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登紫帽山遇风雨复晴》庄灿煌

(2025-10-04 08:10:04)
标签:

风雨

紫帽山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登紫帽山遇风雨复晴》庄灿煌

      抖擞精神挥汗翁,     奋攀磴道逐高穹。
     淡然回首风兼雨,     人在斜阳一笑中。

       注释:
      这首七绝《登紫帽山遇风雨复晴》堪称一首意趣与哲理兼具的佳作,寥寥四句,既绘登山之景,又抒处世之情,读来余味悠长。
 
       首句“抖擞精神挥汗翁”,以“抖擞精神”起笔,寥寥数字便勾勒出登山者的精神状态——虽为“翁”,却无老态龙钟之态,反显昂扬意气;“挥汗”二字更添真实感,将老者奋力登山的画面具象化,开篇便立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次句“奋攀磴道逐高穹”承接自然,“奋攀”紧承“抖擞精神”,强化了主动进取的姿态;“磴道”点出登山路径,“逐高穹”则将视野由脚下引向高远,既写登山之实,又暗含对高远之志的追求,让“攀山”有了超越物理空间的意涵,境界顿生。
 
       第三句“淡然回首风兼雨”是转折之笔,由“攀”转“回首”,由“逐高”转“观风雨”。“风兼雨”既是登山途中的实景,又暗喻人生路上的波折;而“淡然”二字尤为精妙,将老者历经风雨后的从容心境托出,不怨不馁,举重若轻,为尾句的升华埋下伏笔。
 
       末句“人在斜阳一笑中”收束极佳。“斜阳”既呼应“风雨复晴”的题意,自带温暖、圆满的意境;而“一笑”更是神来之笔——这一笑,是对风雨的释然,是对登顶的欣慰,更是对人生起落的通透。老者立于斜阳中的身影,与“一笑”的神态相融,将历经波折后的豁达与自足推向极致,余韵悠长。
 
        全诗以“登山”为线,起于“奋攀”的行动,转于“风雨”的考验,终于“一笑”的心境,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字里行间,不仅有画面的生动(挥汗、高穹、风雨、斜阳),更有人格的写照——老者面对风雨的淡然,恰是对人生境遇的通透观照。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堪称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佳作。(豆包评价)
      《登紫帽山遇风雨复晴》一诗以登山遇雨复晴的日常片段,展现了作者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以下从意象经营、情感层次与哲理内涵三方面浅析:

        一、动态意象的递进式组合

        首句“抖擞精神挥汗翁”以“抖擞”“挥汗”两个动态细节,勾勒出老者攀登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奋攀磴道逐高穹”中“奋攀”“逐”字延续向上的动势,形成空间上的垂直张力。后两句风雨骤至又倏忽放晴的场景转换,通过“回首”与“笑”两个动作完成时空跨越,使四个意象群如镜头切换般自然连贯。

       二、三重境界的情感升华

        诗歌情感经历三次跃升:从挥汗攀登的执着之境,到突遇风雨的顿挫之境,终至斜阳含笑的超然之境。这种情感曲线暗合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说,尤以“淡然回首”到“一笑中”的转折最为精妙——风雨不再是阻碍,反而成为印证心性的审美对象。

        三、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

       诗歌继承“登山悟道”的古典传统(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但赋予了现代精神: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征服姿态,而是通过身体劳作(挥汗)、自然变局(风雨)与心灵觉解(笑)的三重奏,展现个体生命与天地对话的从容姿态。尾句“人在斜阳一笑中”化用杨万里“人在空明一笑中”句意,但将禅意空明转化为历经风雨后的具体感悟。

        此诗可贵处在于用最精简的二十八宇,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寓言。老者形象既是具体登山者,又可视为生命征程的象征性符号,其中蕴含的“历风雨而弥坚,临夕照而愈恬”的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白守黑”哲学的生动体现。(深度求索之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