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3-01-11 11:15:19)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品教案及反思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洪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知道常见的 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4.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5.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归纳总结能力与探究能力

   2.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继而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将导电性理论贯穿于实际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器材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灯座(灯泡)、纯水、食盐、玻璃、酒精喷灯、塑料尺、铅笔芯、食盐水、硬币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有关;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难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原因。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各种导线并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提问:大家都知道电路中要用到导线,那么做这种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呢?

  回答:导线的内芯是用铜或铝等金属做的,导线的外套是用橡胶或塑料做的。

2.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因为铜等金属能 导电 (通过电流),而橡胶或塑料等材料不能 导电 (不能通过电流)。可见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不能导电。

3. 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是否会导电?   

   回答:可用电流表或小灯泡,如果电流表偏转或小灯泡发光,说明能导电。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金属片、塑料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粉笔、硬币等

提问:你能探究出其中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实验探究:

1.分组利用下列器材:电源、导线 、开关、电流表或小灯泡,检测下列物质:①金属片;②塑料尺;③玻璃棒;④铅笔芯;⑤食盐水;⑥粉笔;⑦硬币 能否导电。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思考】 a. 用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呢?

         b.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各组选派一名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对方案呢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2.进行实验测试,将测试结果归类填入横线上

容易导电(  小灯泡发光  )  的物质为  ①④⑤⑦ 

不容易导电(  小灯泡不发光  )的物质有  ②③⑥ 

 

1)导体:  容易  导电的物质。常见的导体有:所有金属(水银)、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 不容易  导电的物质。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瓷、干 木头、油、干燥的空气、纯水等。

 3)家庭电路中的导线都是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做外套的原因是  防止导电而使人触电 

 

实验演示:

1.纯水接入检测电路中观察电灯的亮、灭。

现象:电灯不亮

结论:纯水是绝缘体

2.取少量食盐加入纯水中,溶解后,接入检测电路中观察。

现象:电灯发光

结论:食盐水是导体

推理:常见到的水是否纯净?普通的水是否能导电?

3.将玻璃接入检测电路中,并用酒精喷灯将玻璃烧红,观察电灯的亮灭。

现象:电灯从不亮到亮

结论:烧红的玻璃能导电,是导体

4.举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导体,若表面被氧化或被腐蚀后,导电能力也会下降甚至不导电。

思考与讨论:

上述实验和实例中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是一成不变的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导体与绝缘体会相互转化。

5.半导体及应用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        。应用:半导体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硅谷”意指  电子产品  基地。

 

 

 

 

 

 

 

 

 

 


 

 


   


(二)、金属导电

1.物质的构成

已经学过,物质由 构成,分子由  原子  构成,原子由  原子核  和绕原子核 高速运动的  电子  构成。在这些微粒中,  电子  带负电,  原子核  带正电。

 

2.金属导电的原因

金属导体内部的原子核位置相对固定,但核外的电子能  自由移动  ,能从一个地方  移动  到另一个地方。而非金属中,几乎不存在能  自由移动  的电子。

金属导电的原因:内部存在大量  自由电子 

(三)、电阻

1.电阻的概念: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越大,到底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电能力越弱;

(3)电阻的符号:R

2.电阻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常用单位:千欧  kΩ  、兆欧 MΩ

(3)单位间换算关系: 1MΩ=  10︿3   kΩ,1kΩ=  10︿3  Ω

 

 

【课内练习】

    1.下列物质中,①铁制钢笔;②橡皮;③铅笔芯;④棉衣;⑤人体的尿液;⑥玻璃杯;⑦电视机外壳;⑧干燥的空气。

    属于导体的是  ①③⑤  ,属于绝缘体的是  ②④⑥⑦⑧  

    2.金属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  (  C  )

    A.金属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金属导体中的电子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C.金属导体中有自由电子,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电子

    D.金属导体中没有自由电子,绝缘体中有自由电子

    3.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  大小  用电阻表示,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越大  ,电阻用字母  R  表示。

    4.完成下列换算。

    5兆欧=  5× 103  千欧  0.5千欧=  500 

    30欧=  0.03  千欧=  3×10-5  兆欧

   

 

【课时小结】

    重点:常见导体、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导体导电的微观解释。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间的转化,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实验设计   

            导体:定义;举例

 

 

              绝缘体:定义;举例

 

二、金属导电

  概念    本质

三、电阻

  概念    单位及单位换算

反思:1.引入问题不够有效。可以取实物比如闸刀,或开关(老虎钳,起子等),提问为什么闸刀要做成这样,让学生讨论。

     2.实验如能安排学生实验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最好能用flash演示,更为直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