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二)

(2020-05-22 07:30:53)
标签:

诗经名句

古诗词爱情名句

芦花

杂谈

分类: 古诗名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  我的心上人儿,她正在遥远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典】  春秋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

     1、《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

      2、注释: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jin ji),蒹:荻,葭:芦,芦苇。
  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之,追寻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晞:晒干。
  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译文1: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译文2: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凝结成白霜。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河水的那一边。
       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央。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那河水的岸边上。
       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又险又高。 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尽。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水边。
       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险阻多弯曲。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译文3:
       秋天的芦苇由绿转苍,叶上的露珠儿由团成霜。我心中思念的这个人,在这条河的哪一方?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又漫长;若是顺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中央。
       春天的芦苇萋萋葳蕤,叶上的露珠儿未干闪滋滋。我心中思念的这个人,是在这河对岸的高陂?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艰阻而又疑;若是顺流去找她, 好像她又在水中墀。
      夏天的芦苇绿得放光彩,滚在叶上的露珠儿未收回。我心中思念的这个人,是在这条河的哪一涯?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偏了汊;若是顺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中崖。
      译文4:
      芦苇一片青苍苍,清早露水凝结成霜。我所怀念的意中人啊,就站在对岸的河边上。逆着曲水去找他,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凄清清,晶莹的露珠儿还未干。我所怀念的意中人啊,就伫立在那河水边上。逆着曲水去找他,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的露珠如泪痕。我所怀念的意中人啊,就伫立在那河水边上。逆着曲水去找他,路途艰险又曲折。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沙洲上。
       译文5:
        那生长在水边的苍翠蒹葭,被露珠凝成的白色霜花所笼罩着。我所恋慕的人儿啊,在水流的另一方,可望而不可即。我逆着河水向上走,道途险阻而漫长;我顺着河水往下游走,却发现伊人已经到了水流中央了。
      那生长在水边的绵密蒹葭上,可以看见还没有晒干的白色露珠。我所恋慕的人儿啊,正在水草滋生的岸边。我逆着河水向上走,道路险阻而坎坷;我顺着河水往下游走,忽然发现伊人已到了水中的沙洲上。
       那生长在水边的茂盛蒹葭上,白色露珠的踪迹依然可以看见。我所恋慕的人儿啊,此刻又到了浅浅的水畔。我逆着河水向上走,道路险阻而迂回;我顺着河水往下游走,竟然发现伊人已到了水中的沙滩上。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放到现在来说,诗经在交际应用方面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却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几千年来百读不厌、情真意切、风神摇曳的杰作。周孝王时,秦的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出兵护送,论功行赏,襄公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5、《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2]  [7] 
       名家点评
       朱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诗集传》)
      方玉润: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诗经原始》)
       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人间词话》)
        高亨:这篇似是爱情诗。诗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来。叙写他(或她)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诗经今注》)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一幅秋日冷寂的画面。
  一个男子,青衫磊落,眉目清华,茕然独立于水边,一个孤绝的背影里写满了沉痛的忧伤。
  时值深秋,霜寒露重,刺人心骨。芦苇苍苍,西风中抖动着一丝丝微弱的寒颤。白露茫茫,秋水漫漫无际,白茫茫的水面氤氲了太多的水气,看不清彼岸的光景。
  他,站在水边,思念清冷如霜,冻结了一颗原本就冷的心。凄伤的是,思念只是一个人的事。痴痴望穿了秋水,恍惚中看到自己钟爱的女子,遥遥的,就在岸的那一边。影影绰绰的风采,微笑蔓延着。黯然心动。
  循着那点迷茫光亮,他沿着河岸不断向上游走,去寻求她的踪迹。但是道路上的阻碍很多很难走,且又那么的迂曲漫长啊,苦苦追寻却迟迟走不近心爱人儿的身旁。陆路不行,他又循着水路去寻找,拼命游啊游,却还是无法到达她的身旁。
  他望见她,好象就站在水的中央,远远对他笑着。可,任凭他怎么努力,也捕捉不到一丝真实。
  这是一段迷惘的少年情事,又是一曲朦胧凄美的单恋情歌。
  总有一些人,一些爱,是生命里的致命阻滞,终了一生也无法翻越。就像诗中男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伊人”,永远只能“在水一方”。而你,只能望水兴叹,任由惆怅漫漫。
  曾经,莫名地,深深地喜欢着一个人。在不断的追寻与挫败中,便有了可望而不可即可遇而不可得的失落与惆怅,迷惘与感伤。你,我,是否都有过类似的一段心伤往事呢?是年少时的一段心事,还是成年后的一道暗伤。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上了对的人,是无奈,是悲哀。宁愿,不曾相遇。让一段岁月就那么荒寂空落着,聊胜于一场宿命的劫。
  可毕竟遇着了,在劫难逃,在一个偶然的时空里。爱慕,却不能靠近。是命运的一个错手,你和他,只能走在人生的两条平行道上。

      7、茫茫,白色的芦花开满在幽深的梦里。盈盈,森森的秋水欲眼望穿。
  蒹葭苍苍,人在深秋,折一枝芦苇,白一江花月,诉一场流年陈伤。人在彼岸,心不经意,微微一颤。那年,春暖花开时,柳汀烟洲,鸥鹭双双。人在水央,情未央,那年,泛舟云月时,粼粼波迹,袅袅无痕。
  春在水中秋在岸,秋在彼岸春在水。春到秋的距离,或许只有这无情的时光可以丈量,而我踌躇在水与岸之间,枉费思量。早上,我踩着透过晨曦的清露,踏至傍晚,杳然成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回首已是殇。
  衣衫湿在急风兼雨的黄昏里,菱花碎在冷月兼烟的暮色中,我逆光寻觅着莲花初醒的地方。那年,莲叶田田,你采了我莲花般美梦,从此,魂似藕断,心如丝结。
  我横渡在芦花开满的地方,在秋水柔肠百转的一隅,我吹起了芦笛,漫伤溯流,度伤误引相思调。
  我载酒在芦花飘零的地方,大醉大彻,蓦然大醒,时序如矢,你的一颦一笑定格在蝴蝶空杯的一滴泪里。青峰无数,碧水重重,纵我丹青手,描不尽这月圆月缺,我彷徨在这一望无际芦苇从中,寻不见一根芦苇,渡我彼岸,渡我蝶飞沧海。
  芦花不似萱草,春来愁在,秋来愁依在,月到中秋分外明,梦到重阳更愈明。知否,格调依在人依旧,凭断归鸿,寄情碧云深处。
  蒹葭萋萋,花白人不归,天白忧荒鸡。人间朝暮,只随月明浮沉。算等闲,华发对晚,赖何无聊,惆怅烟水迢迢,伊人教人思忆怅惘。
  秋水波心,一轮明月,熠熠生辉,我卧渔矶,烈酒消磨。恨那芦苇不似杨柳丝,行舟系不住。愁那月洗两岸人,两隔秋水波心月。怨那相思不似月华生,长风何曾寄离情。我恨离别无处,求那归梦似明月,度影西窗。
  年年岁岁,手心的杨柳嬗变为芦苇,乌丝杳变作芦花,我复春泪红两行,只今相望伊人一水间。夕夕如斯,夜未央,不因芦花梦分明,故情依旧模糊在茫茫一片白里。我迷渡在水央的桂影里,记忆溯洄。
  蒹葭采采,秋潮暗落,波平如镜,我别绪羁愁,月洗渌波里,无尘,一袭风月著青衫;风苇烟葭,梦约伊心,我棹舟天涯,归梦明月;蓝桥红药,杨花桃叶,我思无邪,灵犀吹度。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岸彼岸,浣纱捣月。

       8、李铁秀教授以其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轻松愉悦地引领同学们进入“文学——人学”的论题。从逻辑的思辨眼光解析具象与抽象;从文学的审美眼光来看有形的与无形的,灵与肉的关系;从人学的文学是引入到本次讲座的主题“伊人”;以“人的文学”为出发点解读《蒹葭》的肉身与精神。李铁秀教授说:“伊人的存在就是将追寻进行到底的内在的精神与动力。”最后阐述出“伊人”形象的精神内核是一种超越了爱情的追逐,是理想和精神最深层次的追寻。“伊人”是一个“梦”,是人灵魂的诉求、心灵的寄托、人生的动力。探讨《蒹葭》,解读伊人,从而提炼一种文学的精神——悲剧精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了人类的力量和尊严而反抗的精神,也就是《蒹葭》的精神。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最符合理想的美好人物,
       一个使我倾心恋慕的对象,
       此刻正在不远不近的水流之中,
       虽然心向往之,
       却又难以靠近。
       那最符合理想的美好人物,一个使我倾心恋慕的对象,此刻正在不远不近的水流之中,虽然心向往之,却又难以靠近。这不就是许多人的情感最初启蒙的经验吗?不管日后有着何等坎坷的经历,这份似有若无的邂逅,永远纯粹绝对地存在于心灵深处。

       10、未若有一阵风,我希望它淡若晨岚;若有一场雨,我希望它轻若尘埃;若有一段距离,我希望它带点蛊惑,让我凝神于风过后,沉醉于雨停时;我还希望它带点神奇,不让我靠近,这样,回首之时,那佳人,还在水中央……
       犹记得诗经里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熹微初露,清凉的河畔委婉的歌声飘来,依稀的晨光里,梦踏着水波而来,又以芦苇为桨,随着花香而去。这一来一去,像是音乐的断章,虽不曾亲手触碰那音符,却也萦绕成单纯的快乐,久不能忘。
      动情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更醉心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隔银河眺望,这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爱似比耳鬓厮磨来得委婉而伤感,却恒久不变。与其把泪泼墨成画,不如守护这距离,地平线因在远处永远走不近而生发诱惑,生发想象,和无穷的期盼与追求。
       西湖山水之间,聪慧如琴操,她不曾相守,可他也不曾承诺,一颗本系于烟波画舫中的芳心,就这样皈依了玲珑山的青灯古佛。若干年后,东坡踏上玲珑山的小径,却只见孤冢一座,骤然间她与他的距离成了阴与阳,生与死。而他纪念这距离,因为从相遇到相知都是淡淡的回味,虽如春梦了无痕,却也招得相思泪,在他心里,琴操依旧,眼前飘飞的依旧是如丝的细雨在为落花吟千年的情话……因有距离,伊人美丽如昨,晨曦之中,花神般绰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沐浴着风中的湿气,牵着花香,摇着小桨,既而是美丽的想象。想把这幽静永存,那么,就默默地遥望吧……

      11、清水洗心,洗不尽,我对你的思念。天空,因为鸟儿的飞翔而富生机;大地,因有水的流动而具灵态;我的生命,因有你的点缀而有色彩!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心美,惹人心醉。你说:“爱情是自私的,因为那只是两个人的世界。”我深深的懂得,但我还是爱上了你!至今,我仍时时刻刻思念着你,想着你!不思量,自难忘,望远处,何处话凄凉!
       我知道,当我还未到达彼岸时,你会拿着彼岸花在彼岸等我!因为,你说:“拿着彼岸花的女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那时冬天,江风阴寒。吹得身上冷飕飕的,却吹不到心里去,因为心里早就烘烤得暖暖,那眼中的柔情,钻进心里,就那么游走一遍,足以抵挡一季的寒凉,不敢多看,否则就要灼伤。
  明明是遥不可及,却能清晰眼前。伊在水的一边,思绪飘扬,就在当面。没有芦花春水荡,也没有幽清月洒辉。伊时而真切,时而朦胧,远远望着,绝然凄美。
  我不知道倚守彼岸的,究竟是伊还是伊的影子,或者那只是我幻觉中出现的影像。苦笑一声,即便是幻出的光影,也是从心里一丝一丝辛苦拔出织成的,所以才如此飘渺,如此时有时无。
  零星小雨,洒落眼角。流下,轻尝。有些涩苦,隔水望去,似见伊人,泪眼如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痴人,落入苍茫。恨在先觉处,情迷不问禅,半壁断肠碑,风铃挂离园。分吃蒋公饼,原是别离餐。数笺温情语,如今两相忘。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尘世绝望,只留凄楚在人间。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悠悠千载如白驹过隙,于《诗经》竹简上文字里疯长的芦苇,曾被寄托了多少思念之情?
        而今,又是芦花漫天飞舞的时节了。
      长大后,远离了童稚与故土,芦苇亦渐离我远去。却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仍能时不时捕捉到它的影子。街头巷尾,经了手艺人之妙手翻飞,几分钟便能诞生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成为孩子手中把玩的螳螂或蜻蜓。苇席舒适柔软透凉,摒除了竹席的坚硬,成为大都市人们的新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我想像在远古的沙洲上,一对鱼鹰在咕咕地和鸣浅唱。不远处伫立着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翩翩的少年心动神往,为她夜里无眠日思量。姑娘啊姑娘,你可知道,是谁借这幽幽的琴声,向你诉说一番衷肠?
      心中的那片芦苇丛,是梦想诞生的地方,伴我踏上迢迢人生之旅。碧绿的湖水,湖中茂密的芦苇和如雪的芦花,同伴们的欢歌笑语,渐渐远去,杳然天际,却早已铭刻于我的脑海,融进血液,化作一缕永远不变的情怀,沉淀在灵魂深处。
      又是芦花纷飞的日子。十多年过去,一如芦苇飞扬的种子,我早已扎根于这片岭南大地。今夜,我面带微笑,内心充实而温暖,守望故乡的芦苇丛,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14、公共场所,常见污迹斑斑,纸屑片片;会场上,时有人声窃窃,铃声阵阵;公交车上,总有人吞云吐雾,总有人面对老弱安然而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生活在农村,对类似的场景见得尤其多。每当此时,脑际总会浮现一个词——素质!都说咱们中国人的整体国民素质不佳,我得很不情愿地承认。接受这一现实的同时我总心有不安,总会自问:作为一名最基础最基层的教育人,我能做什么?也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真义何在?我以为无论有多少种表述,无论有多少种形式,最终都得归结到一点: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日读《诗经蒹葭》,恍然有所悟:素质不就如一位“伊人”吗,虽然悠悠然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但却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矢志不逾追寻的对象。
       我期盼这样的场景:老师正要弯腰检拾地上的废纸时,已有一只小手抢先捡走了;车上,年轻的老师正要给老人让座时,旁边我们的孩子已经站了起来,并扶着老人坐下;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老师站在一旁静静等待,于是正欲匆匆过街的孩子也收住了脚步……这该是怎样一种幸福的默契,又是怎样一种无悔的美丽啊!我想,这时,我们离在水一方的那位“伊人”也就不远了吧……
 ·诗经名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国风·卫风·伯兮》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国风·卫风·伯兮》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诗经·卫风·氓》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国风·陈风》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式微》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国风·邶风·击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春秋 《诗经·秦风·无衣》和《诗经·唐风·无衣》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唐风·鸨羽》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二)             《诗经·唐风·绸缪》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陈风衡门》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国风·卫风·木瓜》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    

   ·古诗词爱情名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春秋  《国风·邶风·击鼓》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二)             《诗经·唐风·绸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无名氏  《留别妻》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西汉  卓文君  《白头吟》、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三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其四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其三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  《竹枝词》 其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  刘禹锡《竹枝词》 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二首其一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二)         李贺  《苏小小墓》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三)          李贺  《苏小小墓》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四)      李贺  《苏小小墓》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无题·重帏深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三)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二)                    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                 李商隐《无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二)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四)       李商隐    《锦瑟》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唐  温庭筠   《更漏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    《梦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二)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三)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 《诉衷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北宋  张先  《千秋岁》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 《木兰花》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木兰花》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北宋  司马光 《西江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二)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三)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  《鹧鸪天》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二)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三)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  《鹧鸪天》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子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二)         北宋  李子仪   《卜算子》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      秦观   《鹊桥仙》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北宋  秦观  《八六子》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二)   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三)    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纳兰性德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朝 纳兰性德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清朝  黄景仁  《绮怀》之十五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二) 清朝  黄景仁  《绮怀》之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