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平阳昆阳二中科学组
平阳昆阳二中科学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50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自己优质课评比        玉飞

(2013-01-10 09:33: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开课。讲座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 的。

2、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3、了解并能正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1、能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能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探究。

3、能体会实验中包含的道理。

1、学会合作和交流。

2、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厉程。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

难点:地球形状是个球体的证明。

三、教学手段

分组讨论、模拟实验、问题生成、师生探究

四、教学准备:篮球、笔、直尺、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创设情景,通过实验现象和方法来讨论、分析,重视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几次画地球图中自我建构知识,体验学习喜悦感、激发学习兴趣,使空间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我们现在在哪里?(教室)

   在月球上吗?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揭题)

                                       

学生回答在地球上

在这个太空中最美丽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才是我们的家园     

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活跃气氛

新课:问题1:谈谈你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问题2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多媒体)

古代印度:大圆盾

古代巴比伦:大地是个龟背式的空心山

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

过渡:你们的认识(球体)符合实际吗?

(一)、探究地球形状

情景1、多媒体展示内容为:帆船离岸远去          

让学生仔细观看,发现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出:海面当球面)

(说明,由于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局限,可能会提不出问题,教师有必要帮一把。但这只是起一个示范作用。)

问题:对地球形状有何猜想?(球体或平面体)

预设:若学生猜想“站得高,看得远”

教师要多媒体展示

学生踊跃回答

 

 

 

 

 

 

 

观察、讨论形成疑惑

 

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学生自我讨论自己的问题并对地球形状作出猜想或假设

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提出问题能力

 

 

鼓励评价

品尝喜悦

过渡:如何验证猜想,实验器材用什么?(学生疑惑)

用现有的器材(铅笔、篮球和直尺)怎样进行模拟实验?

问题:帆船的船身与桅杆由铅笔的哪部位模拟?

原型

模型

 

 

 

 

 

 

帮助学生模拟实验建立(启发学生可以用其他器材)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任务(1):完成P83-84活动中空格。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

在实验中篮球的形状如果不是球体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生成问题、教师鼓励,出示圆饼形的物体

重复上面实验(现象相同)

 

 

 

 

解决学生思维冲突:

观测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亮上影子是弧形再次模拟实验(用圆饼形物体的不同侧面遮光观察影子的形状)

  

 

学生思考,

模拟实验建立,阅读课本实验活动

 

 

原型

模型

帆船

 

 铅笔

 

地球

 

直尺 

 地球

 

篮球 

 

学生阅读P83-84活动要求,分组实验探究

比较、表述实验结果

完成P83-84活动空格

 

 

 

学生提出问题2

在实验中模拟地球的形状不是球体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吗?

 

 

 

观察形状为圆饼形的物体重复实验,现象相同

学生形成思维冲突

培养学生模拟实验的建立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动手能力自主探究、比较分析能力

 

培养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鼓励评价,体验喜悦感

 

 

 

在实验中解决学生思维冲突,实事求是精神的形成

 

 

 

 

 

 

 

任务(2):你认为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还有哪些?反对的意见有哪些?

(再次解决思维冲突)

情景2

多媒体展示内容为:证据1证据2证据3

 

 

 

 

 

 

 

 

 

 

 

 

 

 

 

 

 

 

 

 

 

任务(3):画一画地球图(圆球体)

简单介绍画法、教师贴图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思考,说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证据1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2003年神五发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地球照片)

2亚里斯多德在观测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三年,第一次完成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通过学习自我再次否定地球是圆饼形的疑问

最后归纳:

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相当于船在大海中行驶,船像铅笔头,桅杆像铅笔,地球像篮球,是个圆球体。

 

学生在黑板板演一个圆圈(因为学生圆球体不会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判断能力

 

科技进步教育

 

 

 

 

 

 

 

 

 

 

在错误中建构知识更有效

 

重视探究过程归纳结论

 

 

 

活跃气氛

培养画图能力,理解圆球体

 

 

 

思考与讨论:

1、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

情景3、多媒体展示内容为:站得高,看得远

 

 

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举:

4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

5站得高,看得远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7上网可查

 

学生感悟: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一定的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正确认识自然事物的基础

 

培养学生表达、收集资料能力。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厉程

 

 

 

 

 

 

 

 

 

 

 

 

 

 

 

 

 

 

 

 

(二)、探究地球的大小

过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为什么经过三年才能环绕地球?

多媒体投影地球数字材料

任务(4):学生观察图示找出有关地球大小的信息

结论: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不规则球体)

 

 

 

 

 

穿插:像地球一样的人身材会怎样?(展示)

 

任务(5):修改黑板上的地球图(画成椭球体)

教师贴与刚才一样的地球图

 

 

 

 

 

 

 

 

 

 

学生阅读、体会、找出有关地球大小的信息:

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学生在原来圆球体上板演

学生提出问题3为什么最后所贴地球图还是与原来一样呢?

 

 

 

 

 

完成P85思考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很难想像的东西,通过事例计算、比较而具体化,从而建立空间概念

 

活跃课堂气氛

 

形象理解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

(三)、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过渡:地球的内部结构怎样?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切开后的地球图。

任务(6):读图找模拟实验鸡蛋切开后相对应的结构(厚度比较)

任务(7):阅读课本在刚才贴的切开后的地球图填上内部结构名称及相关距离

 

 

学生看图、填名称

归纳:(强调由外向内)

蛋壳----地壳

蛋白----地幔

蛋黄----地核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类比形象化能力

更形象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七、板书设计(在各自后面贴图)

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圆球体

球体

           内部结构 由外向内 地壳、地幔、地核

 

 

归纳能力

八、练习:P84、课堂预设题目

 

学以致用

九、作业:作业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