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扎特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

(2022-04-04 06:18:15)
标签:

莫扎特钢琴曲

小星星变奏曲

文化

娱乐

分类: 音乐欣赏


    《小星星变奏曲》为C大调作品第K. 265/300e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原题直译的意思为在法国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

       其变奏曲的第一段,后由英国女诗人Jane Taylor配以歌词,成为广为人知的《小星星》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

       其全世界公认的权威版本由当代童话作家王雨然翻译,孩子梦Childlike Dream企业策划和研发,英国Legend Times集团公司旗下New Generation企业出版发行,并被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收录,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广受好评。

       本曲是为钢琴独奏所创作,包含13个段落。第一段为主题,接下来是变奏1到12。原谱中仅有变奏11和12有节奏指示,分别为柔板(Adagio)和快板(Allegro)。

       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其歌曲主题浪漫而梦幻,由六个四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组成了轻灵的旋律。成就了世界儿歌史上最夺目的皇冠。也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文化的孩子们启蒙教育中最经典的第一首儿歌。

       全世界公认的权威版本由孩子梦Childlike Dream企业策划和研发,英国Legend Times集团公司旗下New Generation企业出版发行,并被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收录,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广受好评。

       该曲的旋律后来被改编成广泛传唱的童谣《小星星》,因此中国国内也将其改称为《小星星变奏曲》。但《小星星》的歌词是在莫扎特逝世后才创作的,莫扎特本人对该命名也无从知晓,因此严格来讲该命名并并不确切,仅因为简短而为人所熟知。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个别的装饰音或有或无、或写法不同,反复记号也有所不同。 此曲为8到9级、难度与普通的小星星有天壤之别。

       另外关于创作时间,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本曲创作于1778年。该年4月到11月莫扎特正好在巴黎逗留。而该假设也认为莫扎特只有在法国居住才可能选取一段法国旋律作为创作的基础。正因为这个假设,该作品的编号也由K. 265变更为K. 300e。但后来由Wolfgang Plath撰写的莫扎特手稿分析却指出,该曲的实际创作时间应该是1781-1782。当前该时间仍有待争论。本曲在1785年发表于维也纳。

曲子构成

       本曲由主题呈示部及其12个变奏构成。曲子全长约8到9分钟。

主题

       主题的提示部分。与当前流行的《小星星》相比仍增加了不少装饰音。

第1变奏

        16分音符以及半音阶的巧妙导入,衬托出一种华丽的效果。

第2变奏

        左手沉重的琶音在这个快速段落中登场。

第3变奏

        右手的琶音奏出美丽的音色。

第4变奏

        左手跨10度的演奏很需要技巧。给人一种反复无常的气氛。

第5变奏

        这里重新回归宁静。轻快的音符中混入了一部分不协和音,进一步烘托出小巧玲珑的气氛。

第6变奏

         以左手快速演奏开始的段落,右手为主旋律。途中左右手更替,右手变为快速段落。

第7变奏

         右手以一个八度的音阶开始,雄壮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8变奏

         转调为C小调,流露出一种庄严的小调气氛。

第9变奏

         转回C大调。轻快的音符响彻四方。

第10变奏

         双手交叉弹奏。和声非常丰满。

第11变奏

       速度变为柔板。也有部分加入了主题的旋律。柔缓温和的氛围。起最终变奏前徐缓乐章的作用。(此为莫扎特常用作曲手法)

第12变奏

       变为3拍子。左手以快速段落开始,速度非常快。最后以大跨度的渐强结束。


视频网址:https://www.ixigua.com/66406586961352463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