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蜗行骈老妻,
断桥无雪亦情迷。
霏霏荷气寻幽客,
渺渺波光夹白堤。
月下遥岑明塔小,
柳边长椅软声低。
花开锦带桥柔美,
似有鸳鸯莲下栖?
注释:
到杭州,吃完晚饭后,与妻子滴滴到白堤游玩。
白堤:原名“白沙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风采独特。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称为白堤。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踵:指脚尖脚跟相接,形容人多如流。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蜗行:像蜗牛般缓慢的移动。
虽然是晚上,白堤上还是人山人海。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后引申出并列、相连、合并、聚集、排列等义。
断桥: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即发生于此。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现存断桥是1941年改建,20世纪50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今桥为194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五十年代又经修饰 。
断桥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情迷:对于感情的痴迷状态。迷于情爱。《红楼梦》第一二回:“但那寳玉既有如此的来历,又何以情迷至此,复又豁悟如此?”
遥岑:远处陡峭的小山崖。唐·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明·刘基 《题画山水》诗:“澹澹轻烟羃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
软声:柔和的声音。唐 元稹
《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诗:“殷勤爲報 長安 柳,莫惜枝條動軟聲。”
西湖白堤的长椅,都是面朝着西湖,隔着一大片草坪背对着白堤中央的走道。坐在长椅上,会有一种坐在电影院后排情侣包厢的感觉。白堤长椅上的游客情侣们,神情分外轻松自然。
锦带桥: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
站在锦带桥上,既可左瞰里湖,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的露台,而孤山则近在咫尺,绿树掩映楼台,夏时荷香醉人。
西湖里有鸳鸯、绿头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