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译文】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出典】
晚唐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注:
1、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
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2、注释:
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
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3、译文1:
其一: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其二: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译文2:
小溪桥上落日斜挂只高两杆,柳影淡淡轻风吹入半缕轻烟。田田绿荷依偎而立似有怅恨,一时翻动回头全都背着西风。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5、《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秋景诗。第一首诗写秋日暮景,通过落日烟柳之景,绿荷西风之状,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图画,并经过诗人的艺术剪裁和点染,把在秋风乍起、日已偏西时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组成的画意与诗情完美地融为一体。第二首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全诗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倚恨”、“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应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第二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6、“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可巧的是今年多次邂逅荷塘。秋,终于还是来了。前日路过荷塘,满目新蓬残荷。却并不见萧瑟之气。
不忍惊扰了那满池的秋荷,却与塘主人讨了青蓬一枚。独爱这早秋,便想留住这早秋,最是满怀着丰收希望的日子,比那晚秋的落寞也就多了些缤纷。
萧萧瑟瑟的秋风,愁煞人的连绵秋雨,落叶铺就的苍茫,总还是有些时日才来的。是该珍爱这早秋的艳阳,晴爽的蓝天,飘渺的白云。。。
虽爱这早秋,然而早秋的来,却是以7月15那满街的白菊黄菊做为首告。我在这边,你在那边,初秋的清风明月下,总还是有些凭吊先人的悲怯。
碧菊早已经默默的绽放着了。清风潜入夜,明月照街衢,应是品茶好时节!
7、 秋风乍起,偶然进入视线的池中荷花,让我想起了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诗句来。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而诗人心中的恨,是借景抒情罢了。今天的我读他的诗,何曾不是这样的心理?守望在一曲高山流水箫音的背后,在等待中,憔悴成一首瘦瘦的词,今生只为半阕唯美的段落。心依依,不知该依何处?于缘是天定,分是人为的定论中,我在期待,期待你给我一个奇迹。也许我的期待,将是一个无期的等待。多少次的期待,在平静中走过。多少次的期待,成就了记忆的炎夏,这份没结果的花是我未完成的牵挂。千山万水沿路风景有多美,也比不上在你身边的徘徊。此刻,不得不让我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窗外,弯月如勾,我的寂静小屋,在“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的淡淡的夜曲中,又多了一份“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的殷殷思绪。昨天的你在哪里?没有答案,只知道你向潮水一去不回。物似人非,沧海桑田,原来真的都只是于弹指间!
8、天凉凉的,多情的秋从滴滴细雨中开始了,仿佛姑娘的倾诉,多了份愁绪和心思。细雨轻轻拍打着枝叶。洗去了尘埃,看上去清爽多了。看看热情的夏给冷冷的秋留下的最后一抹微笑,它也许不会想到飘零即将开始,开始了一季的心碎,一季的忧伤,一季最灿烂的迎接寒冷冬的果实。
秋是多思的,正如窗外飘飞的细雨,锁住一楼的烟雨,多少故事正在缠绵上演,一段路的启程要经历多少个秋的历练啊。初秋的北国,还是苍翠满眼,但那空旷的天空似在提醒人们,秋日来了。不知不觉中人们感伤于花谢的声音,感伤于一声声雁鸣。欣赏李白的豪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秋本不应感伤太多,应学古人多几分畅快和豪迈。可我还是看着池中的残荷伤感起来,他们在秋风中荡来荡去,吟起杜牧的诗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又是别样滋味在心头。
我不知如何表达对秋的思索,它绚烂,它多情,它伤感。秋总是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悄然而至,迎接满目的霜华,那颗透明的心在秋的微风中,微微颤抖着,感受着秋的情怀,或许找不到事情的出口,但是经历过秋天就会越来越成熟。每次的努力总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失去热情,秋会告诉我,这不是最差的选择,因为还要经历残酷的冬,我准备好了吗?
秋天虽然萧条,但是它在给我上着人生的必修课,那就是干什么都要坚持,因为秋天来了,离春天又进了一步。秋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它用自己的实践向人们证明着自己的誓言。即使秋失去了美丽的容颜,但是秋也要结出灿烂的果,哪怕是散落于山野,哪怕是飘到了没有生命的沙漠,秋总是在坚持着,一步一步让人感受到生命奇迹,我不禁惊叹,秋原来送来了美好。
秋是一首诗,秋是一首歌,秋是淡淡的忧愁,秋是无悔的选择,秋给了我秋天的思索。我醉了,醉在秋愁中;我哭了,哭在秋雨中;我笑了,笑在秋风中。就这样,我感受着秋,爱它,愁它,想它……我享受其中。
9、宋代的秦少游曾经问荷叶:“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这么多的荷叶是为谁凝恨,为什么你要背对西风呢?在他之前,唐代的杜牧也曾经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得活灵活现!大家想一想,我们都见过这个画面:哗啦啦,一阵西风起,大片的荷叶被翻转过来,仿佛一下子背过身。仅仅在刚才,它们还带着安详的眷恋,厮磨偎依在一起,西风乍起,它们的心中,含着多少隐恨,却不得不无奈地躲避那不可逃避的秋寒,还有那接下来的残败!
秋天让荷叶无奈到什么地步?来鹄写秋天荷叶的残破,更是刻画入微:“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原来在盛夏的时候,有很多人折下荷叶当伞,因为它很大、很圆。露珠一掉在它的茸毛上,就变成圆圆的一颗颗小珍珠,在荷叶上跌宕,跳跃。但是秋风萧瑟,步步紧逼,短短一夜,荷叶就变得枯萎残破了。在最深最冷的秋风里,人们忽然发现早晨的荷叶已经被寒霜剪破了。“赚他秋雨不成珠”,这个时候再落下雨,它还托得住吗?原来周邦彦写的那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现在看不见了……残破的荷叶,不再成珠的秋雨,在来鹄笔下,串联起来,变成新奇的意象。
即使秋荷残破,李商隐仍然对它们深情不减,“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样的荷叶显然已经托不住那些珍珠了,但留下来听着雨打荷叶也是好的。李商隐是一个多情的人,在“客散酒醒深夜后”,他曾经“更持红烛赏残花”;在秋阴沉沉、霜飞已晚的时节,他仍然有心眷恋,听一段残荷秋雨的缤纷。
春去秋往,人生几度关情事?我还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看到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似懂非懂间,眼泪就下来了。他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是爱荷叶的,当荷叶刚刚生长的时候,他的春恨已经跟着荷叶生发了。当荷叶枯萎凋零的时候,他的秋恨已经在心中酝酿深沉了。此身常在,深情常在,这样的苦恨他挣脱不去,只有岁岁年年怅望江头江水声。人生有限时光,无限深情,如何担待得起呢?
李商隐过得很苦,但李商隐过得很值。我们今天想起来他那么多的《无题》,我们今天默默吟诵起他的《锦瑟》,多少心事都在春秋涤荡中传给了千秋万代。
深情的还有中主李 ,他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凋败了,碧叶跟着也残破了。就是从这样的荷塘之中,泛起了一片愁风愁雨。“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中是谁老去?看得见的是秋荷,看不见的是人生。看得见的是秋风凋谢了碧叶,看不见的是年华老去了的心情。在隐隐的韶光深处,伤情者心有不甘,心有眷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是一个不眠长夜,只有将心事托付给清寒的笙笛。这一夜,楼头的笙管,吹给谁听?“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寒意沉沉,独自凭栏,放眼秋水秋风,静对年华默默走远。
就是这样一片荷叶,从绿荷葱郁,到残荷败叶,它前世今生的轮回,能够寄托多少秋意?找到诗词中的这种意象,你就会觉得千古秋风还会拂开今天匆忙的日子,千古诗意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10、一丝丝秋雨,缠绵婉转在湖面在江中,那激起的圈涟,层层叠加,如西子浣轻纱绾动秋水,柔波依依,娇姿款款,曼妙婀娜,顺风而行。秋水也借秋波流转沿岸边缓缓向上攀爬。湖里那枯萎的莲荷也在这柔波里轻轻的舒展、摇曳着清瘦的身姿,秋雨有节奏的击打,像弹拨古典的吉他,一曲优雅舒缓的旋律悠扬响起,残荷略显生涩的合曲而舞,尽情尽力地舞动出生命的模样。在这里见不到“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和“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的悲的恨;也见不到“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的愁的怨。而是“满池荷叶动秋风”“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豪情的惬意。
刹那间,我深深的震撼于秋雨与残荷演绎的超凡之美,对残荷有了深深的敬意。我知道风雨中摇曳的残荷,生命已消失,可她不屈的灵魂还在,那份摇曳生命超然超俗的灵魂使她依然卓立在水中。想必这残荷正做着“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的清梦。春天也定然洋溢在她心里,萌动在污泥的藕间,静侯寒秋冷冬的过去,只要春一声召唤,她又以婀娜的身姿出水亭亭而立,散绿扬芬,翩蝶逗蜓……
在这旋转的雨雾里,似乎迷茫的是眼,明了的是心路;肥腻的是耳,瘦啾的是诅咒;哭泣的是不舍是死亡,微笑的是涅盘是新生。正如这枯萎的荷莲,她读懂了秋意,她深刻了解秋给生命关了一道门,也开了一扇窗。她也深深的知道在秋雨秋风横扫千军的力量面前,一切一切的悲戚怯弱和不如意都是徒劳,时间和生命都会决然地翻过秋的这道坎。该去的自然会去,该来的自然会来,淡然的面对一切,也许就是新生的开始。因而,所有的生灵只需穿越幻象把握真实,不要悲催,不要迷失,找到自己。象残荷般有辉光散尽也芳丽,积淀丰盈再向前的心态,所以她快乐着……
也许,正因为如此破败的残秋才不能损她高雅纯洁的气质、非凡不俗的灵魂,成为永芬的荷莲,让“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浩然情操叱咤在天地间,纯净在人们心里。
雨停了,我依稀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从下垂枯萎翻卷的荷叶里翩然飞出,飞进人们的心里,飞向遥远的梦……
用快乐的心境去聆听秋之音,去触摸秋之美,会让心情恬静而云淡而风轻,让心灵受到洗礼而空明而透彻,那悲悯孤寂那因生命逝去的恐惧,都在这秋雨这败柳残荷倔强张扬的生命之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享受生命的愉悦,是心灵涅盘后的幸福。
这场秋雨给我一抹靓色,使我感知到了秋在萧瑟生命的同时,也赋予生命特别的含义。没有拘绊的心,渐渐的融进秋里,细细的品尝回味这凝果聚华的秋之美。
11、 浅秋,彰显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超凡脱俗,望不穿的秋水,也望不穿的沉醉。在季节的末端,守望着落叶飘舞的轻灵,期冀来年,那朵青莲依旧轻轻巧巧盛开在红尘深处,颔首低眉在波光粼粼的碧水之上,浴在浅浅的月华之下,清风浮起,青烟淡雾轻绕花瓣流水间,而花依素叶百年梦,梦里依稀一段渔舟晚唱或者吹奏一曲阳关三叠。秋的美,是因为掺着泪的笑,伴着欢的歌,才会有了诗情画意,那唯美的神韵!娇艳的夏,还意犹未尽,秋,已经悄然来临,带着她独特的魅力取代了昔日里的繁华,用她的浓墨重彩渲染了这一季的万种风情。人世间,那些有着骄傲的青春资本的少年男女们,明天也会继续着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他们是欢愉的,因为现在空间已经没有了距离,有的,只是心灵的疏远而已。秋,因为有了浅郁才有了她的忧伤之美,才有了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伤秋情绪,又因为有了激情才有了绚丽的色彩,才有了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的静美。时光流转,曾沾满花香的岁月,一缕一缕散落,轻盈地拂过了人们的笑脸。抱着含嫣的羞赧,舞着斜风细雨的温润。秋的厚重和飘逸,不知令多少文人墨客顶礼膜拜,伴随着诗词歌赋的古旋律!
12、天时有序,四季有别,阴阳有理。春夏数阳,气升物醒,蓬勃向上,暖流荡漾;秋冬数阴,清幽物静,枯叶枝黄,寒气浸骨,阴冷孕冬。秋风吹佛,万物实属无奈,渐枯日黄。有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之长叹!来得那样无声,来不及防备。“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及不情愿地走进一个萧瑟苍凉的世界。
风卷残卢,雨送飘零,花泪无声。渐损的风景,凋零的惨疏,落日的余辉,组成凄美的悲壮,写在大地,唱响壮怀激越,时不待我的忧忧愤曲。忧思的泪撒向苍茫,感慨的情寄往回归。“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悲愁的思绪由然而生。“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摧古拉朽的强劲西北风,似把锋利的剑挥向大地。一夜霜满地,叶飘离,松涛浪声急!满眼离愁恨,深夜梦断魂。“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一幅凄惨惨的画景侵袭心头。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秋天的声音从天空到地上,潇洒地走进人们的心里,而又沉重地从眼睛射出,天地人都知道他的悲壮里含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幅夜雨寄思的画面,悄悄从诗人的心寄出,穿过雨幕,飞翔到盼望人的身旁。当“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时,已经到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深秋季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美景写在了苍凉里,与冬天的纯朴优化出新的清丽宁静,悲切的感觉被厚重和豪放所引退了。一种新的希望孕育而生。
1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某个秋日午后,抑或深夜,在安静的空气中怀想与之匹配的一切人和事,周围的风是轻轻袅袅的,弥漫着徐徐花香,一簇簇白色的小花静静绽放,我看见我小小的梦在花香缭绕的空中轻舞飞扬,一身白衣,那么自由而张扬地飘着,我想,我的梦一定矗立在故乡这个湿润的小镇,于蒙蒙细雨的江南小巷,撑一只油纸伞,在青石巷中莲步轻移。
在如烟如梦的水乡,做一回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学生时代的闺中一梦。梦醒后依旧是生于江北,长于江北的普通女子。淮河长江的水哺育了我二十载。血脉里流淌的是这片故土浓浓的乡情,骨子里镌刻着抹不去的是属于故乡的印记。回想当初走出校园,心已癫狂,身未行,心已远。想做自由翱翔的海燕去搏击风浪,拚弃一切之后,独自离去,短暂的离别,让思念和愧疚泛滥成灾。当独自站在异乡的沙滩上,面对着层层海浪和千里周舻,巨大的忧伤和孤独扑面而来,我知道那不仅仅是苦涩的海风,海的那一边,有我日思夜念的人在等我归去。秋的来临,让这份思念如潮水暗涌心头。归去吧,归去吧,为了心爱的人,为了故乡的等待。
在初秋,以回归者的姿态仰望天空。那种让人怜惜的蓝色一直绵延至心底。是一种近乎奢侈的蓝,蓝得触目惊心。只有故乡的秋,才能渗透身体的每一根毛发,与血液融合为一体,浇灌每一寸心田。在故里,心已安然,伸出双手掬一捧蓝,贪婪地吮吸,一如襁褓中的婴儿。秋水沁凉,立于荷塘岸边,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心生淡淡清愁。可是,“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我故里的婧水啊,收揽了多少帧春与夏的风景,在她的面容上看不到一丝愁云。莲叶何田田,天水共长天一色,拿起相机,按下快门,便独占了这一方天地。
几乎是每至秋天,便条件反射似的与之交流,不同的是,她用冰洁的柔荑,在片片叶脉上镌刻红笺小楷,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能读懂。而我敲击在电脑上单薄的文字,生生硬硬,没有倾注太多的情感。与之相比,我反而不如她那么热爱脚下的这片故土了。这位勤劳博爱的姑娘,深深地眷顾着大地上的每一片土地,并为之奉献了无数个岁月。一度弥足珍贵的中秋,亦是她赐予人世间最美好的佳期。
我的故里,我的秋,在我成长的路上,让我渐渐成熟优雅起来,是她们让我懂得了感恩和付出的意义。是的,我深爱我的故乡,以及饱含深情的秋!
14、难怪有人说秋雨是秋天的一把钥匙,一场雨过后便推开了秋天的门。
触手可及的柳枝,轻轻的摇曳着,长长的柳叶低垂到安静的湖面,清风吹过尖尖的柳梢在水面上打起一个个小小的圈圈儿。一片片微黄的叶儿,经不住风的婆娑,悄然飘落水中,浮在微荡的水晕上,仿佛一叶叶帆儿,正在寻找风的方向,向远方启航。拂动的枝叶虽然绿意如昨,却让人无端的感觉,柔软中多了一分僵硬,犹如划在半空中与亲人挥手的送别,微笑中有一丝隐忍的忧伤……
淡淡的荷香,随风而至,残弱的荷叶最终无力托举一汪残留的雨水悄悄的低下了头,晶莹的水珠顺势滑落汇入湖水中瞬时便无影无踪。风儿吹过,月光下接天的莲叶背转过身来,相互依偎的告别,”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风带走了荷的倦容,却带不走那散落尘埃的芬芳,一转身的离去,优雅中有一丝骄傲,空留一地的芳香。却着实丰满了秋的记忆……
举头问亘古的月亮,倒底见证了多少残落与离别?如果世间没有残落和离别该有多好!清明的月儿用它的阴晴圆缺告诉我”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残缺正是圆满的开始,圆满也招示着残缺的来临,这便是生命的轮回。
是啊!如果春天是用所有枝叶花朵的怒放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无怨无悔的把自己全部腾空,留给春天一片无限自由的空白。。。。
15、杭州一年四季皆风景,春有桃花秋有桂,夏有荷花冬有梅。虽然现在桂花已过,赏青荷也不当时,但园中稀稀落落的残荷衬着秋日暖阳却也别有风韵。虽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盛景,但却多了“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的趣味。残荷、秋雨、冷夜,多少给人孤寂凄凉的感觉,秋天原本容易让人伤怀,杜枚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让人无限伤感,但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却凭空多了几分雅致,境由心生,环境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天高云淡,远山近水,分外亲人,枫叶似红未红,红得通透绿的淳厚,银杏叶当之无愧是秋天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角,黄的雍荣华贵,松柏更加青翠欲滴,整个城市,层次分明却又交相辉映,错落有致,这样的风光是让人沉醉的,秋天,比冬天少了份冷,比夏天多了份凉,正好。
16、田田荷叶,在栈桥小道上,温婉地映照着天青色烟雨。隔岸江花红胜火,只是不知,惆怅几多人。青衣带水,粉袖连襟。偶尔会想起那个时候,才子佳人,相逢时,停驻一生的眼神。美丽的倒影,将浓郁的美丽变得雅致。一个漂流的背影,在荷塘的另一头,被面如冠玉的他拾起。绿荷,红莲。只是不知,如何寄相思。
细小的感情在时间里慢慢的沉淀。青山绿水的美丽。是呵,我在等你。只是,当她已是他人妻,为他研磨的,也不再是她。只是偶尔,看着阁楼外的深山白云,想起那个让自己停驻一生的眼神。想起那一句,飘荡在记忆里的我在等你。夏天的雨落在油伞上,淡雅的罗裙,溅起雨水,点点滴滴,在心底最深处寻觅。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到如今,多已成烟雨。
今夜成空,宛若回首袖底风。
回头是,亦无风雨亦无晴。多少年后,绿荷依旧葱葱,多少楼台烟雨中。
17、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秋天的这种感觉,充满诗情画意的情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飞”......这样的诗词更是给唯美的秋天增加了些许零零落落的美。
我是一个爱好文字的人,而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每一个爱好文字的人都曾与秋结下过不解之缘。我喜欢秋,喜欢那种“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灵动;我喜欢秋,喜欢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悠远;我喜欢秋,喜欢那种“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凄美......
秋的意境是深邃的,有如瑟瑟西风中低吟的蝉鸣,舒缓而渺远;秋的底蕴是浓厚的,有如千年古刹中轻唱的梵声,沉稳而庄重;而秋的思想则是伤感的,有如重重宫墙环绕中的伊人的心事,欲诉却又无人聆听。
“一夜绿荷双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有时给人的感觉也是肃杀的,“万夜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充满了摧城略地的萧瑟。
然而不管怎样我对秋的喜爱,却永远不会改变,就像一位虔诚的信徒,执着的坚守着他自己的信仰。我喜欢秋,就像喜欢一串优美而灵动的音符,就像喜欢一段华丽而精巧的文字,就像喜欢一首沁人心脾的诗......
我爱你--时光跌落,唯余一世繁华的秋......
18、江南的秋天,总是来得那样清静、悄然。一场秋雨,空气里清新中带着丝丝残忍的暗香。寒塘生残影,冷雨葬花魂。在满目的荷塘中,只剩下片片枯荷,秋天的荷塘已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了,只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的苍凉,只留下生命的凋零与落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徒然间一种莫名的哀婉、凄然、失落、惆怅的情感悄然弥漫。
“留得残荷听雨声”。静心听雨,仿佛聆听秋天的声音,仿佛聆听荷花的心事,又仿佛聆听自己的心语,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感念油然而生。春夏秋冬的变化,生命流逝的坦然,一份思绪的沉积,一阵灵魂的悸动。“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生命如歌,人生如梦,歌声总有曲终的时候,繁华总有褪尽的萧条。
蓦然回首间,发觉自己已不再拥有飞扬的青春,已不再如夏花之灿烂了,岁月穿过季节的风雨,没有了对浮华生命的激情眺望,没有了激烈的追逐,没有了热情的奔忙,尽管想象着自己仍是那个江南烟花三月、撑着油纸伞从戴望舒的开满了丁香花的雨巷中走来的清纯女子。而在纷纷扰扰的世事中,时光的碎片在缓缓延伸,有过轻嗅青梅,在水一方的凝望,有过共剪窗花,红袖添香的神往;有过问卷西风,月落乌啼的悲凉;有过霜花满天,鸡声茅店的迷茫……也许在生命的守望与历练中,总凝结着一些的浮沉往事,缱绻的心事,尘世的浮华,人世的沧桑,而当岁月沉淀下来沉思静悟,蓦然回首,已是咫尺红尘,犹如天空飘过的一片云,只是偶尔投影在水的波心,正如你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许生命旅途中每个人都是背负着理想和梦想在孤独的烟雨红尘中行走,如果说过去的岁月是为理想而生,未来的日子希望为梦想而活,以恬然的方式在自己的城堡里:唐风古韵里,宋河旧曲中,与先人笑谈,与历史辩白,与文字缠绵,细诉婉约深情,抒发豪情万丈;四季轮回里,云舒云卷中,与风月共舞,与山水和鸣,吟一首清秋小诗,谱写千年的云水谣。相守着心依附着灵魂的归属与安逸,依恋着着一生的眷恋和牵伴、一世的深情与厚爱,拥有着今生的梦想与思念、来生的执着与寄托!
花已落,叶飘零,风逍遥,帷幕已降下一季尽美的繁华,自己依然还是那个从青花瓷瓶里走来的绾装女子,如同秋天的荷,不再摇曳有柔情万种,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却另有一份遗世的恬美,一番隔世的清伶,一种傲世的从容,一身素净的冷艳,一袭别样的绮丽。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当繁花已飘散,当尘埃已落定,唯有秋叶之静美,唯有风骨依然挺立,生命的蕴藏永不凋谢。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杜牧诗名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 杜牧
《赤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二)
杜牧 《山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江南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二)
杜牧 《江南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江南村》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二) 杜牧《秋夕》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泊秦淮》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赠别》其一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
杜牧
《赠别》其一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
《赠别》其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赠别》其二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杜牧
《题齐安城楼》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杜牧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杜牧 《金谷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 《金谷园》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 《送隐者一绝》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杜牧 《早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杜牧
《汴河阻冻》
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 《怅诗》
《叹花》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 《题乌江亭》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
杜牧 《泊秦淮》
古诗词中的荷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爱莲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
《望海潮》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苏幕遮》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叶上初阳干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西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
乐府古辞 《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古辞 《西洲曲》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
《踏莎行》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
《踏莎行》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贺铸
《踏莎行》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
《临江仙》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张元干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杨万里 《昭君怨·咏荷上雨》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朝
皇甫嵩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