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变态娘"的家长之多少!

标签:
教育 |
分类: 正向教育 |
-------------------------------------------------------------------
---------------
因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丈夫有分歧,争执中丈夫斥责她“变态”,这位武汉妈妈于是以“变态娘”自居。
“大熊猫”的写实帖子,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跟帖“晒”起自己的“变态”经历,大部分网友都自称是孩子的父母也自认是“变态娘”、“变态爹”,诉说着“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辛劳与“变态”。
帖子中,“大熊猫”说:“变态?变态!是呀,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愿意强加给孩子无尽的压力和无穷的重担,上刀山下火海,为了孩子父母愿意牺牲自己。可学习是无法替代的,竞争如此白热化,做家长的,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挣扎在洪流中,疲惫着厌倦着烦恼着痛苦着、努力向所谓的岸边挤去,即使心如刀绞却不肯伸手去捞,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都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
据媒体报道,“大熊猫”原是一名中专老师,现在做个体生意。她女儿今年12岁,刚小学毕业,准备“小升初”。从三年级开始,她就让女儿参加培优班、上奥数班。看到女儿一度被奥数折磨得内向、忧郁、少言寡语,她也允许女儿中断过一段时间的培优,但面对“小升初”的压力,迫不得已她又拽着女儿重回培优大军。
“大熊猫”坦言,当前,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控制上课时间和减少作业等措施,看似是为孩子们“减了负”,然而,一些名牌中学为了获取优秀生源设立了诸多“路障”、“门槛”,如奥数获奖证等。为了能进入名校,不少孩子不得不去培优,“减负”的效果全都体现在了“加正”上。
--------------------------
“变态娘”“变态爹”很无奈
--------------------------
家长群里,面对这个问题,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家长都作了肯定回答——我们身边,自认为是“变态娘”、“变态爹”的真不少。
http://s15/middle/760fcb0fga8dbdce07e7e&690(赵薇的儿子多刻苦!)
家长曾先生坦言,自己和孩子他妈对儿子也挺“变态”:“现在儿子的眼睛也开始近视了!他经常因为没有在课间把家庭作业做完而挨打!因为放学后要去培优!他不愿去培优,想去打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拍被他妈摔烂了!”
家长刘先生在南宁市打工,无房无车,月收入2000多元,他自认为自己比其他“变态爹”好一点,因为他目前只“逼”孩子上兴趣班:“孩子刚6岁,为了让他有一个学习的好习惯,暑假我送他去参加了一个主持人兴趣班、一个跆拳道班。有时他不想去,我会很急地训他一顿,过后又很后悔。其实我也每时每刻在衡量,自己对孩子是不是要求太过了。”
自责之余,刘先生认为自己这样做和“变态娘”的出发点一致:多学一点对孩子总是好的。“开学他就上一年级,我带他去报名时,报名表上就要求填写‘特长’一项。如果不参加兴趣班,这项岂不是空白?”
家长“一木成林”也认为,不让孩子多学行不通,因为“目前的升学趋势就是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试问没有数奥、英奥证书,好的学校是否会收你家小孩?就是住在学校对面人家也不收的”。
刘先生表示,“变态娘”、“变态爹”真实反映了一种教育现实,是大环境之下的必然现象,“我相信每个人都懂得,给小孩太大压力不好,但现实逼着你,我们不能改变现状,不得不随大流”。
------------------------
有没有拯救“变态”的可能
------------------------
有的家长坚决力挺“变态娘”:
家长韦女士认为,“之所以有‘变态娘’、‘变态爹’,可能其中有些家长是为了面子,但更多的家长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校风而择校,所以培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自己没有能力辅导,不送去培优怎么办?抱怨是没有用的,好的学校,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不一样的,名牌大学提供的机会当然多于普通大学。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家长黄先生认为,生活中诚然有部分没有好的教育背景的人事业也很成功,“但如果他回忆自己的一生,初、高中成绩不好,也是过得比较郁闷的,没有上名牌大学的经历也是一个遗憾。中国从隋唐科举考试以来都是注重功名的,这种千年来的文化心理是不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消失的”。
有的家长拒绝做“变态娘”:
未婚人士谭小姐经常辅导侄儿的学习,她认为家长“变态”,“其实这里面家长也有责任,他们过于在意分数和排名。在这种教育下孩子真正学到的东西不见得增加了”。谭小姐说她只赞成侄儿去参加英语培优,全球化时代,英语必须学好。
http://s3/middle/760fcb0fga8dbe5f70262&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