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韩文公祠》庄灿煌
韩江阔,芳草绿萋萋。山水映韩祠。碑廊楼阁喧嚣远,缘情怀古静芳菲。近儒师,观橡木,泛宏词。
忆萧索,冷蓝关拥雪。纵失路,大儒挥热血。倡教化,好风驰。居潮八月嘉风树,释奴驱鳄写传奇。久凭栏,尘海里,几男儿?
注释:
最高楼:最高楼,词牌名,又名“最高春”“醉亭楼”“醉高楼”。以辛弃疾《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为正体,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两仄韵、三平韵。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等。
韩文公祠: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
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
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潮州知州王涤徙至州南七里,苏轼为他撰写了《潮州韩文公庙碑》,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及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州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笔架山并手植橡木,
刻遂将原本在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建于此。
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韩祠进行全面修复。
晚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巡视潮州时着令知府方功惠大修一次,不仅上峰有令且资力雄厚,遂使韩祠“瑰丽倍于昔”。
韩祠在元、明两代屡经修营,不下20次。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以后历代屡有整修,现祠主体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修,成为潮州一处著名的文物旅游胜地。1998
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又对韩祠景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综合改建。
韩江:韩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古称员水,后称鳄溪。
韩江流域范围涉及广东、福建、江西3省22市县,流域面积30112平方千米。韩江上游由梅江和汀江汇合而成,梅江为主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上峰,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广东省的五华、兴宁、梅县、梅州和大埔等市、县,在三河坝与汀江汇合;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的赖家山,由北向南流经福建省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等县和广东省的大埔县。梅、汀两江汇合后称韩江,由北向南流经广东省的丰顺、潮安等县,至潮州市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东、西、北溪流经汕头市注入南海。以梅江为源头,干流总长470千米。
2017年12月17日,韩江入选2017年度10条“最美家乡河”。
碑廊:展览碑刻的长廊。内有“韩文公祠”石牌坊。“天南碑胜”名家书法长廊、、石雕壁画长廊。
楼阁: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侍郎阁”(韩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称“韩侍郎”),系双层垂檐建筑。阁前有韩愈石雕头像,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
缘情:抒发感情。唐
独孤及 《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缘情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盍咏歌以为赠?”
观橡木: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冷蓝关拥雪:韩愈被贬时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来潮州之后,并没有像大部分被贬的官员一般日益消沉。而是开始了“德礼为先,辅以政刑”的治理策略,为潮州百姓做实事。
倡教化:韩愈治潮影响最深远政绩便是兴学育才。
韩愈刚到潮州时,发现州学荒废已久。韩愈来潮州不久,便书《潮州请置乡校牒》,认为治理潮州必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为此,韩愈拿出自己的俸禄,用于办学之需。
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师资力量,使地方文教事业不因州镇官调迁而发生变动,韩愈大胆起用当地人才。韩愈推荐潮州海阳进士赵德来主持州学。在赵德主持下,乡校得到蓬勃发展。
韩愈离任后,赵德继续留在家乡主持教育,并将韩愈所写的七十二篇文章编撰成《昌黎文录》,作为教学范本,从而种下“崇韩”的文化种子,推动儒学在潮传播。后继的治潮者们纷纷以他们为榜样,无不以兴学为首务,以立教为己任。潮州好学崇文之风逐渐形成。
驱鳄:《旧唐书韩愈传》记载了韩愈在潮时关心百姓疾苦的行为:“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鳄鱼之患,实则比猛虎、长蛇、封豕之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除民瘼,韩愈断然采取措施:“令判官秦济炮一豕一羊,投之湫水,祝之……”为此,韩愈还写了《祭鳄鱼文》,其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此后再“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鳄行动。
事实上,驱鳄鱼是韩愈一生中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的行为。尽管如此,这场驱鳄活动客观上起到凝聚民心、消除民惧的作用,民众慌乱情绪得到了缓解,便都安心进行生产了。韩愈也因此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祭鳄驱鳄也被当地口口相传。至今,韩江中游沿江乡村仍然传承着糊制纸鳄作为香船驱鳄戮鳄的习俗。
奴释:释奴是韩愈到潮州后为百姓做的又一件影响广泛深远的实事。
虽唐律令已明令严禁贩卖奴婢,但潮州因处偏远,贩卖奴婢的陋习仍相当严重。为此,韩愈创造性地采用“计庸免之”与“着之赦令”相结合的方法来合理化解这一矛盾。即奴婢为债主有偿服役,以工钱抵债来偿还卖身债款,当工钱抵值债款时,奴婢便回复自由并以正式的契约文书为证。
在他的努力下,典卖贫民为奴婢的风气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韩愈此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效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当时尚武、尚力、尚富而弱肉强食的蛮风。
筑堤:筑堤凿渠,劝课农桑
奖劝农桑、兴修水利是韩愈治潮的另一大功绩。
据《海阳县志·堤防》记载,恶溪(今潮汕韩江)两岸原无堤坝,时有水患。韩愈命人砌筑北堤。今潮州磷溪镇砀山有道水渠叫金沙溪,相传也是韩愈带人开凿的,至今仍在滋润着两岸的农田。
韩愈在潮所作的文章近一半是为民请命的祭神文(如《祭城隍文》《祭界石神文》《又祭止雨文》等),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情。
韩愈治潮虽短,却创下“八月居潮万古名”的吏治奇迹。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对潮州产生的深远影响着实令人惊叹。
千百年来,潮人对韩愈可谓“独信之深、思之至”,“崇韩”的血液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不息。潮汕人把韩愈祭鳄之处称为“韩埔”,渡口称“韩渡”,祭鳄之恶溪改名“韩江”,江对面的山作“韩山”……赵朴初先生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