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贫困人口识别精准不精准的问题
毫无疑问,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最主要的表现是:贫困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水、电、路和网络全通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产业找准了方向,有的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贫困户劳动力职业技能有明显提高,就业难的问题基本缓解;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农村低保等有了保障。精准扶贫,已经赢得了贫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脱贫成效,人民群众基本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目前脱贫攻坚真正到了背水一战的关键时期,距离时间节点越来越近,真是时不我待。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根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就今后的工作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与同仁们进行交流。
一、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情况看,与2014年刚开始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相比,贫困人口的识别越来越精准,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不精准的问题依然存在,存在不精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规模控制,按照理论推算的比例,层层下达贫困人口指标,导致贫困人口多的村,真正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因为没有指标,进入不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少的村,因为指标多余,一些已经脱贫的“被进入”建档立卡。
二是2014年建档立卡时,由于程序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加之时间紧,工作量大,调查摸底不深入、不细致,群众参与度比较低,导致符合条件应该进入建档立卡的没有进入,不符合条件不应该进入建档立卡的又进入了。不符合条件进入的和符合条件的一样的享受了相关扶持政策,也得到了扶持项目,在以后开展“回头看”时,经过重新识别,明明知道不符合条件,但只是做了脱贫处理,并没有从建档立卡中退出来(没有退出的原因是人人都怕以后审计没有痕迹,就要问责或者追责),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就出现了一些“假贫困户”。
三是确实也存在极少数乡村干部不负责任,怕惹事,怕得罪人,怕打麻烦的问题,也存在有极少数村干部偏亲厚友,不坚持标准,不主持公道,按照个人的心思,想给谁建档立卡,就给谁建档立卡,不想给谁建档立卡,就是再贫困,也不给建档立卡的问题。
二、如何看待贫困人口识别精准不精准的问题
对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一是对2014年初次建档立卡时,不符合条件进入的“假贫困户”,已经享受扶贫政策,得到项目扶持的,通过村级重新识别,乡镇审核,扶贫部门和审计部门确认后,直接做退出处理。已经扶持的项目资金,不再追回,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不再追究责任。
二是对2016年“回头看”以后,新纳入的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假贫困户”,只要确认准确的,就要追查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严肃处理,“假贫困户”已经得到的扶持项目资金必须追回。
三是对不坚持贫困户标准,故意张冠李戴,搞偏亲厚友,
别人建档立卡,乡村干部个人享受国家扶贫项目,或者贪污、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要依法严惩,绝不能姑息迁就。
四是彻底取消规模控制,要严格按照贫困户的标准,一个村有几户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建档立卡几户,一户都没有的,就一户都不能建档立卡。
五是要细化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两不愁三保障”细化为若干可操作性的指标,诸项进行衡量,从总体上把握,综合识别。
六是对“五有”户,要制定出明确的界定标准,要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有车的究竟指什么车,是建档立卡前购买的,还是建档立卡后购买的?有工作的究竟指什么工作,是建档立卡前就业的,还是建档立卡后就业的?死亡的是建档立卡前死亡的,还是建档立卡后死亡的;等等,规定的越是具体越好。
三、要关心、支持、爱护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
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就是县、乡的扶贫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他们的确特别辛苦,压力也非常大,这是我是最清楚的。他们真是“吃的鸡食,担的骆驼大的责任”,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挨骂受气最多的是他们,吃苦受累最多的也是他们,他们基本上没有决策权,也没有主动权,有很多人已经累倒在扶贫工作岗位,有的已经献出了最最宝贵的生命。不论哪一级的去检查、督查,都免不了给他们头上下“炸弹”,都对他们讲“要问责,要追责”,他们确确实实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上面挨领导的骂,下面挨老百姓的骂,挨村干部的骂。他们最怕的就是审计出问题,村上做错的,责任由他们承担,领导们决策错的,责任也由他们承担。有时候,审计部门让他们解释都不解释,有时候让他们口都不张。
我们应当相信,绝大多数同志是对党忠诚可靠的,对人民群众是有感情的,对工作是尽职尽责的,真正以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的是极个别、极个别的。我们一定要关心、支持、爱护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予以免责,让他们放手开展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