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淌水》是由尹宜公于1947年收集整理云南民歌素材后再创作的一首民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1989年,黄虹凭借独唱该曲获得首届金唱片奖。
创作背景
该曲创作存在争议。一说,《小河淌水》是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成员尹宜公糅合了《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两首云南民歌,整理、改编出的作品,他在一个月夜听到南风合唱团成员华明邦哼唱一首歌曲时,灵感迸发,反复吟唱、修改,创作出了该曲。写出该曲后,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发起人江鹜给它取名为《小河淌水》
。
另一说认为,《小河淌水》并非尹宜公收集整理的民歌,而是高粱创作的歌曲。1943年,在云南蒙自县参加地下党工作的高梁写出了《大田栽秧秧连秧》的曲调,另一个地下党员毛子良填了词;1947年,高梁的学生华明邦参加了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一次偶然的机会,合唱团团友尹宜公听到华明邦演唱该曲并记录下来。之后,合唱团发起人江鹜给它取名为《小河淌水》。
歌曲歌词
哎~~~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
清悠悠
----
哎~~~
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
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
叫阿哥
歌曲鉴赏
《小河淌水》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云南弥渡山歌,歌词以比兴的手法,诗一般的语言,把人们带到明月高照、微风轻拂、溪水潺潺的动人情景之中,生动地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该曲质朴自然,曲调婉转,意境幽美,抒发了至纯至真的人情人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社会影响
2011年,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云南弥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4月26日,云南星光柠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弥渡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县文化馆签订电影《小河淌水》联合出品协议,决定拍摄该曲同名电影。2020年9月10日,以该曲为创作蓝本的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歌剧《小河淌水》首演在昆明举行。
原名黄琼芝,出生于昆明一个酷爱民间歌舞的家庭,从小受到云南花灯、民歌小调、抗日歌曲、滇剧音乐的熏陶,早年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黄虹一直是云南省歌舞团的独唱演员,文革中曾受到政治迫害。1953年她参加了云南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汇演后一鸣惊人,由她整理、编词、编曲、演唱的云南民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小河淌水”、“放马山歌”、“我望槐花几时开”、“猜调”、“赶马调”、“绣荷包”等,这些歌中有些被选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中,有的被改编为器乐曲。她曾随中国代表团多次出访波兰、罗马尼亚、东德、朝鲜、日本、印尼、苏联、缅甸等地。
音频网址:https://www.kugou.com/share/4Z0hJ01xXV2.html?id=4Z0hJ01xXV2#jnub43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