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北周燕射歌辞(下)

分类: 乐府自解 |
屈轶:亦称“屈佚草”。亦称“屈草”。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
《乐府诗集》北周燕射歌辞(下)
【徵调曲六首】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1)。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2)。
【自解】
(1)乾坤:《易》的乾卦和坤卦。称天地。含养:包容养育。形容帝德博厚。覆载:天覆地载也。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贞明:谓日月能固守其运行规律而常明。指日月或日月之光辉。照临:照临下界。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豁达豪放的人。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犹言天下,全国各处。务:要务。紧要的事情。工作。明君:贤明的君主。
(2)波澜:波涛。波浪翻腾。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取施:取用布施。洽:恰当。融洽。廊庙:殿下屋和太庙。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指朝廷。所任:有所任用。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求仁义急於水火,用礼让多於菽粟(1)。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2)。
【自解】
(1)淳风:敦厚古朴的风俗。布政:布施政务。施政。无欲:无妄欲和贪欲。至道:至高至圣的王道。至高至圣的道德。防人:防止人之变质。变俗:改变原有的习俗。礼让:礼法揖让。守礼谦让。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2)屈轶:亦称“屈佚草”。亦称“屈草”。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出自《神农本草经》黄帝时有草生庭。佞人入则指之。名曰屈轶。佞人:奸佞之人。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指:指向。獬豸xièzhì: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指代御史等执法官。繁刑:繁苛的刑罚。触:触犯。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荡荡:浩大貌;空旷貌。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 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四人:四民。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於是而文明(1)。
东南可以补地缺,西北可以正天倾。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2)。
众仙就朝於瑶水,群帝受享於明庭。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3)。
【自解】
(1)一生:出生一个。一清:清澈一次。摄提:“摄提格”的省称。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辰之一。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尔雅·释天》:“太阴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获麟,共分为十纪。摄提为第三纪。星名。属亢宿,共六星。位于大角星两侧,左三星曰左摄提,右三星曰右摄提。从纪:随从纪元。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乐律名。《隋书·律历志上》:“黄钟: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烛、调风。右黄钟一部,三十四律。”文明:谓文治教化。谓文德辉耀。
(2)地缺:大地之缺陷。地陷东南也。天倾:苍天之倾斜。西北方增高倾斜也。浮鼋:浮乘大龟。鼋,鼋鱼,大龟。厉:连衣涉水。运:运动,运用。锸chā:铁锹,掘土的工具。
(3)就朝:就近朝拜。瑶水:即瑶池之水。群帝:众多先帝。受享:接受餐飨。明庭:明廷,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神灵祖先之地。怀和:怀柔。【汉典】犹安宁。韎mèi:【康熙字典】又《玉篇》東夷樂名。《周禮·春官·宗伯》韎師掌敎韎樂。《禮·明堂位》作眛。任:《礼记·明堂位》任,南蛮之乐也。功烈:武功烈绩。钟鼎:金钟铜鼎。铭:铭文记载。
三光以记物呈形,四时以裁成正位。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1)。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2)。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3)。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4)。
庖犠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5)。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甿知可化。将欲比德於三皇,未始追踪於五霸(6)。
【自解】
(1)三光:日月星。记物:记载事物。呈形:呈现形貌。四时:四季的时节。裁成:裁剪制成。编制而成。犹栽培。谓教育而成就之。正位:确定位置。大:扩大。广大。阴阳:古代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2)六合:天地四方。攸同:所同。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二仪:二极。阴阳,父母,男女等。【汉典】指天地。指日、月。经纬:经营。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咸:全部。都。浴:沐浴。繁:繁殖。繁荣。
(3)白日:太阳。经天:经过中天。经营中天。中则移:到中间后就会西移。横汉:横亘天汉。满而亏:月满而亏。亏:吃亏。缺:缺少。
(4)苑囿:动物园和园圃。周监:周遍监督。二代:两代人。指北周两代皇帝也。损益:缺损和曾益。郁郁:文采貌。茂盛貌。乎:助词。其。啊。
(5)庖犠: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佃渔:耕作与打渔。【汉典】猎兽和捕鱼。佃,通“ 畋 ”。躬秉:亲自秉持。汤:商汤。救旱:救助旱灾。忧勤: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正冠:端正冠冕。无暇:来不及;没有空闲时间。
(6)偃:倒伏。甿:农村居民。泛指百姓。化:教化。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天皇地皇人皇。五霸: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1)。
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惟钦明元首。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2)。
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我之天网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3)。
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4)。
莘臣参谋於左相,天老教政於中台。其宜作则於明哲,故无崇信於奸回(5)。
【自解】
(1)纤纤:细长貌;柔细貌。林薄:树林稀薄,转义草木茂盛。交错丛生的草木。倾:倾倒。
(2)云官:云师。相传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以云名官与师长。垂拱:垂衣拱手。大君:天子。大诸侯。凤历:《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后因用“凤历”称岁历。钦明:敬肃明察。元首:岁之始。君主。类:肆类,祭天之礼。《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禋祀。烟祭。祭祖之礼。望:望封。朝:朝觐。群后:众后王也。
(3)地镜: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河图:应是夏禹治河之图。【汉典】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闻一多《书信·给梁实秋先生》:“河图则取义于河马负图,伏羲得之演为八卦,作为文字,更进而为绘画等等,所以代表中华文化之所由始也。”阊阖:天门。九关: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
(4)卿相:公卿宰相。执政的大臣。玄感:玄妙感通。冥冥中的感应、感觉。匡赞:亦作“匡賛”。匡正辅佐。周室之三圣:周朝三王,公刘,王季,文王。唐朝:唐尧之朝。不是唐朝。唐朝之八才:唐尧的八个辅佐大臣。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八才之说不知所来。【汉典】八才:指高阳氏、高辛氏之八才子。
(5)莘shēn臣:众多臣子。莘,众多。参谋:参加谋事。左相:左丞相的简称。丞相分左右始于春秋齐景公。汉文帝以后仅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复设左右丞相。天老:相传为黄帝辅臣。因以指宰相重臣。中台:《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宜:适宜。作则:以身作则。明哲:明智睿哲。崇信:犹宠信。奸回:奸恶邪僻。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耕植於义圃,君子翱翔於礼园(1)。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2)。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3)。
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无劳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4)。
【自解】
(1)正阳:指日中之气。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君王:皇帝与诸侯王。道合:志向相合。志趣相同;气味相投。黎人:百姓。义圃:仁义的园圃。君子:正人君子。君臣。翱翔:犹飞翔遨游。礼园:礼教的庭园。
(2)咎繇:亦作“咎陶”。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 皋 ”。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将缉盗科条尽行删削,专以教民劝化为务。于是晋国之盗多逃于秦国。
(3)克宽:能宽。内向:谓面向中原。形容向往中国。指归服朝廷。彰信:彰显信义。殊俗:不同风俗。宅心:居心。放在心上;用心。归心。心悦诚服而归附。月支:月支人。月氏国人。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上苑:皇家的园林。乌孙:古代西域国名。地在今伊犁河谷。乌孙人。
(4)赤玉:珊瑚也。输赆:输出贡品。贡献礼物。白环:白玉环。西山:西方的山。献琛:进献珍宝。表示臣服。琛,珍宝。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 淮夷 ,来献其琛。”无劳:不要劳累;不用劳烦。犹无须,不烦。凿空:开通道路。大夏:大夏王朝。中原。蹶角:额角叩地。叩头。蹛dài林: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羽调曲五首】
树君所以牧人,立法所以静乱。首恶既其南巢,元凶於是北窜(1)。
居休气而四塞,在光华而两旦。是以雨施作解,是以风行惟涣(2)。
周之文武洪基,光宅天下文思。千载克圣咸熙,七百在我应期。实昊天有成命,惟四方其训之(3)。
【自解】
(1)树君:树立君王。牧人:谓治民。静乱:平定变乱;使安定宁静。首恶:元凶,罪魁祸首。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既:完毕,完了。事毕为既。南巢:古地名。在今安徽巢县西南。因位于古代华夏族活动地区的南方,故名。《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南方远国名。《楚辞·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元凶:罪魁。
(2)休气:休民休战之气。【汉典】祥瑞之气。汉班固《白虎通·封禅》:“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四塞:四处充塞。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指四方屏藩之国。两旦:“旦復旦兮”的简言。谓既夜而复明。语出古歌《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復旦兮。”雨施:雨的布施。施雨。比喻施泽广泛而平均。作解:作为解救。风行:行风。施行大风。指采用某种措施来教育感化。涣:散开。涣散淤结也。
(3)文武:文王武王。光宅:光大所居。谓建都。广有。《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文思: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克圣:能圣明。咸熙:全都光熙和乐。七百:周朝期运八百年。我朝期运七百年即可。谦辞也。应期:应和期运。顺应期运。犹如期。实:实在是。昊天:苍天。昊,元气博大貌。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秋天。成命:已成的命数。既定的天命。训:训导。
运平后亲之俗,时乱先疏之雄。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1)。
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2)。
听钟磬,念封疆。闻笙竽,思畜聚。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长乐善马成厩,水衡黄金为府(3)。
【自解】
(1)运平后亲:时运平和要后顾亲属。俗:风俗。时乱先疏:时势混乱要先顾于疏远之人。雄:雄风。逾:逾越。桂林:桂树之林。指好运时。驱象:驱使大象。驾驭大象。不顾及亲族也。济:涉水。弱水: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喻时势混乱也。承鸿:载承鸿雁。载承鸿运也。顾及疏远的人也。
(2)浮:浮于之上。干吕:犹入吕。古称律为阳,吕为阴,故以“干吕”谓阴气调和。入律: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都内:内府,国家的金库。掌管国库的官吏。贯朽:钱贯腐朽。穿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常平: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即常平仓。长期平衡。粟红:黍粟发红变质。火中乃寒乃暑:冬夏有灶火也。年和一风一雨:年和风调雨顺。一:专一。
(3)钟磬:金钟石磬。喻礼乐。封疆:封土和疆界。喻国家。笙竽:笙和竽。喻礼乐。畜聚:积储;积累。指容民畜众之臣。瑶琨:语出《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孔传:“瑶、琨皆美玉。”后用以泛指美玉美石。筱簜:竹。篠,小竹;簜,大竹。《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怪石铅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纂的四书五经中的《尚书·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铅松怪石”,并被列为贡品。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似玉非玉,似石非石”,这种怪石极有可能是松化石。铅松,即石化的松木?即序:亦作“即叙”。就序;归顺。长乐:长乐宫?水衡:水衡钱的简称。汉代皇室私藏的钱。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铸造,故称。泛指国帑。水衡,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废。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
沌意: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先疏后亲也。逾桂林,时势好也。驱象:亲族离开。济弱水,时局险恶也。承鸿,不忘鸟类。不忘疏远之人。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阴阳调和也。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风调雨顺也。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贡品多多,四海归附也。长乐善马成厩,水衡黄金为府。物产丰富,富裕也。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1)。
朝阳栖於鸣凤,灵畤牧於般麟。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2)。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山无藏於紫玉,地不爱於黄银(3)。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略而东宾。既永清於四海,终有庆於一人(4)。
【自解】
(1)北辰:北极星。攸同:所同。禹迹:夏禹的足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合德:犹同德。尧臣:唐尧的臣子。
(2)栖於:栖息着。鸣凤:凤凰。传说中的瑞鸟。鸣凤山。灵畤:即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之处。牧於:放牧着。般麟:麒麟一般。倪璠注引《史记·封禅书》:“郊雍,获一角兽,若麟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於是以荐五畤。”玉叶:对花木叶子之美称。喻云彩。金波:谓月光。两轮:应喻重光。【汉典】指日、月。
(3)迎时:迎合时节。迎合时势。北狩:到北方狩猎。戒节:告诫时节。告知节候。谓当令。南巡:天子巡行南方。藏於:隐藏着。隐藏。紫玉: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爱於:偏爱着。偏爱。黄银:黄金白银。【汉典】指黄铜。
(4)略:略地封疆。经略边疆。宾:宾服。永清:永远清平。有庆於:庆祝着。
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1)。
河灵於是让珪,山精所以奉璧。涤九川而赋税,刊三危而纳锡(2)。
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终永保於鸿名,足扬光於载籍(3)。
【自解】
(1)定律:调定音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相传舜帝葬于此。《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管》:“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於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调钟:击钟,调弄乐器。始平:始平(506年-507年)是柔然的君主佗汗可汗郁久闾伏图的年号,共计2年。铜尺: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龙门:洛阳龙门山。孤桐:特生的梧桐。《书·禹贡》:“嶧阳孤桐。”据《风俗通》,梧桐生於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泗水,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发源于沂蒙山区新泰市太平顶西麓,原经鲁西南平原,循今山东南四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流路,进入江苏省。鸣石: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
(2)河灵:河神。让珪:让出玉圭。山精:山神。奉璧:奉上玉璧。九川:九州的大河。一说指九条河川。赋税:田赋和捐税的合称。征收或缴纳租税。刊:消灭。三危:古代西部边疆山名。《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杀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纳锡:接纳赐予。入贡。
(3)北里:北面的里巷。古舞曲名。《史记·殷本纪》:“帝紂……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称委靡粗俗的曲乐。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六穗:一茎生六穗的嘉禾,古人视为一种祥瑞。茅:茅草。三脊:三条脊背。玉检:玉牒书的封箧。借指玉牒文。大山河流封禅用的玉牒。封禅:帝王祭山川的大典。金绳: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用以编连策书。探册:封禅大川时用的探水玉册。鸿名:大名;盛名。载籍:记载入籍。书籍;典籍。
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树善滋於务本,除恶穷於塞源(1)。
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仁义之财不匮,忠信之礼无繁(2)。
动天无有不届,惟时无幽不彻。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自非刚克掩义,无所离于剿绝(3)。
【自解】
(1)太上:最上,最高。立言:指著书立说。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树善:树立善德。犹行善。滋於:滋养于。务本:致力于根本。塞源:堵塞源头。
(2)冲深:高深。冲,高远。【汉典】幽深;深奥。昭明:使光明。匮:匮乏。无繁:没有繁琐。
(3)届:到达。穷极。惟时:唯有时光。幽:幽暗。彻:穿透。作德:作为德行。心逸:内心安逸。日休:日日安闲。日日安好。作伪:作为虚伪奸诈。日拙:日日拙劣。自非:倘若不是。自觉其非。刚克:谓以刚强取胜。无所:没有地方;没有处所。离于:逃离于。剿绝:杀灭;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