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会飞的琴键
会飞的琴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567
  • 关注人气:2,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赫「西西里舞曲」精美中的哀婉与忧伤

(2022-10-15 05:59:48)
标签:

巴赫「西西里舞曲」

精美中的哀婉与忧伤

文化

娱乐

分类: 音乐欣赏
巴赫「西西里舞曲」精美中的哀婉与忧伤


       音乐中的西西里舞曲,无论是福雷在戏剧配乐《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中所用的一段西西里舞曲,还是据传为古典时期奥地利女作曲家帕拉迪斯作曲的《西西里舞曲》,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不由得发出疑问,难道西西里舞曲的忧伤自巴赫而起?巴赫有一支伤感的西西里舞曲呢!然而,我们能肯定的是,有关西西里舞曲忧伤的源头可以追寻到更古更远。艺术每探索至此,总会想起一句话:灵感来源于文化,文化来源历史。正如“fashion needs history and memory”一样,艺术耐人寻思,耐人寻味。

       探寻西西里舞曲之源,追寻到古代田园诗。原来,古老的浪漫隐匿于西西里舞曲的深处。啊,音乐温柔倾诉,如浅浅耳语,我似乎看见美丽原野上,橄榄树、橘子树、鼠尾草,丁香花,迷迭香……还有,爱情不期而至。对了,西西里舞曲与中了蜘蛛之毒需剧烈跳舞的泰兰塔拉舞曲不同,本质上是田园牧歌也是恋曲,尤其跟忧伤的爱情有关。

       古代田园诗,成为一个理论话题,是因为它背后隐藏了许多历史和文化因素。人类社会,有三条不同的路径通向理想的生活:第一条道路是摒弃俗世,生活的完美只有在摆脱束缚、超越尘世的劳作与快乐才能达到。第二条道路是改变世界,有意识地改善其政治境况、社会风俗及道德风尚。除了宗教与社会的解决方案,第三条道路是梦想之路。它贯穿于所有的时代与文明,它最简单又最为荒谬,人们由此得以逃离现实。也就是诗的道路。抽象的东西才可能是永恒的。人类的尊严永远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面,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梦想之路这种由残酷的现实向虚幻世界的逃遁,难道仅是一个文学上的问题吗?毫无疑问并非如此。历史总是忽视这种对崇高生活的梦想对于文明及社会生活形式的影响。理想意味着渴望回归想象中的昔日的完美。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在现实中,对生活完美的向往都是一种“仿效”。骑士制度的本质是仿效理想的英雄,人文主义的本质是仿效古代贤哲。幻想着回归自然的怀抱,憧憬着牧羊人式的纯真生活,这一梦想最为强烈也最为持久。自古希腊狄奥克里塔(Theocritus)以来,这一梦想从未丧失对文明社会的影响。

       田园诗起源于希腊。最早的田园诗来自公元前3世纪诗人狄奥克里塔,他的诗歌题目叫《牧歌》(Bucolica),意思是放牛歌,背景是西西里岛的自然风光。诗歌分若干个部分,叫场景(Idyll),有牧民的放牧生活,也有他们的爱情烦恼。诗歌中描写的充满魅力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给西西里这个地方增添了神秘色彩,使之成为一个想象中的理想田园。而对后世产生最重要影响的诗人是维吉尔,他继承和发扬了特奥克里特的牧歌传统。维吉尔的《牧歌》描写希腊半岛东部的阿卡迪亚地区和那里牧民的简单纯朴的生活,将特奥克里特的西西里变成了维吉尔心中的阿卡迪亚,塑造了另一个想象中远离文明中心的人间天堂。维吉尔描述的并不是他所看到的,而只是指出它的美丽之处,那些树的光辉、流着蜜的蜂房,还有宁静的乡村生活,他抒写那片美丽土地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维吉尔田园诗开头四行描绘出的那幅小画面,即一个安闲的牧羊人在一颗大橘树下用笛子吹奏,在一切欧洲文学中都被引用过。试想,这不是德彪西《牧神午后》的背景吗?《牧歌》其二,立马转入牧羊人的单相思,只不过,对方是别人家的一个年轻宠奴。爱恋燃烧着我,谁能使相思泯灭!隐秘的同性之爱,自带无法排解的忧伤。抒情时刻到来,《牧歌》其四放歌山野,“西西里的缪斯啊,请为我们唱更宏伟的歌。不是所有的人都愉悦于低丛矮柳,请为我们歌唱山林,唱那配得上都督的山林”。维吉尔的《牧歌》和他的《农活》成为后世田园诗的典范,其他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模仿维吉尔。维吉尔是但丁的“亲爱的主人”,对克里狄安·德·特洛瓦、莎士比亚、弥尔顿、波普、雨果、丁尼生、马拉美等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S4y1j7d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