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凸显自己牺牲优秀歌手的《中国最强音》

(2013-05-20 09:13:14)

记得59进24那场比赛中,大春子和黄夕倍同组,黄夕倍忘词被淘汰,大春子表现出众与其他选手待定,但最后黄夕倍却被召回,与另外几人组成墨绿森林组合,大春子等表现不错的待定选手却反而打包回家。这实在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虽然本人也非常喜欢黄夕倍,但是淘汰了就是淘汰了,表现的好的就应该留下来。像这样表现不好的被留下来,表现好的反倒淘汰,那这些评委还看什么表演啊,还搞什么晋级赛啊,直接你喜欢谁就留下谁不就完了?!

同样不公平的事情,还发生在24进12这一场,男生组表现最稳定的两位选手老五和熊汝霖却被郑钧以“你已经定型了,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还能帮到你什么”为由拒之门外,相反有失水准的秦妮、刘明辉、林军(郑钧自己都说对林军尤其失望)却顺利晋级。本来我是很喜欢郑钧的,觉得他有个性、很真诚,但这个决定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前后矛盾甚至有些虚伪吗?什么叫“你已经定型了”?人家有自己的风格怎么就不对了呢?你还定型了呢,那意味着以后我们都不要听你唱歌了吗?!

还有罗大佑那组,表现出众、实力超强的阿兰以及陈一玲也被淘汰(后来李佳薇主动退出,陈一玲补位成功)。

我觉得这些导师就是吃饱了撑的,鸡蛋里挑骨头。他们一早就已经认定了某些选手,然后故意找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安在选手的头上,非要把他们淘汰,比如阿兰,什么叫“这个大众的舞台不适合你”,这就是典型的“让你死你就得死”。

其实导师们这么干也是节目组设定的,他们统一的思路就是不要那些已经成名、成熟、定型的歌手,而一定要挖掘一些新生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该节目的成绩。如果前10名选手中一半以上都是成名歌手或者多次出现在选秀节目的红人,一来观众会说这个节目不公平,草根与专业同台,自然专业选手胜出;另一方面,外界也会说这个节目没啥水平,都是别的节目选剩下的歌手,没自己的特色。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最强音》12强中,肯定不会有太多成名歌手和选秀达人,更多的会是一些新面孔和新生力量,一来显得他们有创意,二来这些新人培养起来可能更容易,如果出了好成绩更能体现节目的水平和导师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