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GschichtenausdemWienerwald,Walzer)

(2022-03-30 05:52:33)
标签:

小约翰.施特劳斯

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

文化

娱乐

分类: 音乐欣赏


       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作品第325号(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Walzer op.325)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

创作背景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乐曲赏析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像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第一圆舞曲为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第二圆舞曲为降B大调,由大提琴呈示出来。这段主旋律与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其地强。

       第三圆舞曲为降E大调,三部曲式。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第四圆舞曲在降B大调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第五圆舞曲为降E大调,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在这里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时的“齐特尔琴”动人的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约翰·施特劳斯(全名: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英文:Johann Strauss Jr. 德语:Johann Baptist Strauß,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

       约翰·施特劳斯,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创作了华尔兹、伽洛普斯、波尔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小约翰接着写了5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150首是华尔兹,他超越了父亲的生产力和声望。诸如《蓝色多瑙河》等作品帮助施特劳斯确立了“华尔兹王”的地位,并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去世。

       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小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视频网址: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7540542131332548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