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2020-06-30 07:09:40)
标签:

李煜

生命

人生

春天走了

杂谈

分类: 唐五代词名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译文】 林花凋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出典】 五代  李煜   《乌夜啼》
     注:

     1、《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3、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4、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

    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李后主的仪态俊美,天资聪颖,精通音律、能诗善画,又浪漫多情,他与大、小周后,两位绝世美女间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传颂一时,而在文学艺术上,又是一个奇才。可惜他生在帝王世家,一生从九五之尊,沦落到成为极尽屈辱的阶下囚,所历经的大起大落、苦难无常,使得他的文学生命也峰回路转,因而落尽繁华,更显出动人的力量。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风流了半世又哀伤了半世的李后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了李后主的词,我也被这无尽的愁思淹没了……

      5、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6、林花谢了春红--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
      胭脂泪--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
      相留醉,几时重?--林花带雨如泪,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人则泪流如雨,对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难舍难分。人与花如此之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去也,花落去也,春归去也,而人亦将亡也。花落不能重开,人亡不可复生,花落人亡之后,“几时重”呢?那是永远不会重合了。永远不会重合,那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吗?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江水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这末一句闸门忽开,满腹愁恨一下全倾泻了出来。前面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末句似“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

      7、狼藉残红,春去匆匆
     红消香断花解语,但留残梦藏心涧
     渡尽繁华,空寂了惆怅,却道爱上了闲愁
     徨!徨!徨!茫!茫!茫! 
     …………

      夏梦如此繁华,   
     却是一世的苍凉过后   
     你在我身旁,微笑如冬日的暖阳   
     我的苍凉,   
     你可以看到,感受到,触碰到吗?   
     泪水不会流下,   
     因为,   
     它们早已逆流进了心底…………    

      8、时光如水,流年不在。匆匆而去的,是一个一个的春夏秋冬。时光就在这四季的日复一日的轮转里,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够重返童年,没有人能够留住青春的容颜,没有人能够让时光倒流,没有人能够将消逝了的岁月再捡拾回来。
      在四季轮回,花开花谢间,不觉竟已过了这么多年!
      整个人依然倦怠的,陈流于俗世的庸懒。在那些喧闹热烈的场合里,其实是无比的寂寞和孤独。没有人知道表面上谈笑冉冉的我,内心里是如何的孤独彷徨,仿佛一条离了水的深海的鱼。
      就这样岁月匆匆,就这样似水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春花落尽!繁华落尽!

      9、是不是所有青春的开场都像一片直冲云霄的绚烂烟火?是不是在点亮天际划破星空后最终都会焚毁殆尽?是不是每一朵烟花都曾固执的寂寞? 
  回首过去的匆匆那年,我们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处于青春的怀抱中时,恣意奢侈地宣泄赤诚的热情和爱恋;也都和他们一样,对转眼即逝的青春感到懊恼与彷徨。
      这一切都像一部短暂的史诗,记载着我们那些流萤似火的青春。
  承诺,也许是因为太年轻,急于向心爱的人许下前世今生的誓言,呼天抢地的表白其实正彰显了内心的不安和没把握;爱情,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怎样都是好的,对方的优点无限度地扩大,而不爱了,那就真是该决然离开的时候;时间,冲淡着过往的一切记忆,不管曾经多么费尽心机也忘不掉的,在岁月长河的流逝中就那样悄然远去了。 
       在静水流深的岁月里,那些宛转曲洄的小心意,那个天桥上的血腥拥抱,那份为了能考取同一所大学义无反顾的勇气,还有那首曾为怀中的女孩低吟浅唱的《匆匆那年》,真的终于就在那些混乱琐碎的青涩中消失殆尽。
       爱,真的能分出轻重比例么?爱一个人,真的要掂量着去付出么?也许这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免受伤害,但不能全力去爱,难道不也留有一丝遗憾么?爱情久了,的确会变成一种习惯。要如何把那个人从心中剥落?爱情,不是衣服,不是首饰,不是夜夜可洗尽的铅华。
  开放式的结局,或许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场。他们还会在一起么?心疼方茴的柔弱和经历的苦难,埋怨陈寻的犹豫和背叛。重逢后是擦身而过的匆匆离别,还是抛却旧事重新来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份矛盾。 
  爱一个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放弃一个人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原谅别人、原谅世事的不公、原谅过去的匆匆那年,比原谅自己放过自己要容易得多。书的结束语中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青春…你释然了吗? 
  释然。看似轻松的一个词。简单的音调,深刻的内涵。回首匆匆那年,回首曾站在灯火阑珊的尽头孤傲又倔强的自己,淡然一笑,泯灭了所有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飘散在风中的味道,还有流逝的年少,放在心底,随着时间的沉淀,打磨成最柔软最舒服的回忆。不论是伤感的,还是动情的岁月,就在路上渐渐被我们甩在身后了。 
  因为,我们已背负着各自的甜蜜与疼痛,奔向远方。 
  因为,我们的青春,已华丽散场。

      10、一场春雨,紧接着又是一场春雨。然后,春天就那么悄悄走了。
  谁又曾料得,夏季竟是如此突然的来临?前一眼看时,似乎满眼还都是柔条的鹅黄,都是花朵的姹紫嫣红,都是天的青、云的白;再一觉醒来,却已是满目的青葱,天空、心中竟都只剩些成长的沉重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且尚不略知时,夏怎么就这么来了呢……
  憧憬里依稀认为,春应该就是江南寂寥时故人遥寄的一枝祝福,是身上常年佩戴的相思红豆,是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色满园,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是温润如玉的雨后的街石。
  或许,在春季自己至少还应该有那么一片篱落吧:不大不小的屋,出门就是从土壤里绽放出的嫩芽,就是袅袅柳叶儿轻垂的鹅黄,就是粼粼而起的一泓鸭绿,就是浮泛空中久久不散的泥土清香。又或者,自己该筑一草庐于清幽空的山中?在一个春雨悄然而过的夜,长袍负手独踞高崖,观月华如水,闻水音成梵,但将那无声的心事尽数付与寂寂空山之落花。也许,这才算是未曾虚度了春光。
  但夏天毕竟还是来了。当小巷梧桐花香溢、窗外绿树早成荫,只待知了一声响,便是溽暑。此时,星光微弱,隔着窗子望向楼下那棵梧桐树越发硕大的叶子,我倒禁不住开始期待起夏季的雨了。春逝固可惜,无奈却不必。

       11、 感觉,刚刚还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转眼,已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春去了,枝头的鹅黄生长为深翠的浓绿;温柔的暖阳变成肆意的炙烤;浅浅的小河开始了咆哮。春的轻柔演变成夏的骚动。
       春去了,来不及迷恋,来不及品味,来不及遐想,甚至来不及遗憾。春天伶伶俐俐闪过你的眼前,不顾及你留恋的眼神,不接受你牵挽的手臂,像一阵风卷过,留一个迷茫的你给炙热的夏季。
       春去了,春还会如约再来。
       生命流失了,还会再来吗?
      人总是这样,回首往事,恍如昨日,展眼未来似乎漫长。
      38年的岁月,就这样去了。

      可时光依旧车轮般滚滚驶过,扬起岁月的风尘。
      对镜自视,没有了昔日水果般新鲜的容颜,只留下了岁月磨损雕刻过的痕迹,但这容颜的背后,是日趋成熟、自信、乐观、从容的心。这是用无数个青春岁月兑换来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告别柳絮飘飞的春天,踏过激情涌动的夏天,亲吻果实累累的秋天,拥抱白雪洁净的冬天。(小韶)

      1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匆匆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最初的那份美好。回首,生命中最初的温情丝丝缕缕牵瓣开来。懵懂的情窦,羞涩的慌张,调皮的戏虐,掩不住的春梦岂能无痕?如今,虽已各奔东西,但是最初的那份纯纯的喜欢定然会在某一个瞬间让你想起,念起。而所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也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最后化为唇边的一抹浅笑,绽在眉尖,任凭风吹日晒亦不会变质。
       窗外潮热的风依然温婉,二十多年积攒的情感,似乎没有句点,任何一个话题都是梦里出现过许多遍的那一个定格的画面。如果可以,我想把风的念,情的醇,缘的妙一起兑在酒里,一古脑咽下,然后在某个月夜浸满温情的梦里,诗意的渲染那幅构思已久的水墨画,点睛之笔永远是那份无法释怀的感动。

      13、习惯是缓慢的毒药,忘却是迅速的解药。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送给彼此的最好的纪念。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不是谁离开了谁,就无法生活。遗忘,让我们更坚强!
       时间久了,总喜欢在亦凄亦婉的乐曲中,找寻心底的平衡。那淡淡的箫音,如一缕清风,能涤荡心底的污浊,安抚浮躁的性情,心绪也渐渐安宁。天地间,瞬间荒芜,寥落。一切变得简单。原来,爱也能如此简单,不沾染尘世的一丝浑浊。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来风。在亙古的荒芜中,我守望着轮回,期待着那回眸一笑的永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许,总是逝去的东西,让人回味一生。犹如,灿烂的烟花,开过,便是长久的寂寞。
       心,似乎很难静下来。空气中浮游的尘埃,究竟是为谁羁留?命运中每一个辗转起伏,又掀起了谁的忧伤喟叹?引来了谁的怜爱回眸?胭脂如血,在千年岁月的风里,摇曳出炫美的华彩,在我们一瞬的惊艳中,如同点点飘落的桃花嫣然,点缀着人间的沉浮荣华,不尽沧桑。 
       点点浮沉盈盈泪。终于,明白。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不管绚烂多久,毕竟开过,美丽过,这就足够。就像人生,不问结果,不问曾经,因果自循环,如此,而已……

       1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多少年前,南唐第三代国君李煜因感怀与心爱的人无法长相厮守,在暮春的午后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词句。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言语间透着淡淡的感伤和无奈。生命短暂,不正如同林花一般,匆匆开了又谢了,尔后飘零一地?
       生命,原本就是如此的脆弱,不小心轻轻一碰就可能化做一地碎片。岁月的长河滚滚向前,世人却挽不住似水的流年,一如挽不住林花的灿烂。林花开了又谢,太匆匆。毕竟开过,灿烂过,虽然匆匆,却已足够。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在步入暮年的时候,不要再概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哪怕如林花般匆匆。花开花谢,只愿留下一路芬芳,润泽大地。

       15、自古愁怨都是无穷无尽的,但惟有李后主笔下的愁更让我留恋,让我垂泪,因为比之男女之情,风花雪月,他的愁绪更深刻、更痛苦。一首《乌夜啼》,一片谢春红,一个“无奈”,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真实的写出了李煜自己的身影。我不知道他写下“林花谢了春红”的句子时,想到的是什么,是恍如前世宫娥的如云秀发?是日渐消瘦的小周后惨淡的愁容?抑或只是一种想象,一种意识的宣泄吧。总之,那艳红如血的春花,把积蓄了太久的能量终于在春天绽放于枝头,却不想一夜风雨之后,便只是残花遍地。词人只是无奈的看着、叹息着、心疼着,却无法阻止那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生命,原本就是如此的脆弱,像一片有棱有角的琉璃,虽可折射无数的光华,但轻轻一碰就化做了一地破碎的梦。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昧,数声和月到帘栊。”于是,就在这种冷冷的空灵的境界中,李煜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终于沉入了那陈年的宣纸,和着许许多多五光十色而又模糊不清的琉璃,湮灭在江南的莺飞草长中。 
    “玉楼琼殿枉回头,天上人间恨未休,不用流珠洵旧谱,一江春水足千秋。”是的,一江春水足千秋,命运和才情都随历史的风烟消散了。但他的词、他的情、他的真,在万代千秋之后,仍然像一江东流不尽的春水--足千秋。 
      是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它终究开过,美丽过。虽然匆匆,已然足够。

       16、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悲哀,都有我们的痛苦,都有死生离别,而李后主把我们所有的人类的悲哀都写出来了,这是王国维的比喻的意思。不是说它就担负我们的罪恶,就是说他一个人把所有我们众生的悲哀都写出来了,李后主怎么把我们众生的悲哀都写出来了。
       我们先看他一首小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不是写的所有的人类嘛,是人生,不是个人,是他整个的人生。为什么这首小词能够写出我们整个的人类的悲哀?你看他怎么写的,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够写出我们所有的人类的悲哀。“林花谢了春红”,李后主这个人真是个天才,这么简单,这么直接,而他真是掌握了要点。他用那么浅白的话,没有雕章琢句,没有用什么古典,什么典故,什么历史,没有。“林花谢了春红”,这六个字真是写得好。“林花”满林的花,都谢了,“谢了”是已成的事实,完全凋谢了,林花就谢了,“谢了”如此的大白话,而“谢了”两个字包含了这么深的悲哀,完全凋零净尽了。满林的花都凋零净尽,什么花?林花谢了,林花谢了是春红,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红是最鲜艳的颜色。充满了生命的,那么鲜艳的颜色,这么美好的春天的红花。满林的花,“林花谢了春红”,真是“眼见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三个字,是他的感觉,为什么这么短暂?这么美好的生命,为什么如此之短处无常?太匆匆,多么白话的简单的三个字。里边有两个是叠字“匆匆”,真是太匆匆,你除掉了这么白话简单的“太”字,你还没有办法可以形容,真是太匆匆。这“太匆匆”三个字,充满了他的惋惜和悲哀,“林花谢了春红”,真是太匆匆,这是说到我们的生命是短暂无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尽的,都是短暂的。所以林花岂止是谢了春红,太匆匆,你还无奈,朝来的寒雨是晚来风。那花开本来花无三日红,本来也许只有三天美好的日子。凡是在诗词里边朝暮的对举的,都是周边普遍的意思。不是说早晨有雨就没有风,晚来有风就没有雨。所谓朝来寒雨晚来风,是朝朝晚晚雨雨风风,你在短暂的人生之中,你经过了多少悲欢离合,你经过了多少死生离别,所以无奈朝来寒雨是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你看今天那树上的几朵残花,那红花的颜色,像女子胭脂的脸,花上的雨点,就像女子的胭脂,脸上的泪痕。胭脂泪,相留醉,像美人一样的花,带着她的胭脂上的泪点,她流泪,为她喝一杯酒。就是冯正中说的“日日花前常病酒”,就是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今天还有这朵花,你为什么不为它喝一杯酒了?也许明天连这朵花都没有了,所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什么时候这个花再回来?你说不错,明年。明年还有花开,可是古人的诗说得好了,还不是古人的诗,王国维的诗,说“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看今年树上又开花了,那不是去年的花了,去年的那个花的生命永远再也不回来了。所以胭脂泪,相留醉,真是几时重。他这么短的一首词,写尽了我们人生的所有的悲哀,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无可挽回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所以这是王国维说的李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因为他写出来所有的,我们生命的短暂,这样的悲哀和痛苦。(叶嘉莹)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李煜词名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 《蝶恋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   《乌夜啼》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乌夜啼》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  《望江南》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   《浪淘沙》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  《破阵子》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李煜  《渔父》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李煜  《渔父》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  《渔父》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 《乌夜啼》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子夜歌》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   《清平乐》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  《菩萨蛮》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李煜  《浪淘沙》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望江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