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承志散文《斯诺的预旺堡》

(2018-04-05 07:30:29)
标签:

工作

生活

记录

  读张承志散文《斯诺的预旺堡》

  前天晚上,和一位老领导聊文学和读书的事情,他送我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插图珍藏版《张承志散文》。
  张承志先生的作品,早在我当兵的时候就读过几篇,印象比较深的有《黑骏马》,后来又读过他的《北方的河》、《一册山河》等。有人曾推荐我读先生的《心灵史》,我在书店里一直没有买到,一次蹲在一个书摊上看书,看到了《心灵史》,就买了一本,谁知是盗版的,不仅纸张的质量差,而且印刷、装订都很差,书中有很多字都是倒着排印,看起来特别费劲。
  回到宿舍,躺到床上后,拿起先生的散文集就读。我读书的习惯是先看作者简介,后看目录,当看到目录中有一篇《斯诺的预旺堡》,心里就有些着急了,想着先读这一篇。
  为什么先要急着读这一篇呢?其实我不说大家都清楚,我出生于同心,同心是我的故乡,预旺堡就在同心,热爱故乡,关注故乡,这是每一个人的情愫,对我来说也是这样。
  先生的《斯诺的预旺堡》写于2002年3月,那时候我还在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下乡去过预旺,也去过一些村,但都是走马观花,说实话,对预旺镇并不完全了解。
  我对预旺的了解,最初还是读斯诺先生的《西行漫记》中了解到的,后来也听预旺籍的一些干部说:预旺过去是同心的米粮川。他们还给我讲过康熙微服私访在预旺的一些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从来也没有去考证过。但在我的脑海里,预旺是当年西征红军的大本营,彭大将军曾在预旺生活和战斗过。预旺有两个堡子,一个是王家堡子,曾经是西征红军的司令部,一个是杨家堡子,曾经是西征红军的后勤部。斯诺先生拍摄的一张在堡子高墙上红军小号上吹号的照片,这张照片和斯诺先生写的《西行漫记》一样,传遍世界。后来,我也知道了红军小号手就是谢立全将军。
  我对预旺的真正了解,是2008年以后。
  2008年初,我从人大机关调到县委办任副主任兼任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实际就是移民办主任),为了能够准确了解掌握全县各个乡镇、各个村的基本情况,就天天跑着去下乡。
  预旺堡原指今天的预旺塬,大体范围就是从大郎顶到预旺南塬。今天的预旺镇要比过去的预旺堡大得多。预旺堡只占预旺镇的六分之一。预旺镇的西部有陈石塘、郭阳洼、李家洼子、胡家堡子、孙石庄、青羊泉、龚家湾、白崖子、贺家塬等,这些地方都属于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干旱山区,绝大部分人已经搬迁出去了。
  预旺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有关资料,预旺原叫“豫王城”,公元1225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大举进攻西夏,进兵盐州时命令豫王修建豫王城,作为兵营的守御之地。豫王究竟是何许人也?现在尚未考证。豫王后来就演变为今天的预旺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也称之为“予旺”,但这个称谓时间非常短暂。
  
  张承志先生写的《斯诺的预旺堡》,篇幅不是很长,共有4部分。他对预旺历史、气候、地理、地貌的描述,我是很赞同的,就是对一个从未到过预旺的人来说,读了这篇散文,也会对预旺有一些印象的。但先生对预旺现状的描写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文字,我确实有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我最看好的是张承志先生提出的“……照样恢复一个列宁室。把能找得见的文物都摆上。把那一段历史的解数,连图带表,给它挖一个又真实又清楚。”
  预旺,西部山区的人都已经搬迁出去,在预旺塬居住的人口,除了自发移民的外,几乎还在原地生存着。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预旺究竟能不能真正振兴,关键还靠折腾,如何去折腾?就是要瞅准预旺红色历史文化、小杂粮和优质中药材、传统的养殖业这几个优势去折腾。
  说到红色文化,就要把王家堡子、杨家堡子进行一次恢复性的整修,再现过去的原貌,要有彭大将军、斯诺、萧华的住室,要有当年西征红军的图表,要有“小号手”吹号的塑像,要有彭大将军战马的塑像,要有《西行漫记》的画廊,要搜集整理出西征红军那段历史,一个历史故事,就是一个景点。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把预旺推向了世界,能够真正读懂这部名著,正如张承志先生说的:“还是要到现场,对照景物,句句体味。”说穿了,《西行漫记》就是预旺最好的一张名片,《西行漫记》已经传遍世界,世界也在注视预旺。
  说到历史文化,就要做好“豫王”的文章,豫王究竟何许人也?鼓楼的历史究竟有那些?除了搜集、挖掘,还要有更多的故事,故事就是文化的最好传承,有故事,就能吸引来人。
  预旺的振兴,大有文章可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