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与分析

(2022-10-12 05:53:46)
标签:

采琳娜的咏叹调

《鞭打我吧》演唱与分

文化

娱乐

分类: 音乐欣赏
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与分析


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与分析

   《唐璜》是莫扎特非常著名的一部歌剧作品,剧中人物采琳娜是一位单纯质朴、活波可爱的农村姑娘。本文通过对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从歌剧内容、音乐结构、人物特点、歌唱语言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分析,以帮助读者声情并茂地诠释这首咏叹调,成功塑造人物性格。

       莫扎特(W.A. Mozart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从小就显露出独特的音乐天分。四岁开始从父学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已经开始在欧洲各大城市演奏, 11岁时完成自己第一部歌剧,此后相继写出大量作品。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与大教堂管风琴师。1781年辞职,定居维也纳,专心创作。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共计作品549部。莫扎特的作品旋律充满了歌唱性,结构规整、均匀、严谨,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内容乐观、阳光却发人省心。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洋溢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气息,正是一个阶级在上升时期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的体现。受时代影响莫扎特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作品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感,作品都以通俗的语言来创作,宣扬人性,追求自由。他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歌剧背景和情节介绍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要题材。莫扎特一生共创作歌剧22部,《唐璜》是取得成功的作品之一。《唐璜》脚本自达?蓬特改编。1787年首演。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特选用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石客记》(意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这是一部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兴趣和关心。它是莫扎特在意大利喜歌剧的基础上发展歌剧式戏剧的重要作品。该歌剧题材十分贴近大众现实生活,摆脱了之前歌剧喜爱选取宫廷和宗教题材的传统。在处理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莫扎特加强了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使人物的形象更为复杂、真实,同时运用戏剧化的重唱,增强歌剧的矛盾冲突。

   《唐璜》是一部二幕歌剧,讲述了一位好色的年轻贵族唐璜,利用自己的魅力,花言巧语的到处欺骗女孩,好多女孩都上了他的当。唐璜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大家都试图要惩罚他,最终不知悔改的唐璜被鬼魂收入地狱中。《鞭打我吧》这首歌剧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第四场,是该歌剧中采琳娜的咏叹调。采琳娜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农村女孩,这天她正和未婚夫马塞多及乡亲们在一块唱歌、跳舞,正好被路过的唐璜撞见,唐璜看上了采琳娜,于是威吓走了马塞多,并用甜言蜜语吸引住了采琳娜,假意说要和她结婚,骗她到他别墅去。采琳娜最终动摇了,正当两人准备去唐璜别墅时,贵妇埃尔维拉出现了,埃尔维拉曾被唐璜欺骗,他揭穿了唐璜的真实面目,并带走了采琳娜。采琳娜再看到未婚夫马塞多时,知道自己错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请求马塞多的原谅,采琳娜唱起了这首《鞭打我吧》的咏叹调。在这首咏叹调中采琳娜用求饶的语气让未婚夫责打自己,说不管未婚夫怎么惩罚自己,哪怕是挖眼睛,扯头发自己都照常爱他,最后机智的采琳娜说动了未婚夫的心,两人又重回归于好。

演唱分析

(一)结构分析

       该选段分为两部分,160小节是选段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采琳娜恳求马塞多惩罚自己,以求得马塞多的原谅。6198小节是采琳娜憧憬和马塞多的幸福生活,向马塞多许诺她将和他永远在一起相亲相爱的生活。第一部分是行板是aba′的结构,2/4拍,在a部分采琳娜说自己就像一只小绵羊,任由马塞多鞭打,然后转调到C大调的b部分,用急切地语气叫马塞多惩罚自己,在这部分(3035)小节还用了反复、扩张的手法不断强调“惩罚我吧”,表达了采琳娜请求马塞多原谅的真心。最后是又回到c大调的a′部分,这部分旋律和歌词和a部分都差不多,但语气更加迫切,在5360小节又用反复的手法加强语气,强调采琳娜假装说自己看出马塞多是一个“没良心的家伙”,从而使得马塞多回心转意,表现出采琳娜的机智。第二部分快板,6/8,圆舞曲结构,在这部分音乐更加流畅、优美。这部分的7074小节的华彩段落是全曲的高潮,透露出采琳娜幸福欢乐地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曲终。在这一部分也运用到反复扩展的手法,如7080小节,9298小节,从而表达出采琳娜希望和马塞多共同生活的决心及对未来两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二)人物性格分析

       在歌剧演唱中,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进入人物的心理,对演唱中成功的塑造人物的形象,诠释人物的心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我们要充分琢磨人物主角采琳娜的性格特征,才能使我们的演唱、表演到位。采琳娜是一位年青的农村少女。她单纯、质朴、天真、聪明、活波。全曲的演唱要把握住采琳娜的这一总的性格特征,唱时要保持一种年轻少女单纯的口吻,声音要干净、甜美、年轻,不宜唱的过于宏大、厚重。

       同时还要根据音乐的变化,把握住人物情绪的变化。在咏叹调的第一部分前九小节,要把握住一种急切地请求,又撒娇的情感。由于采琳娜的单纯、涉世过浅,以及对上层阶级生活的憧憬,促使她经不住唐璜的引诱,差一点就上了唐璜的当。当知道唐璜的真实面目后,采琳娜后悔不已,深感内疚、自责。她急切地想通过道歉获得未婚夫马塞多的原谅。所以咏叹调开始没有前奏,直接演唱,从弱起小节开始,表现出采琳娜想求得马塞多原谅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琳娜又深知马塞多是舍不得动他一个手指头,所以在急切的自责下,采琳娜更多地是一种装可怜,一种撒娇。紧接着第九小节后,采琳娜发现自己的撒娇自责并没有让马塞多领情,所以到第九小节采琳娜就提高嗓门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借机引起马塞多的注意。到第19小节乐曲采用了暂时离调的手法,采琳娜发现马塞多还没注意她,就着急的说“你扯我的头发吧,你挖我的眼睛吧……。”这里也表现出采琳娜急切的心情和调皮活泼机智的性格特征。到36小节乐曲又回到第一部分主旋律,这时的演唱语气要更加恳切,表现出采琳娜对马塞多的不领情并不气馁,而是更加热情的积极争取,演唱时要积极调动央求撒娇的内心情感。乐曲在进行到53小节时,马塞多在采琳娜的央求撒娇下已有所回心转意,采琳娜看到马塞多的情绪好转,内心很高兴。5360小节表现出采琳娜对自己的努力获得胜利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无比的自信。

       从61小节开始音乐进入第二部分,这部分音乐节奏从第一部分的2/4拍变为节奏律动感很强的6/8拍,音乐情绪也变得欢快。这部分是马塞多原谅了采琳娜,和采琳娜和好如初,采琳娜兴高采烈地憧憬着两人的幸福生活。所以这部分演唱情绪上要更加愉快激动,唱词要更加流畅、富有节奏感。70-75小节华彩段落是全曲的高潮,表现出采琳娜兴奋乐观的情绪,也表现出采琳娜单纯可爱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总的要把握住一种愉快激动地情绪,表现出采琳娜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的性格特征。

(三)语言分析

       演唱中语言是很重要的。清晰、准确的发音才能使我们理解演唱的内容,才能使音乐和唱词巧妙地结合,才能更好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形象。所以在歌唱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字正腔圆”。字正腔圆就是既要咬字清楚,又要保住歌唱的腔体。《鞭打我吧》这首咏叹调使用意大利文演唱。意大利文很强调元音的纯正和吐字咬字的清晰,以及声音的连贯。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要尽量用嘴皮子的力量把字咬住,同时还要把aeiou这五个元音吐纯正,特别是延长音时。声音的连贯除了靠气息,还要靠把每个意大利文的元音连贯起来,所以演唱时要有意识地将每个意大利文的元音和元音连接起来,这样声音才能连贯。

       在这首咏叹调中还出现了双辅音的现象。双辅音必须引起重视,如果发音不正确,发成单辅音,就会引起歧义。如batti中的tt,这就是双辅音,即两个辅音同时重复出现。双辅音在发第一个子音时要有所停顿,像要发又没发出,到第二个子音时才发音。在发batti中的tt这个双辅时,发音要延长并有停顿感,不然就很容易发成bati这个音,引起歧义。

(四)演唱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就是呼吸的运用,气息是演唱的基础,声音的高低强弱基本都是靠气息来控制的。著名的阉人歌手帕基埃罗蒂曾经说过:“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声乐大师帕瓦洛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也有这样的说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运用在演唱中的重要性。《鞭打我吧》这首咏叹调演唱速度较快,声音又要求连贯,所以对气息的要求较高。演唱速度较快,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换气时,换气速度要快,气息还要换的深。要运用口、鼻吸气,使气吸得快而深,换气的动作不要过大过猛,不然会使气吸得又慢又满,过满的气息反而会使气息浅而憋。要保持声音的连贯,演唱前一定先把气吸好,演唱中要保持住吸气的感觉,让横膈膜,腰周围保住一种膨胀的感觉,使声音吸中有呼,呼中有吸,保证声音的连贯和流动。

(五)共鸣的运用

       这首咏叹调要求声音既要轻巧又要有感染力,这就需要演唱时在运用共鸣时更强调头腔共鸣即面罩的运用。声音的通畅是保证共鸣产生的前提。演唱前要将声音通道吸开,用深呼吸打呵欠等方法,把我们的气息、及整个共鸣腔吸开,让声音通过胸腔,口腔进入鼻咽腔从而形成明亮、集中地音色,形成共鸣,形成面罩。因此保持住深的呼吸、横膈膜的支持,就会使整个共鸣腔体自然打开,只要我们把握好演唱时声门的基音,共鸣焦点上明亮悦耳的泛音音色就会自然出现。

       因此,想要演唱好这首咏叹调,我们要尽量从多方面去把握住它。既要了解它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歌剧剧情,又要以这些剧情、背景为指导,运用演唱技巧将这首咏叹调演绎完美。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G411p7h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