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路的连接》评课稿       谢玉娟

(2014-01-09 10:58:42)
分类: 评课

《电路的连接》评课稿

谢玉娟

    11月26日听了王玉敏老师的一节《电路的连接》,感觉王老师为了这节课精心做了课前准备。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在学法指导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迁移,巧妙的找到学生知识的增长点,并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教育背景下,王老师这节课本身就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如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实验演示巧妙利用美术课堂的画板架等等。下面就本节课最有感触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教学,这个环节王老师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得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王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自主探究,巧妙铺设情境问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时候就是新旧知识不平衡的时候。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学生认知的构建就是新认知对旧认知带来的冲击,并通过个体的整合加工,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在王老师的预设问题中,学生逐步达成新认知的平衡,完成知识的构建。如探究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作用的时候,学生的旧知会局限的认为开关断开就会是用电器停止工作,但并联电路一条支路开关断开其它支路用电器仍然工作,这就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冲击。王老师这时候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并联电路中电流路径不唯一,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个规律。告诉学生的知识,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体会则印象非常深刻。

同样的一节课,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个人认为本节课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会更好一些: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候是现对独立的分析、归纳出结论的,如果能相互比较可能效果会更好。(渗透“比较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2、演示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再严谨一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科学探究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