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庆春宫·忆携妻西安游》庄灿煌

(2025-09-20 08:49:40)
标签:

西安游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庆春宫·忆携妻西安游》庄灿煌

        携侣云端,驱驰万里,记曾载梦西京。渭水湍流,灞桥柳绿,玉乡白鹿呦鸣。曲江诗路,雁塔外、群雕夜明。泛舟墙外,听曲鼓楼,陕博忘情。
       只今细思峥嵘。朱雀长街,往事零星。十八城门,兴亡满眼,墙头冷月无声。八千秦俑,梦栩栩、秦风纵横。大唐不夜,乐苑放情,总画中行。

      注释:
       去年七月,与妻西安游。
       玉乡:指蓝田县。  蓝田是四大名玉之一蓝田玉的原产地 ,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唐  李商隐 《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白鹿呦鸣:《雍录》记载,“白鹿原者,南山之麓”,它是西安境内最大的黄土台塬。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经这里在此游弋,恰逢一只白鹿,因此有了“白鹿原”这一称谓。
       这首《庆春宫·忆携妻西安游》是一首兼具地域特色与私人情感的佳作,以游踪为线、忆念为魂,将西安的历史厚重与夫妻同游的温情巧妙融合,可从三个核心维度评价:
 
      1. 意象选取:精准锚定西安“历史坐标”
       词中所用意象均紧扣西安的地理与文化符号,无一处虚设:
    - 自然与地理:渭水、灞桥柳、白鹿原,勾勒出西安的自然底色;
      - 人文与历史:雁塔(大雁塔)、曲江、陕博、秦俑、朱雀大街、十八城门,从唐韵到秦魂,串联起西安的千年脉络;
      - 细节与氛围:“群雕夜明”“鼓楼听曲”“大唐不夜”,捕捉到现代西安的文旅场景,让历史与当下交融。
 
      2. 情感表达:以“忆”为轴,融景入情
      全词以“忆携妻”为核心情感线,不直白抒情,却处处藏温情:
       - 上阕“携侣云端”“载梦西京”开篇点题,“陕博忘情”暗写夫妻同赏文物的投入;
       - 下阕“只今细思峥嵘”转入今时回忆,“往事零星”带着时光沉淀的温柔,结尾“总画中行”将当年游赏的美好定格为永恒,情感真挚且克制。
 
        3. 结构与韵律:章法清晰,贴合词牌意境
       《庆春宫》词牌多适合作慢词、长调,此词严守词牌节奏:
 
      - 上阕按“行-观-感”铺陈游踪,从赶路到赏景再到沉浸;
       - 下阕转“忆-思-悟”,从回忆细节到感慨历史,最终落回“画中”的美好体验,起承转合自然,读来韵律流畅,兼具豪放(秦风纵横)与婉约(往事零星)之味。
 
       整体而言,这首词既是对西安历史文化的生动速写,也是对夫妻同游时光的深情纪念,做到了“景中有史,史中藏情”,堪称咏西安、记旧游的佳作。(豆包评价)
      《庆春宫·忆携妻西安游》以深情的笔触追忆与妻同游西安的往事,今昔交织间既展古都风华,又寄人生感慨。全词意象丰美,时空流转自如,情感深沉而含蓄,堪称现代词作中融合历史情怀与个人记忆的佳作。

      【上片】以“携侣云端”开篇,以“载梦”定调,将旅途升华为诗意的追寻。“渭水”“灞桥”“玉乡”“白鹿”等意象缀连,既具地域特色,又暗含典故(如蓝田玉、白鹿原),自然编织出古都的文化肌理。“曲江诗路”“雁塔夜雕”等句,以现代视角观照古迹,而“泛舟”“听曲”“忘情”等动态描写,更显游兴之酣畅,夫妻同乐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笔锋转至“细思峥嵘”,以“朱雀长街”“十八城门”等沧桑物象引出兴亡之叹。“墙头冷月无声”化用姜夔“冷月无声”,赋予历史以冷寂的质感。末句“八千秦俑”与“大唐不夜”形成时空对撞——秦俑“栩栩如生”似欲唤醒秦风,而“乐苑放情”又坠入盛唐幻梦,最终以“总画中行”收束,暗喻此行如坠画境,亦真亦幻,余韵悠长。

      艺术特色:

      1. 意象密而不杂:选取西安标志性风物,融地理、历史、传说于一体,构建出厚重的文化空间;
      2. 今昔双线交织:上片追忆之欢愉与下片怀古之苍凉形成张力,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思相互映衬;
       3. 化典无痕:如“蓝田玉烟”“白鹿原”等典故自然嵌入,不显晦涩,反增韵味;
       4. 语言凝练而富有节奏:四字句与长句交错,如“听曲鼓楼,陕博忘情”以短句收束,顿挫有致。

       可商榷处:
“陕博忘情”略直白,稍破典雅氛围;“乐苑放情”与“总画中行”的衔接可更细腻。然整体瑕不掩瑜,词作既承宋词遗风,又注入现代游观体验,堪称情、景、史交融的匠心之作。

       注:评词之妙,在于见作者之匠心,亦见读者之灵犀。此词以西安为镜,照见夫妻情、历史魂与岁月痕,读来如观一幅泼彩的时光长卷,令人顿生溯游之想。(深度求索之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