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2020-04-14 08:35:24)
标签:

皇甫嵩

文字

女人如花

羞涩

杂谈

分类: 唐五代词名句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  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出典】  唐朝  皇甫嵩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注:


  1、         《采莲子》  皇甫嵩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   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   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2、注释: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

     举棹:括号里的“举棹”“年少”,均为和声。

     年少:指少年男子。

     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无故,没来由。


  3、译文1: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译文2: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4、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名一作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中唐古文作家皇甫湜之子。《花间集》称他“皇甫先辈”。唐人称进士为“先辈”,大约他中过进士而未任官。


    5、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发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动人的。以景衬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贪看年少信船流。”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贪看”二字,充分刻画了采莲女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无端隔水抛莲子。”“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

   “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欢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此词人物刻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爽朗,音调和谐,和声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6、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7、“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见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采莲姑娘)下意识地抓起一把莲子,隔着水向那少年掷去,不意这冒失的逗情举动被无处人发现了,姑娘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禁满脸飞红,暗自羞了半天。

    这首诗写一位采莲姑娘被一个英俊少年吸引住了,她痴情憨态地凝视着他,竟忘了采莲和荡桨,致使小船划破滟滟湖波,随水飘流而不自知,难以抑制的爱慕之情,使她不自觉地~。这一举动使一位纯真、多情、炽烈地渴求爱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现于纸上,不仅写出她的眼神、举止、内心独白和发现失态后的羞涩表情,也写出她热情天真,泼辣大胆,毫不矫饰的性格特点,形神毕肖,惹人喜爱。描写少女的矫憨举止和羞涩心态可作借鉴。诗的前两句是:“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8、采莲这档子事儿大概要算所有野外劳动里最快乐高兴,也最富情趣和诗意的一种活计了罢,至少,古往今来歌颂劳动场景的文字里,围绕河塘和莲子做文章是最多的,多到不计其数(最先都是口头流传的歌谣嘛,散失的肯定不少)。“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以说,簇绕着莲舟的鱼儿有多少,江南江北的采莲曲就有多少。

   时常想,“采”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汉字,除了本身就是一个发明创造以外,还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采,从爪(即手)从木,典型的会意字,意为从草木的植株上以手指或指尖选择摘取采果实或叶子;《说文》释“采”-----捋取也。《释诂》的释义更绝:采,事也,禾成秀人所收也,云木成文人所取也。------呵呵,老师一教,学生立刻明白且能铭记一生。“采”的组词有:采花,采莲,采茶,采桑,采菊,采苓,采菱,采荠,采葑,采菲,采风,采撷,采纳,采集,采收,采掇,采薪,采光,采暖,采矿,采煤,采掘等等。看看,从“采荠,采葑”到“采掘,采伐”,是不是从蛮荒到文明的整个进程?

   而所有采摘的对象里,莲子最富于联想和暗寓的心思藏身其中。莲者,怜也;子者,心有所系目有所瞩者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爱的就是你。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采莲曲都被这个主题左右着,谁都无法逃脱。天下就是一片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得按江湖的规矩来。而月光下的荷塘,就是一隅爱转角。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抹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是娇羞型的。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萧纲《采莲曲》)采莲人欲归而不能,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这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型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王昌龄《采莲曲》)本是渔家儿女的地界,不料连嫔妃媵嫱也顾不得矜持,来凑热闹来了------这是羡慕嫉妒恨型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荷花绽开,娇颜也绽开,分不出谁是谁,哪是哪-------这是含蓄型的。

    “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采莲曲》)该出手时不出手,落花流水空余泪------这是懊悔型的。

     “菱叶萦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这大约是一个官宦家世的来旅游耍乐的阔绰女子。一般的渔家女儿,即便头上别个饰物,也决然不会是玉搔头。再退一步,即便想,她有吗?-----这是作女型的。

    众多的采莲姑娘里,最可爱,也最主动泼辣的要算下面这位: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湖光秋色中,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倏地看见岸上有一位英俊的少年郎,不由怦然心动。该如何让对方注意到自己呢?情急之下,也顾不得管控莲舟了,趁对方还没走远,顺手抓起一把莲子就抛了过去。可惜这一稍稍出格的举止让远处的同伴给无意中瞥见了,姑娘一霎脸颊飞红,不好意思了好一阵子。

   这可是一把莲子哟,颗颗饱满,粒粒圆润,痴情芳心,尽在其中。


   9、女白领在公汽上邂逅一男子,顷刻动了芳心,欲与之同好。可惜,数天下来,求之不得。“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女子的遭遇是美丽的,勇气是可嘉的,愿望是美好的,行动是值得祝福的,结果当然是难以预料的。

  向左走,向右走?各有各的方向,生活不是电视剧,没由头的浪漫便近乎痴。“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很多世事都如这偶遇泛起的涟漪。“花若开,若有你,花才会美丽;盼望你,回头看,我还在这里。”

  有心人总是痴情以待,而风流却总被雨打风吹去。

  常看到一方壮怀激烈,满腔热情;另一方却顾左右而言他,根本志不在此。

  有多少不现实的追求,在一厢情愿中空惹尘埃?

  又有多少突兀的梦想,在撞了南墙后空怀惆怅?

  无人会,登临意。便只剩香草日衰,美人迟暮。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世事多不可强求。

  如果目标实在高不可企,不如将这刹那间的芳华藏在心底。

  既不可得,且怀抱憧憬踏歌前行,也是一种生活。


   10、皇甫松的《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可以想见到的江南风光,可以想到的大胆热情却又娇羞可爱的江南姑娘。这首诗使我想起了《天龙八部》一书《向来痴》一章中后半部分阿碧的出场:

   “便在此时,只听得欸乃声响,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子是:“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歌声娇柔无邪,欢悦动心。”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非凡。见过荷塘,但是这样的景象我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只能想象了。


   11、在人类的审美视野中,羞涩,大概算得上是最为美好的情愫。


    李清照在词作《点绛唇》里描写了一位刚刚荡秋千歇下来的少女突然遇见一位陌生男子后的情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仅这寥寥数字,便灵动地刻画出一位美丽纯真、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是一首绝妙的描写少女羞涩之美的传神之作。是的,她仿佛一只纯洁的小鹿,在属于自己美丽的花园里流连玩耍,突然间,从栏栅外闯进一只漂亮的公鹿,惊慌失措的她羞红了脸,急急地跑开,然而心怀异样朦胧的她,假装要闻一闻青梅的清香,一边却悄悄地回头,偷偷地打量着这个心仪的“他”……

    康德曾说:“羞涩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但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羞涩以纯真与善良为底蕴,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为追求,以迷离委婉的方式作为表象,是真、善、美的集粹与提升,带着一种古典、纯朴、温柔的含蓄美,让人留恋回味无穷,为世代的艺术家们所追寻与赞美。

     唐代诗人皇甫松《采莲子》诗二:“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描写了采莲姑娘在采莲时与岸边英俊的少年扔莲子嬉戏被人发现后而感到羞涩的情态。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那位出场的弹琵琶的女子是这样描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位带着羞怯的神态的琵琶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宝玉与黛玉读《西厢》后,宝玉打趣说自个是“ 多愁多病身”,林妹妹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红着脸带烧到耳根,薄面含嗔,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黛玉内心是憧憬着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的,但女孩子脸薄,被宝玉点出朦胧的恋情,她便羞涩至极,欲极力掩藏心迹,故威胁宝玉说要向他的老爸老妈告状去。林黛玉的羞涩之美便生生印入读者脑海。

    徐志摩的现代诗《沙扬娜拉》,其中有一为大家所熟知的句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把一位纯净娇美的女子写得如此不沾尘世的,也只有他了。

    诗人泰戈尔说:“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而一个女孩的羞涩则是人世间最美的色彩,因为它是最自然的感情流露,是纯洁的灵魂在人类身上的美丽折射。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他的自传体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叙述了一位高中生在伊豆旅行时与一位年少的舞女之间纯洁的爱慕之情。其中对舞女薰子的羞涩之美分别有三次细腻的描绘。第一次:“有许多学生到我们那儿来游泳,”舞女向结伴的女人说. “是在夏天吧,”我说着转过身来。舞女慌了神,象是在小声回答:“冬天也......”“冬天?”舞女还是看着结伴的女人笑。“冬天也游泳吗?”我又说了一遍,舞女脸红起来,可是很认真的样子,轻轻地点着头……第二次描写是这样的:她从楼下端来了。她坐在我面前,满脸通红,手在颤抖,茶碗正在从茶托上歪下来,她怕倒了茶碗,乘势摆在铺席上,茶已经撒出来。看她那羞愧难当的样儿,我愣住了……第三次:我有些慌张,站在走廊里愣住了。在我脚跟前那张铺垫上,那舞女满面通红,猛然用两只手掌捂住了脸。 她和那个较大的姑娘睡在一张铺上,脸上还残留着昨晚的浓汝,嘴唇和眼角渗着红色……第一次是因为“我”近距离地与薰子初次说话,她显得有些紧张慌乱而脸红,第二次则是因为激动、害羞而为“我”端茶时把水都溢出了,第三次则是因为“我”的突然来访而让她觉得太意外,甚至看到了没有来得及打扮的模样,所以羞愧得捂住了脸。随着一次一次的递进式接触,舞女薰子的内心的在意、慌乱、激动也在脸色与动作的变化中折射出对“我”的一番痴情。


    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羞涩象一支美好的清新剂,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与风气,常怀羞涩之心,则足以保持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质朴与高尚,它的魅力是甜静隽永的,意味深长的。可是,在现代生活里,羞涩正象那些古典高雅的艺术品一样,与我们渐行渐远。在物欲横行的现代社会,有的只是对宝马香车的毫不掩饰的欢喜、对美女别墅的强烈占有欲望,对特权与上层关系的顶膜躬礼,一切都是那么地直奔主题,放纵与裸露,张扬与直白。没有了羞涩,我们便远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崇敬,变得浮躁急进而不再深沉,奢华而浅薄,无知而丑陋。


    12、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在身陷十面埋伏的临危之际,却为一个女人留下了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这百转柔肠的柔情绝唱,展现的是一位盖世男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怀。古今多少英雄豪杰,百战沙场所向披靡,却拜到在如花女人的石榴裙下。将军一怒为红颜,真正的男人,都愿意为女人付出一切。

  男人爱女人的笑,没有女人的笑声,也就没有了如歌的岁月。男人的笑荡气回肠,女人的笑千娇百媚;男人一笑只能冲冠,女人一笑却可倾国。男人爱女人的花容月貌,如花的女人,是生命里的靓丽风景。有一首流行歌曲《女人花》,唱的就是如花的女人。“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摇曳在红尘之中。”如花女人的节日,就在这蓓蕾初绽的早春三月。“女人似花,岁月如歌。”

  女人如花,就如这阳春三月的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粉面桃花相映红。”粉面、桃花,惹来多少公子王孙的驻足留恋。“粉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粉面、桃花,又惹来多少相思和眷恋。如花的女人,就这样的让人牵挂,让人缠绵。

  女人如花,就如这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骄阳如火的七月,女人花给你带来夏日的清凉。相依相偎的并蒂睡莲,摇曳在晚风中,花露迎着晚霞,闪烁着七彩的光,折射出女人的娇艳与妩媚。“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如花的女人,在田田莲叶中引逗出绵绵无穷的遐思与爱怜。

  女人如花,就如这傲雪凌霜的菊花。是花就总会有“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时光,于是又想起了那首《女人花》“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花儿为谁红……女人如花花似梦!”一个女人一朵花,为谁妍丽为谁红!

  走过秋天就到冬,“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女人如花,不一定非得是姹紫嫣红,“淡月隐芦花”一样能展现出恬静的美。女人如花,如芦花的娴静,如雪花的洁白,雪花也是花。

  女人如花,花开四季,四季的花一样美丽。“花娇柳软春如海,却爱天涯一叶丹。”这是琼剧《红叶题诗》中如花般的女人姜玉蕊写在红叶上的诗句。她哀叹女人的“花娇柳软”,仰慕经风霜而更加鲜艳的红叶。其实柔弱和娴静也不是女人性格的全部,“古有花木兰,今有娘子军。”就唱出了女人的刚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夏日绝句》里的词,这位表面柔弱,却内心刚毅的女人。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13、八月,风和日丽,白云万里,最是适合户外行走的日子,不必去山林寻宗寺,也不必去远方觅清音。如,郑风诗言:山有扶苏,荫有荷花。择一日,这般行走,小桥,流水,柳荫,荷塘,清风拂面,流香盈袖,心舒眉展,盖时,只需放下执念,朝风晓日,晨露幽径,与一池莲相遇,三千弱水,绿一叶,香一朵,风一波,摇一棹,多么美!看一尘,笑一声,吟一曲:“江南可采莲,荷叶荷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情何来矣,心荷生,愁何来矣,荷无凭!

   是谁能把字句写的这样美?莲藕露清风,三月肯相逢。又是谁能把字句美的这样纯粹?四月有花开,莲香扑面来,蜻蜓河中立,燕子剪风来。又是谁把字句写的这样美?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多想,一直这样,这样的美,这样诗意,诗意在一叶一香里,摇轻舟,荡清风,吻莲香,疑似瑶池恰似瑶池,记取相思留有相思。

    总觉得,这一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回忆,寻找,记取某件事或物。一些遇见是不经意的欢喜,一些遇见是冥冥中的清宁。或许,流波中,我只需安静,安静得像一池莲,静水相依,朝夕与共。风一吹,香满岸,雨一来,叶声声。这样的相逢与结束,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恰恰是,那一颦一回眸,早已倾城,谁人还去计较那芸芸一转身?

    想写文字,写诗一样的文字,写棉花般的云朵,写烟雾缭绕的远山,写清清澈澈的湖水,写风桥两岸的青莲,以及莲一样的女子。女子在我的水墨里低眉,静默,生香。我用水墨莞尔描绘,替女子言语,传情,温良。我可以不管朝暮,不惧风雨,不悔遗憾,宁拂袖,且执笔,空空,悠悠,幽幽,寂寂……且莫问,青山已画旧;且莫问,流水无人迹,且将八月描成莲,一日,两日,三日,不管,她是不是我的一生。

    太多的纷扰,影响了岁月的清宁,太多的定数,都不能随遇而安。喧嚣的红尘,那个我,注定是要选择修行,修心,如莲一样,禅坐于台,了悟,焚听,听流水匆匆,青山茫茫,听草木生息,峰回路转,听风一吹,花一落,光阴一老,心一静,那些红尘,铅华,往事,尘埃,种种的种种,都干干净净,一笔休销。待山河寂静,清风落日,便只与那一叶莲的慈悲,焚音,颂卷,一思深邃,一思淡,一思有来,一思无。

    世上,大约有许多事或物都是美的,如白落梅文中的徽州,乌镇,西湖,沈园,都是山一程水一程的美。而我,不会徒步四方,亦不会轻舟天涯。我自在我的小院,种光阴,植清风,养水莲。她说:莲是佛,是禅,是纯净,她说:莲有风骨,有安逸,有清凉,她说:她爱莲的清白,爱莲的坦然,爱莲的慈悲,爱它一生的美。我也是爱莲的,因为爱所以爱,至于那些城北的相逢,城南的旧韵,皆视作烟云。一路岁月,淡淡清清,或煮茶,或安坐,或无惊,分分寂静,听风来,听莲开,听此生,我自欢喜。

    我所说的那些感念,不过是岁月里生出的种种清欢,是一岚山风,采一朵荷香入味,经过八月的几番流韵,于澄碧的湖面就开出大朵大朵素净,那就是莲生的妩媚,恰似,我深深想念的那个女子。风吟,吟花浅笑,雨落,落花凝香,一切,也好比这世间的一种尘缘,可以不说爱恋,不说情深,只在彼此的对望中悄悄的让心事蔓延,如此,却也是一种最近的诉说与期盼。原来,红尘中的暖,从来都是这般的简单,季节更替,草木兴衰,一枝一叶,一叶一香,也可写尽人间的柔软与情缘。

    这一路,写过许多的文字,写过山石泉水,写过湖柳清风,写过桥头杏花,写过野林山居,写过幽径小巷,写过情写过爱,写过恨写愁,写过忙碌与闲逸。恰恰啊,恰恰没写过莲,不知莲的一生是何其美,又是何其的妖娆与悲凉。只觉莲的静,静出一种善,静出一种禅,静出一种慈,像三月的香六月的水,像窗前的月廊下的风,像早间的茶午间的书,淡淡清清,清清淡淡。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皇甫嵩词名句: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  《梦江南》其一

    古诗词中的荷名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西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   乐府古辞  《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古辞  《西洲曲》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朝  皇甫嵩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二)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三)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  《望海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  《临江仙》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踏莎行》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踏莎行》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贺铸《踏莎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苏幕遮》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叶上初阳干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爱莲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张元干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杨万里  《昭君怨·咏荷上雨》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

       

【五绝】《夏夜即景》庄灿煌       【七绝】《咏莲》(二)庄灿煌

  【七绝】《咏莲》 庄灿煌         【七绝】《绿洲公园观荷》  庄灿煌

  【七绝】次韵吴松茂会长《秋荷》庄灿煌    【七绝】《步韵吴松茂会长<东湖赏荷>》庄灿煌

  【七绝】《步韵吴松茂会长<东湖赏荷>》庄灿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