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著名的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九岁在其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曾在纽约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家的行列。与欧洲、美国的主要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此后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会,从而进
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行列。战后访问过苏联、以色列、日本、印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七十年代出版了他的自传《未完的历程》。他的演奏具有辉
煌的技巧、独特的气质和动人的魅力。
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的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据说梅纽因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次曾愤怒地摔碎了一把玩具
小提琴。在他4岁生日那天,梅纽因得到了一把真正的小提琴,从此开始了展现他音乐奇才的生涯。他7岁因出色地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
坛。后来得到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指点。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这位少年奇才从未上过正规学校。13岁确立了巡回演奏
大师的声誉。他在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都是由一位家庭教师陪伴左右。19岁那年,感到身心疲惫的梅纽因暂时离开了音乐舞台。但是18个月以后,这位年轻的
音乐奇才又回到音乐舞台,并且越来越充满信心。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给世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在他漫长的演奏生涯中,梅纽因的曲目几乎囊括从古典到
现代的所有小提琴曲目,被称为小提琴音乐“权威的诠释者”。梅纽因1929年首次在德国担任音乐会指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走到后台激动地拥抱他,发出
了那句著名的感叹:“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此后定期来到柏林交响乐团担任音乐会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指挥埃尔马·魏因加滕今天说:“梅纽因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一位伸出和解之手的伟大的犹太艺术家。”
晚年的梅纽因主要是作为指挥家活跃在舞台上的,但他还同时致力于教育。60年代他在英格兰建立的梅纽因音乐学校成了天才音乐家的摇篮。著名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和胡坤都是他门下的高徒。
梅纽因还以其对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的关怀而著称于世。二战期间,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为盟军和红十字会演出500多场。1945年,他还专门为纳粹集
中营的幸存者演奏。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12日说:“俄罗斯人民将永远怀念二战以来他带给这个国家的无数场音乐会。”他曾就巴勒斯坦和平进程在以色列议会
发表演说;1997年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高勋章———大十字勋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在悼词中称赞梅纽因
“不知疲倦地”支持联合国事业。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梅纽因曾去印度举行音乐会,并开始在英国巴斯举办梅纽因音乐节,他从1959—1968年亲自担任巴斯梅纽因音乐节的指挥。1977年,梅纽因在瑞士格施塔德创办了专门培育年轻弦乐演奏人才的国际音乐学院,并在该学院举行一年一度的梅纽因音乐节。
从60年代开始,梅纽因越来越多地从事音乐会的指挥,但他近年来已不在公开场合演奏小提琴。梅纽因曾经担任伦敦皇家爱乐乐团副指挥;英国管弦乐团荣誉指挥;华沙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梅纽因以其人格魅力赢得很多同行的友谊。他同罗马尼亚作曲家埃奈斯库的师徒之情在音乐界传为佳话。1932年,梅纽因同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合作演出
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纽因还对英国产生了感情。
1985年,他成为英国公民,两年后被授予爵士称号,1993年成为英国上院终身议员。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唁电中说,“他永不疲倦地让人们享受他对音乐的
爱”。他还出版过自传和音乐书籍多部。梅纽因一生几乎走遍全球所有国家,晚年致力于音乐教育,在英格兰苏雷市创办的梅纽因音乐学校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小提
琴家。
梅纽因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1938年,他娶了澳大利亚一位百万富翁的千金、19岁的诺拉·尼古拉斯为妻,生有一子一女;但是他们的婚姻于1947年破裂。同一年,梅纽因与伦敦西区的芭蕾舞演员黛安娜·罗莎蒙德·古尔德结婚,生有两子。
梅纽因拥有美国、瑞士和英国国籍。他还获得了欧洲各国授予的多项荣誉,其中有法国的荣誉军团勋章、比利时的利奥波德勋章、西班牙的大十字荣誉勋章。
此外,梅纽因还获得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等27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93年授予梅纽因勋爵爵位。
1916年4月22日出生在纽约,父母均为俄国犹太移民。梅纽因三岁开始跟小提琴家SigmundAnker学小提琴。七岁第一次在旧金山交响乐乐
队伴奏下登台独奏小提琴。随后往巴黎跟从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乔治?埃内斯库学习。1925年5月,八岁的梅纽因举行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独奏音乐
会,事后旧金山《观察家报》的音乐评论家宣称“这不是一般的天才,而是特殊的天才”。
1929年4月12日晚年方13岁的梅纽因在柏林演奏厅在柏林交响乐团伴奏下一口气演奏了巴哈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当晚爱因斯坦正在座,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天上果然有上帝”。从此梅纽因名声大噪,周游世界演奏。
1929年底,他已经征服了纽约、巴黎、柏林和伦敦,并建立起了自己国际性的声望。1931
年,与“留声机唱片公司”(EMI的前身)签订了一项终生的专属录音合同。这一合同一直延续至他的逝世,长达68年之久,这是唱片工业史上一项无人能企及
的成就。梅纽因深信音乐是超越一切种族、国和政治的艺术。
1947年梅纽因到德国为指挥家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演奏,成为纳粹大屠杀后第一个回德国演奏的犹太裔音乐家。
1963年梅纽因在英国伦敦创办耶胡迪·梅纽因小提琴音乐学校。
1982年梅纽因出任英国皇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1990年梅纽因荣获格连·古尔德奖。
1999年3月12日在德国柏林逝世。
梅纽因曾3次来华演出和讲学,他的艺术和道德风范给中国音乐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的1979年,梅纽因与中央乐团在民族宫
剧场演出。作为那次演出的指挥,李德伦先生与梅纽因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那次他演奏的曲目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由我指挥,他自己还边独奏边指挥了莫
扎特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他还与盛中国共同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他在排练和演出时都十分认真,他尊重中国艺术家,和我们共同讨论如何达到最好
的艺术表现。”李德伦记得,梅纽因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有相当研究,他的琴盒里总是放着一本德文版的《老子》。
在游览故宫时,他不断地向李德伦提出各种问题。那次访华之后,他们成了好朋友。80年代初,梅纽因邀请李德伦担任巴黎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1997年,梅纽因作为指挥家再次访华,带着他的得意弟子、中国小提琴家胡坤,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这一次,他又到李德伦家重叙旧情,共进晚餐。李德
伦以一对夜光杯相送。1997年来华时,他已经81岁,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给“国交”排练时,在指挥台上从不落座,每次自始至终都站着指挥。连很短
的休息时间,他也和周围的人讲述着音乐和演奏上的方方面面。60岁时,在为他举行的贺寿音乐会上,他一登场竟对着台下的听众来了个倒立,引来全场观众热烈
掌声。人们问他:“练瑜珈对拉琴有什么好处?”他说:“瑜珈功可以让人的精神得以高度集中,但又处于非常自然而放松的状态。这样,你就不再紧张,不再刻意
思考,那种自然的感觉会随着你内心的某个点而不断地增进和扩大。身体的机能和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加强。这对身体,对拉琴,对一切都有帮助。其实,人们经常缺
少的就是那种自然的状态。”
视频网址: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51533924065537451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