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歌剧是罗西尼创作的主要载体,他创作了大量不同风格的歌剧作品,堪称世界歌剧的典范,他的大部分作品至今还在国际歌剧舞台频频上演.他以喜歌剧的创作而著称,笔者以主要唱段为切入点,研究分析了他在那波里时期的喜歌剧代表作-《灰姑娘》(LA
CENERENTOLA). 本文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罗西尼的生平,阐述了罗西尼对意大利歌剧历史的影响以及歌剧《灰姑娘》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从两个方面对该剧的戏剧性做了全面的分析,第一部分着重分析剧情.第二部分阐述音乐创作的戏剧性,从宏观上分析音乐创作与剧情的紧密结合。
第三章从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深入分析灰姑娘的咏叹调《我不再独坐炉火旁悲伤》.这一章节包括二部分:
一.声乐旋律的创作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声乐是意大利歌剧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歌剧中承担着最主要的戏剧表现功能.在声乐旋律创作方面,罗西尼往往只需寥寥几笔就可以把人物的基本性格及形象勾画出来.不需见其人,只需闻其声,其形象特征就会凸显在我们面前.只要一段音乐或者一个动机出现,就可以分辨是那一个人物形象了。
二.咏叹调的创作和演唱.咏叹调的写作罗西尼也独出心裁,他将巴洛克时代由歌手任意加添的装饰音式歌唱法(fioritura,原意是"花开般",和"花腔"同义),全部都指定在乐谱上,这是歌剧史上的一次创举和声乐史上的重大转变.之前的巴洛克时代歌手并不按作曲家所创作的原谱演唱.为了显示自己歌唱技术的高超,他们在旋律上任意加花,添加装饰音,有时所加添的音乐已经不再是剧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变成了纯粹的炫技.而罗西尼把所有的华彩乐段都写在了乐谱上,这样既满足了歌手显示技术的需要,又不使音乐与剧情脱离.在本剧所有主角的旋律里罗西尼都特别要求唱出绚丽的华彩乐句,所以在演唱上也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分析其旋法,掌握演唱技巧。
第四章.重唱部分的演唱分析在罗西尼的歌剧中,重唱部分不仅在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的重要使命,其创作手法也颇具特色.这一章节着重对歌剧《灰姑娘》第一幕的四重唱(罗西尼著名的快嘴唱段)和第二幕六重唱的音乐本体、演唱以及表演实践进行分析.
笔者在本文的第三章、第四章结合自己的演唱、表演经验和与国内外歌剧专家交流的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本部歌剧音乐创作的独到之处、演唱罗西尼繁难华丽的咏叹调、快嘴唱段的技巧和解决演唱难点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舞台表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