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之感:我想和“创新高”的标题党们谈谈心!

(2017-11-06 11:10:39)
标签:

标普500指数

沪深300

上证50

特朗普访华

360概念股

  大家好我是盘之感!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愉快地谈股论金。盘之感的格言是:做分析要有高度,做交易要有精度!波段交易讲究仓位和趋势,短线交易讲究点位和速度。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好夯实的基础,才能筑起高墙,希望朋友们和盘之感一起学习交流;把炒股真正当做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上一周,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再次刷出新高,但是内地市场掉队了,开始有一些担心的声音出来,我们后面具体来谈。
  先说美国市场,创新高可以,但是每天每日每周都在刷出新高,而且是历史新高。人们本能直觉觉得你这样不对,很反常。反常即为妖,那你就是泡沫!听起来这似乎非常符合人们群体感性化的思维认识。正确理解这件事情,需要一点点中小学的数学常识。以美国标普500指数为例,它确实创新高,但是它的周涨幅是多少呢?是0.2%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速率不变,每周上涨0.2%,那么一年下来一共52周,即使中间不算法定假期,那么一年下来标普500指数涨幅大致是11%(1.002^52=1.11)11%是个什么概念呢?2016年的年报测算,标普500指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12.7%,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回报,几乎就等于这500家企业创造价值带来的经济回报。这也再次说明,投资者长期来看,获得的回报其实就是企业的价值增长,因此我们的注意力持续放在企业身上,而不是放在市场涨跌上,也不去猜测别的投资者是怎么想的,坚持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
  以上案例很好的说明了,"创新高"只是一个绑架注意力,吸引眼球的标题党而已,它并不能说明一个市场是否就是泡沫。关键在于,它的幅度是多大,它的增长是否和经济增长相匹配。就像那个经典的故事,说经济是主人,市场是宠物。只要主人一直往前走,宠物也应该是一直往前走的,即使暂时落后,也迟早一定会跟上主人。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美国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它的企业增长速度(股东权益回报率),和中国内地的沪深300、上证50,包括香港的恒生国企们,其实增长率是差不多的,都在每年10%左右。但是区别在于,标普500指数的估值水平差不多比内地和香港要贵3倍,显然标普500的性价比是很糟糕的。一项资产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泡沫,不是看它是不是在创新高,而要看它的性价比。比如这里有三台车,每台车的性能、时速、配置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一台比另两台贵三倍,你会买哪一台呢?买公司和购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接下来说我们市场掉队的问题,这主要是由资金价格迅速抬升的紧张情绪造成的。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3.9%,创出了年内的历史新高。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万有引力,利率变大的引力会把一切价格往地上拽,因此无论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还是债券,都很害怕利率上升。利率为什么上升,其实很容易理解。
  首先,今年整个经济一直在持续去杠杆。货币供应量降至9%的历史最低水平,流动性收紧,货币物以稀为贵,这再正常不过了。这其实又是一个类似的标题党现象,正是因为十年期国债创了新高,大家才开始关注,而没有去注意整个2017年,十年期国债利率都是在缓缓抬高的,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其次,利率抬升,反映了市场对资金需求加大。资金有需求,恰恰是经济复苏向好的信号。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强劲增长,一般都伴随着利率上升。如果经济在持续复苏,那么资本市场也没什么可紧张的。
第三,从长周期来看,一个资本不断累积慢慢变得富裕的经济体,都是不缺资金供应的。比如欧洲美国和日本,都是持续几十年的利率下行。
  最后总结,人们之所以会有分歧,往往是因为眼光见识的时间尺度不同。有人看一天,他说,呀!降温了!好紧张!有人看一季度,他说,冬去春来,胜利在望。有人看十年,他说,四季虽然更迭,但发展的脚步却一直在滚滚向前。站在今天回看人类历史,你的每一个脚印,其实都在不断创出新高。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欢迎关注盘之感微博。盘之感将会腾出时间给大家回复,认可的股友分享下文章支持下盘之感;不认可的欢迎留言丢意见,咱们下次再聊;祝大家投资顺利!
  声明:本文归盘之感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同时文中涉及的股票只作参考不作推荐,任何投资者若以此操作盈亏自负。
    欢迎关注盘之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983026375,如果你觉得博主写的好,可以点击左侧的“加关注”,以便后期更方便查阅本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