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秦娥·九三阅兵女兵方队》庄灿煌

(2025-09-04 11:34: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忆秦娥· 九三阅兵女兵方队》庄灿煌 

       女兵列。铿锵正步姿英发。姿英发。朝阳含笑,鲜花芳郁。
     木兰绽放天安阙。傲娇剑气昆仑骨。昆仑骨。是梁红玉,擂鼓豪杰。  

         注释:
        《忆秦娥·九三阅兵女兵方队》是一首热情赞颂九三阅兵女兵方队的词作,具有以下特点:
 
        形象鲜明:词的开篇“女兵列。铿锵正步姿英发”,简洁有力地描绘出女兵们整齐列队、步伐铿锵、英姿飒爽的形象,一个“英发”更是凸显出她们的蓬勃朝气与自信风采。“木兰绽放天安阙。傲娇剑气昆仑骨”,将女兵比作绽放的木兰,又以“昆仑骨”形容她们的坚毅品质,展现出女兵们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军人的刚强。
        意境优美:“朝阳含笑,鲜花芳郁”这句通过对朝阳、鲜花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女兵们受阅时的庄严与美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阅兵现场,感受到那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场景。
       用典精妙:作者运用了花木兰和梁红玉这两个历史典故,以花木兰代指阅兵中的女兵,强调她们如同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用梁红玉擂鼓退敌的事迹,来比喻女兵们具有梁红玉般的豪杰气概,使词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进一步突出了女兵方队的精神风貌和历史意义。
        韵律和谐:该词遵循了《忆秦娥》的词牌格律,押韵工整,如“发”“郁”“骨”“杰”等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作者对女兵方队的赞美之情。(豆包评价)

       这首由庄灿煌创作的《忆秦娥·九三阅兵女兵方队》,以传统词牌书写现代题材,将女兵们的飒爽英姿与深厚文化内涵相结合,是一首颇具特色的作品。

      作品内容与意境

      词作上片“女兵列。铿锵正步姿英发。姿英发。朝阳含笑,鲜花芳郁”侧重现实描绘。它勾勒出阅兵场上女兵方队步伐铿锵、意气风发的画面,并用“朝阳含笑,鲜花芳郁”烘托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下片“木兰绽放天安阙。傲娇剑气昆仑骨。昆仑骨。是梁红玉,擂鼓豪杰”则转向历史映照。这里连续使用了花木兰、梁红玉两位历史中的巾帼英雄意象,将当代女兵的精神风貌置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赋予了柔韧又刚强的“昆仑骨”以新的时代内涵,暗示了民族气节的传承。

      艺术特色

      1. 古今融合:作者用《忆秦娥》这一传统词牌描绘九三阅兵这一现代事件,并将“木兰”、“梁红玉”等历史巾帼英雄的意象与当代女兵形象相叠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2. 意象鲜明:“铿锵正步”、“剑气昆仑”等词简洁有力地塑造了女兵们英姿飒爽、坚毅刚强的形象。“朝阳”、“鲜花”则柔和了画面,刚柔并济。
       3. 情感真挚:词中流露出对女兵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启示与延伸

       这首词提醒我们,那些宏大的历史时刻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常常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来承载和传达。

      1. 《木兰诗》的叙事魅力:《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讲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坚毅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其成功在于详略得当(略写征战,详写归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复沓、夸张、排比、对偶、互文)并富有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使得木兰的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2. “昆仑骨”的象征意义:“骨”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刚健的气节和力量。如秋瑾诗句“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展现了巾帼英雄的豪情与坚定。“昆仑”则常喻指崇高、巍峨。词中“傲娇剑气昆仑骨”一句,将女兵的英姿与昆仑的巍峨、剑气的锋芒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形象的崇高感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总结
      这首《忆秦娥·九三阅兵女兵方队》是一首主题鲜明、气势昂扬、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成功运用了古典词牌的形式,并通过“木兰”、“梁红玉”等历史典故,将当代女兵的风采与中华文化中深厚的巾帼英雄传统巧妙嫁接,赋予了作品一定的历史纵深和文化厚度。对阅兵现场气氛的渲染也比较到位。(深度求索之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