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jschina.com.cn/0/10/58/77/10587783_999986.jpg—— 是一种教育智慧" TITLE="示弱 —— 是一种教育智慧" />(贝克汉姆和女儿)
“当你正在投入地上课时,一位学生突然大声推门进来,自顾自地坐到座位上,你本能的第一反应什么?(吓一跳)对,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老师表达“生气、批评、甚至大骂一通”是一般老师的通常表现.但是仔细分析“这样一来,本是受伤害的你变成了伤害学生的人,由原来的弱势变成了强势,学生被你这么劈头盖脑的批评,丝毫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伤害了师生关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正确应该是:向学生适度示弱,教师应坦诚自己的原始情绪,可以这样对这位同学说:“你刚刚这样推门进来,老师被你吓了一大跳,我刚讲到哪里了?”。即先描述行为,再表达原始情绪,适时示弱,表述自己的行为因此而发生的改变。
——————————————————————————————————————————
“示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智慧,适度示弱既唤起全班学生的同情心,又能让犯错误的学生自己产生愧疚,进而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和对老师宽容的感激,从而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http://photo.hebnews.cn/attachement/jpg/site2/20110715/00016cfefe5c0f89fa0144.jpg—— 是一种教育智慧" TITLE="示弱 —— 是一种教育智慧" />(贝克汉姆)
联系生活实际,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毫不示弱”这样的词来表现一个人的勇敢精神;教育中,我们也通常这样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勇往直前,不能示弱。对教师来说,习惯于处处表现“勇者”形象,师道尊严往往被理解和表现成为“我是老师,你必须听我的”,“因为我是老师,我一定是对的”,因此面对孩子的唐突,面对孩子的偶然,甚至是过错,教师通常表现的就是生气、批评、责骂,甚至会出现一些惩罚措施。我们总是单一认为,或者简单的思考,面对孩子的过错,教育的办法就是批评。也因此,通常情况下,原本应该是一次教育的机会变成教师的一种情绪宣泄,而在教师本身看来,认为那就是教育,且不曾思考这样的“教育”背后,对于孩子来说收获的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每一个教育行为实施之前,都能迅速判断和清楚教育的结果,也许我们就会思考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勇者”和“弱者”问题了。
——————————————————————————————————————————
这让我想起了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种则资料,蜥蜴和恐龙原来是同类,可如今恐龙灭绝,蜥蜴一直存活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而蜥蜴小巧灵活,便于隐蔽自己,因此在自然界存活了下来。这个例子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生活中,过于逞强好胜的人通常会撞得头破血流,适度忍让,泰然处之,平和宽容往往能够让人坚持到底。
生活是这样,教育更应如此。“适者生存”应该成为检验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准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如此看来,吴教授提出的并在案例中分析的关于“示弱”这一教育策略的运用,真的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学生必备的教育技能,更是教育的一种智慧。
http://pic.newssc.org/0/12/13/24/12132467_827259.jpg—— 是一种教育智慧" TITLE="示弱 —— 是一种教育智慧" />(贝克汉姆一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