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形神影:灵魂照相术在近代中国(上)

(2017-03-13 17:07:46)
标签:

杂谈

​​

撰文:王宏超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灵魂照相术(Spirit photography)源于西方,是美国摄影师威廉·穆勒在1860年代所首创。灵魂照相术的兴起,与摄影技术的产生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有关联,通过“灵魂照相”,多少能缓解一些丧亲者的悲痛情绪。伍廷芳把灵魂照相介绍进中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报刊上也刊载了一些国内外的灵魂照相片。徐班侯的灵魂照相,是中国首次进行的灵魂照相活动,此后,上海盛德坛和北京悟善社都进行过多次的灵魂照相。对于灵魂照相,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人进行怀疑和揭秘。在中国,亦有不少人批评灵魂照相的欺骗性及其惑众盈利的动机。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海灵学会及盛德坛等成为新文化阵营批判的主要对象,灵魂照相也在这样的背景中渐趋消歇。


1


西洋灵魂照相术的产生


1918年,温州人徐班侯遭遇船难,其家人通过扶乩为其夫妇之灵魂进行摄影,照片一经公布,遂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在徐班侯灵魂显相后,“谈者皆叹奇事,然则不知其然也。”之所以“不知其然”,概因灵魂照相是此前未有的“新技术”。摄影术是由西方传入的“新技术”,扶乩是中国传统的方术之一,利用乩坛进行灵魂照相,是传统形式和“新技术”的结合,且因为照片的形式对民众的视觉冲击很大,一时间灵魂照相成为社会上议论的热门话题。因此事件之影响,各地有关灵魂摄影的活动也开始红火起来,特别是各地的乩坛常常用灵魂摄影作为吸引人们注意的重要手段。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读书人都曾提到西方的灵魂照相术,如林纾在《畏庐琐记》中曾对西洋“为鬼拍照”做过描述:


西人好奇,必欲洞见鬼状。巴黎有讲神学者十余人,闻某处有凶宅,鬼物时时出没其间,则各挟一照相器,跧伏楼上。一闻声响,即争起以电光四射,各得一片,明日视之,模糊咸有鬼影,或见半身,或但得一头,状皆狞丑可怖,即少年女鬼,亦凶惨无媚态也。


后来也有人指出,“箕坛以西洋法所摄者也,谓能符召其神,而摄其容。”


照相术诞生后,摄影师在处理胶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正常光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最显著的现象是在被拍的人像旁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的影像,一般来说这一“多余者”的影像都比较模糊。“多余者”形象经常是被拍者已故的亲友,故这种成像方式被称为“灵魂照相”。成像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被拍者在照片冲洗出来之前是不自知的;另一种情况是失去亲属者去寻求摄影师的帮助,请其为自己已去世的亲属进行灵魂照相。后一种情况在诸多灵魂照相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照相术流行之前,生前留影,供后人缅怀,是难以实现的事。照相术发明之后,是否可以通过照相术为已逝者照相,成了很多人的期待。灵魂照相可说是应运而生,既满足了人们思念已故亲友的感情,又赢取了相应的利益。


灵魂照相术(Spirit photography)源于西方,是美国摄影师威廉·穆勒(William H.Mumler,1832-1884)在1860年代所首创。《中国摄影学会画报》1925年第10期曾刊载《灵魂照相之发明者》,详述其事:


世人对于灵魂照相,每肆讥评,目为容易制作之模拟品。殊不知模拟虽易,而防止之法更多。世固有摄影家行其诈术以愚人者,然亦未可一概而论。苟加以考究,其中亦颇有真实不妄者,足供哲理上之讨论。所谓灵魂照相者,实始于美国纽约市之摄影家麻姆拉(Mumler)。麻氏于从事营业时,曾屡于普通照片中摄得鬼影,即用以发卖,竟大获利。卒犯诈欺取财之慊,为有司捕缚,置于未决之狱,经长时间之裁判,结果以诈伪证据不充足,遂得释。由是反对幽灵写真确实之事,乃大喧传于欧美。更有著名之摄影家,行其证验之手续于麻氏。先由摄影专门家司礼(Slee)氏者,于麻氏撮取鬼影时,加以审慎之监察,认麻氏摄影机械及材料,并无何种异常之点。而乾片上竟有鬼影现出。第二次麻氏往访司礼,并不自携摄影器具,即假司氏摄影器复撮得一极明显之鬼影。当时并得积有二十八年摄影经验之老照相师卡尼伊(Mr. Gurney)在场为之立证。且施以严密之试验,证明麻氏撮摄方法,绝无何等诈伪之术发现。复有布鲁克林(Brooklyns)之摄影家昔微儿(Mr. Salver),亦经数度之考验,愿为麻氏作证。于是此三著名之摄影家遂同诣法庭,为了氏雪冤。盖麻氏乃摄影家而具有灵媒作用者,实为灵魂照相之元祖。此项裁判纪事,曾载于一千八百六十九年四月十二日纽约泰姆司新闻纸云。


威廉·穆勒的灵魂照相,起初为偶然而致。他在拍摄自拍照时,冲洗后发现照片中有他侄子的影子,而他的侄子已经死去12年。这张照片被视为第一张灵魂照相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URdAWjMsdL0tbHDQKbxxqWFNEoSDaATajRzBN6BA6ibFqHWT59LzkaWFd9Hqvh7TZjnRJqppwQpSjibKsibB2VEA/0?wx_fmt=png

威廉·穆勒的第一张灵魂照相片,其照片背后为其已死的侄子的鬼影。(1861年)


了解灵魂照相的背景,除了照相技术的发明之外,还应注意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年至1865年之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经历的最为血腥的战争,罹难士兵约有62万,还有很多平民丧生。尽管战争伤亡人数远远少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很多国家,但是就人口的死亡率来说,却是非常之高。美国内战史学家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cPherson)的对比研究显示:南北战争中,“南部总体的死亡率,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何一国的死亡率,也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莱茵河与伏尔加河之间区域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的死亡率。”巨大的伤亡人数和极高的死亡率,使得南部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都遭受着失去亲友的悲痛。在某种意义上说,战争的伤亡,对于生者的心理打击更大,就如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在《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中所说的那样:


大多数非战斗人员对战争残酷影响的感受,并非通过自己的疾病或死亡,而是通过他们所亲近的士兵所遭受的苦难。士兵在战场上遭遇的死亡横祸,不仅摧毁了士兵个人,而且使他的亲朋好友也满怀痛苦与凄凉,令他们也成为了战争的伤亡者……丧亲者也可能遭受了精神、内心与希望的死亡,也即一种活着的死亡,内战的死亡最终属于幸存者。


每一场战争之后,除了物质上的恢复和重建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抚慰丧亲者的心理创伤。所以,对于战争死亡者,从国家层面到家庭层面,都会有许多仪式和祭祀活动,告慰死者之灵魂,通过赋予死亡以意义和价值,来缓解丧亲者心理上的悲伤情绪。照相术出现之前,人们尚无拍照留影的条件,有钱人或会通过画像来保存形象,死亡后其后人也会通过画像来缅怀故人。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则因为画像成本太高而很难实现。在战争中突然死亡的人,多数是没有留下任何画像或照相的,这个时期出现的“灵魂照相术”,能为死去之人“拍照留影”,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灵魂照相多少能满足一些人们对于亲人的哀思之情。威廉·穆勒从中看到“商机”,遂以灵媒自居,开始经营灵魂照相的业务。


威廉·穆勒最为有名的作品,是为林肯之遗孀玛丽·托德(Mary Todd Lincoln)所拍的照片,在其身后,有林肯之“鬼影”。这张照片对于普通人认识灵魂照相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URdAWjMsdL0tbHDQKbxxqWFNEoSDaATVICJIe8QVLEEicnJxlN13bic5K5jXytudQs5GauowCf7eDBIvpspVWJg/0?wx_fmt=png

林肯之遗孀玛丽·托德·林肯与林肯之“鬼影”,威廉·穆勒,1869年“拍摄”。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URdAWjMsdL0tbHDQKbxxqWFNEoSDaATicgvztxGycPwqAjGcMibovOBkpQYJFMicWYic0nVja539Tdn3OnRxMkf9w/0?wx_fmt=png

林肯像。对比左图之“鬼影”与林肯像,十分相似。


在南北战争中,林肯的死最具悲剧意味。在战争结束之际,为美国的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林肯却突然遇刺,美国人在震惊之余,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林肯的死极富象征意义:


在耶稣受难日,林肯死了。此时,距李将军投降日尚不足一周;此时,战争的杀戮即将停止。林肯的死亡是最后的死亡,也在很多方面象征着这场战争的一切损失。全国范围的悲伤宣泄,象征着这场战争的巨大灾难。正如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歌词所言,这是“一场全国范围的葬礼”。林肯之死既是每个士兵的死亡,又是全体士兵的死亡,但它又起到了供民众宣泄哀伤之外的作用。


对于林肯的死,最为悲伤莫过于他的妻子玛丽·托德。她与林肯的感情至深,林肯遇刺后,她因为过度悲伤,未能参加林肯的葬礼,因为对林肯的思念,一直到去世,都穿着丧服。林肯“鬼影”照片的出现,不论是对玛丽·托德,还是美国民众,应该都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假如说灵魂照相术是一种“伪技艺”的话,那么威廉·穆勒就是最能把握机会的“作伪者”了。此后威廉·穆勒还“拍摄”了许多灵魂照片,引起很大轰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