,也就是维持生计。当时的贫困面非常大,在扶贫方式上,基本上都是“大水漫灌”。
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投资少;二是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三是扶贫开发的效果不够明显。但是,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拉开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向贫困宣战的序幕。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86年5月—1994年2月),有人称为专业部门扶贫开发阶段,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探索阶段。1986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当时设在农牧渔业部。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认定贫困县,研究确定了贫困标准和扶贫标准,同时开始设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93年12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改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
这一阶段,我先后在同心县下流水乡、城关乡工作。当时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由县扶贫办牵头,扶贫办是“主角”,乡镇是“配角”,我们乡镇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配合扶贫办做好扶贫开发的工作,乡镇没有硬性工作任务,群众脱贫不脱贫,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责任。
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说是一个探索阶段,由扶贫办唱“独角戏”,不仅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不多,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虽然投资力度比第一阶段要大的多,但整个扶贫开发工作,仍然处在重扶贫,轻开发,“输血”多,“造血”少的低层次阶段。
第三阶段:开发阶段(1994年4月—2001年5月),习惯称之为“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就是力争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一阶段,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折的重要阶段。国家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大量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这一阶段,我先后在同心县城关乡、王团镇和县人大机关专委会工作。扶贫开发工作不再由扶贫部门唱“独角戏”,各部门和各乡镇都有了扶贫开发任务。当时建设生产水窖和“三田”建设任务,就是乡镇、村和县直水务等部门的重要任务,扶贫开发形成了“大合唱”,不仅任务分解到村到户,而且纳入了乡镇和县直部门的考核指标。
第四阶段:减贫阶段(2001年6月—2010年12月),有学者称之为解决温饱阶段,我认为是开始减贫阶段。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年—2010年)》,明确规定:到2010年底,按照1274元的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下降到2688万人。
这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有了明显提升,投资力度比以往都大,社会扶贫和东西对口帮扶工作,正式起步,扶贫与开发并重,我国的贫困人口有了明显减少,大部分农村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
这一阶段,我先后在县人大机关农业与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和县生态移民办公室工作,既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者,也是实践者。同心县开始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那些“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村庄,实施了整村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和居住危房危窑的问题。
对上述4个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楚的能够看出: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也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并未有真正彻底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贫困问题不仅仍然存在,而且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扶贫开发的方式还是“大水漫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并没有真正激发出来,等靠要懒的思想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依然薄弱。
第五阶段:攻坚阶段(2011年12月—2020年底),也可称之为精准扶贫阶段。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攻坚拔寨阶段。
这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上升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级书记抓扶贫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确保了每年减贫1000多万。从近年来的扶贫开发成果看,贫困县开始逐年减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升。
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在扶贫开发一线工作的人,亲身经历了我国各个阶段,最引人骄傲的,就是第五阶段,不仅创造了世界减贫的奇迹,也涌现出讲不完、说不尽的感人扶贫故事。
前一篇:听雨声引发的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