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利(Lully) --阿尔米德 (Armide)

(2012-05-29 16:08:54)
标签:

意大利籍

法国作曲家

乔万尼

巴蒂斯塔

吕利

阿尔米德

欣赏

娱乐

分类: 作曲家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1686年,吕利完成了自己的两部杰出歌剧《阿尔米德》和《阿西斯与伽拉忒亚》,第二年完成的《阿喀琉斯与波吕克塞娜》不是他独立创作的,而去世前与莫里哀合作完成的《贵人迷》属于芭蕾歌剧。

 

   《阿尔米德》是吕利一生最辉煌的成果,从气势巍峨的法国风格序曲开始,到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和戏剧性的音乐,都显示出成熟的法国歌剧模式。到这里,吕利这位意大利作曲家已经为法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部歌剧的脚本出自塔索创作于1575年的长篇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塔索对爱情、美和感官快乐有着强烈的追求,当时教会为了抵制宗教改革运动,加强了对宗教信仰的控制,这便引起他所内心的矛盾,而这部诗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虽然叙事诗以赞颂的态度讲述了十字军将士经历种种挫折和残酷的战斗,最后攻下圣城耶路撒冷的故事,然而十分矛盾的是,诗歌中的异教因素往往战胜了基督教因素,所塑造的人物中,基督教英雄总是过于抽象,反而那些具有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却熠熠如生。在一些故事中,爱情的力量击败了基督教信仰,例如吕利这部歌剧选取的那个故事中,尽管雷纳多是由于中了对方的魔法而行为异常,但他毕竟曾经由于迷恋女巫阿尔米德而忘记了作为一个基督教骑士的责任,剧中的阿尔米德也并不能完全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她有着作为一个人的真实自然的感情,这倒反衬出作为基督教骑士的雷纳多的“木讷”。

 

    吕利的剧中最著名场景之一就是雷纳多在牧场河边沉睡的场面,加弱音器的小提琴演奏出如同低语般的旋律,形成十分迷人的效果。同时,剧中对阿尔米德狂热爱情的描写也十分传神,她对爱情的追求从强烈,到沮丧,到绝望,并从挚爱到仇恨,这些情感的变化都通过音乐传达了出来。

 

    赫尔维格(Herreweghe)指挥声乐协会和皇家小教堂合唱团与乐团录制的《阿尔米德》也许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他们将这部有可能会被表现得平淡无奇的早期歌剧,演唱和演奏得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戏剧性;尤其是阿尔米德的演唱者洛朗丝(Laurens),她演唱的宣叙调将角色各种丰富情感的变化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序幕:

    在典型的吕利式三段结构序曲之后,是相对庄重和简单的序幕。“智慧”(Wisdom)与“荣耀”(Gloire)之间的对话,正在争论英雄的勇气,当一个平凡的悲剧发生时,二者胜利地超越了软弱的爱情。这是一个抽象的主题和道德解说,折射出1686年向君主统治转变时期的王权意志。

 

    第一幕:

    “舞台上是一座方形的凯旋门”。女巫阿尔米德公主(Armide)正与她的侍从腓尼丝(Phoenicie)和西多尼(Sidonie)说话,两位侍从为主人的伤感忧郁情绪而吃惊。尽管为她战胜行进中的基督徒骑士而举行的庆典正在进行准备,然而她念念不忘的却唯有雷纳多(Rinaldo)对她的美丽的冷漠,他的不屑一顾深深伤害了她。阿尔米德对雷纳多爱恨交加,一场神秘的梦令她困扰。阿尔米德的叔叔、大马士革的国王希德劳斯(Hidraoth)也是一个巫师,催促她找一个丈夫;然而怨恨中的她只想着征服雷纳多,他是她唯一想要的。随后是一段很长的间插歌舞,表现得胜的公主凯旋归来;然而庆祝典礼被打断,满身是伤的骑士阿伦特斯(Arontes)闯了进来,报告说俘虏的骑士们被雷纳多营救。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第二幕:

    “舞台场景是快乐岛”。雷纳多的同伴阿尔特米多鲁斯(Artemidorus)劝他返回基督徒的营地,并告诫他防备阿尔米德魔法的威胁。阿尔米德与希德劳斯支配恶魔的灵魂,诱使雷纳多跟随他们,女巫特别要求亲手杀死他。雷纳多在迷惑人的乐声里出现,在牧场上沉入睡梦中,不断增长的咒语将他包围,被阿尔米德派来的装扮成水仙女和牧羊女的恶魔们唱起了欢乐的爱之歌。随后阿尔米德出现在仍沉睡的雷纳多旁边,她手中拿着匕首,准备向他刺去,然而她在颤抖,她犹豫了,她失去了勇气……。带上雷纳多,恶魔们将阿尔米德托上她的战车。

 

     第三幕:

     “舞台场景是沙漠”。阿尔米德向两个侍从倾诉自己的绝望处境——她爱着雷纳多,然而她清楚他们的所爱是不同的——她爱他是自然本能的,带着不可抗拒的激情,但是雷纳多却因被魔咒欺骗而去爱阿尔米德。一阵最后的绝望爆发出来,阿尔米德呼唤“仇恨”(Hate)和恶魔的力量的帮助。一个黑色魔法的场景,就像第二幕中柔情的“白色”魔法的翻版。“仇恨”准备从阿尔米德的胸中夺走爱情,然而让阿尔米德吃惊的是,在悲伤的祈祷中,她自己的泪水从雷纳多的魔咒上流走;这是“仇恨”的危险先兆。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第四幕:

    两个寻找雷纳多的骑士——乌巴尔多(Ubaldo)和达尼什(Danish)被阿尔米德派出的恶魔们抓到,然而更可怕的恶魔们出现了,它们装扮成水仙女和牧羊女,唱着施展魔法的合唱,然后一个女人在达尼什的意念中显现眼前,试图将他迷惑住。他的同伴乌巴尔多用他的拥有不寻常力量的盾击碎了魔咒。形势急转直下,乌巴尔多的远方的爱人梅莉莎(Melissa)到来,迷惑达尼什的魔法被驱散。

 

    第五幕:

    “舞台场景为阿尔米德的魔法宫殿”。被解除武装的雷纳多戴着花环,躺在阿尔米德的脚下,一段多情的对话被阿尔米德的预言所强调。她离开她的爱人前去看顾恶魔的力量,将他托付给“快乐”(Pleasures)和幸运的恋人们。一段欢乐的“大帕萨卡利亚”之后,全副武装乌巴尔多和达尼什来到,他们都拿着那有着不寻常力量的盾,雷纳多睁开了眼睛。他扯掉花环和其它饰物,准备跟他们离开这里。这时阿尔米德回来了,她恳求雷纳多留下,然而不论她怎样疯狂、失魂和威胁,雷纳多最终还是离开了。阿尔米德的一段独白首先以回旋曲形式开始,然后这一形式的结构瓦解,进入一段充满死亡气息的宣叙调。女巫请求她的恶魔们使她的宫殿崩溃,她乘着自己的战车飞逝而去。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吕利(Lully) <wbr>--阿尔米德 <wbr>(Armide)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年),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吕利(GiovanniBattista Lulli),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1632年11月28日生于佛罗伦萨,1687年3月22日卒于巴黎。吕利于1661年加入法国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青云直上,从宫廷芭蕾舞团的演员成长为皇家音乐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与大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相识,又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用法语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者。代表作有《阿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