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3-01-11 11:15: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品教案及反思 |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洪县
【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灯座(灯泡)、纯水、食盐、玻璃、酒精喷灯、塑料尺、铅笔芯、食盐水、硬币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有关;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难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原因。
【教学互动设计】
出示各种导线并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提问:大家都知道电路中要用到导线,那么做这种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呢? 2.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3.
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是否会导电?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金属片、塑料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粉笔、硬币等
提问:你能探究出其中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吗?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实验探究: 1.分组利用下列器材:电源、导线 、开关、电流表或小灯泡,检测下列物质:①金属片;②塑料尺;③玻璃棒;④铅笔芯;⑤食盐水;⑥粉笔;⑦硬币 能否导电。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思考】 a. 用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呢? 各组选派一名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对方案呢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2.进行实验测试,将测试结果归类填入横线上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1)导体: 实验演示: 1.纯水接入检测电路中观察电灯的亮、灭。 现象:电灯不亮 结论:纯水是绝缘体 2.取少量食盐加入纯水中,溶解后,接入检测电路中观察。 现象:电灯发光 结论:食盐水是导体 推理:常见到的水是否纯净?普通的水是否能导电? 3.将玻璃接入检测电路中,并用酒精喷灯将玻璃烧红,观察电灯的亮灭。 现象:电灯从不亮到亮 结论:烧红的玻璃能导电,是导体 4.举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导体,若表面被氧化或被腐蚀后,导电能力也会下降甚至不导电。 思考与讨论: 上述实验和实例中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是一成不变的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导体与绝缘体会相互转化。 5.半导体及应用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 |
(二)、金属导电
1.物质的构成
已经学过,物质由
分
子
构成,分子由
2.金属导电的原因
金属导体内部的原子核位置相对固定,但核外的电子能
金属导电的原因:内部存在大量
(三)、电阻
1.电阻的概念: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越大,到底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电能力越弱;
(3)电阻的符号:R
2.电阻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常用单位:千欧
(3)单位间换算关系:
1MΩ=
【课内练习】
【课时小结】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间的转化,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二、金属导电
三、电阻
反思:1.引入问题不够有效。可以取实物比如闸刀,或开关(老虎钳,起子等),提问为什么闸刀要做成这样,让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