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卡德.德里戈(Riccardo Drigo)--小夜曲(Serenade)

(2012-06-02 10:24:37)
标签:

意大利

作曲家

里卡德

德里戈

小夜曲

欣赏

娱乐

分类: 音乐欣赏


里卡德.德里戈(Riccardo <wbr>Drigo)--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起源於欧洲西南部.在西班牙、意大利的中世纪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它最初的"容貌": 月色融融夜, 热恋中的小伙子怀抱吉他或是曼陀林站在心上人的窗下, 对着阳台上模糊的倩影、窗纱上美丽的头像唱着动听的歌曲; 有时候, "歌手"的身后还有一小群人, 他們可能是歌手的朋友, 也可能是职业乐师, 大家手持不同的乐器, 为這月光下的爱情伴奏.夜晚、情人、吉他, 這样的画面可以說概括了小夜曲的基本特点, 它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却是画家无法诉诸笔墨的, 那就是流畅动听的旋律.這样, 场景、角色、内容、伴奏乐器以及旋律特征无一不备, 生活中最浪漫的一幕找到了最相宜的音乐形式, 小夜曲脱颖而出, 迅速地流行起來.在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 职业乐师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是由於天下求爱者众而能歌者寡, 使得這个"行业"兴旺发达.职业乐师不仅写词、谱曲、伴奏, 还经常越俎代庖, 替人到窗下去演唱, 真正的"为他人做嫁衣裳".

 

  今天的小夜曲在形式的细节上有了一些变化, 但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伴奏的方法可能用钢琴或较大的乐队, 但其中往往还能听出弹拨乐器的遗响; 歌词可能与夜色无关, 但思恋和哀怨依然如故; 歌手可能是一位女性, 但在男女平等的今天, 這也是不足为怪的事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演唱的场合: 相信你听到过无数次小夜曲, 都是在音乐会上或是录音机里, 难得听到从窗外的夜色中飘來的如泣如诉的歌声.

 

    里卡德.德里戈(Riccardo Drigo,1846—1930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1846年6月30日生于帕多瓦,1930年10月1日卒于同地。他先在帕多瓦师从私人教师学习,后到威尼斯音乐学院深造。1868年在帕多瓦演出他的歌剧《葡萄牙的唐佩德罗》。1878年德里戈到俄国圣彼得堡,一直居住了40年。1878年起任圣彼得堡宫廷歌剧指挥,1886—1917年任玛林斯基剧院首席指挥。他曾指挥首演了柴科夫斯基的舞剧《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以及A.K.格拉祖诺夫的舞剧《雷蒙达》等。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回到帕多瓦度晚年。他的最著名作品是舞剧《丑角》 (1900,即《哈勒金的百万家财》)中的插曲《小夜曲》,在世界各国流传。他还作有很多沙龙小品,如《小火花圆舞曲》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