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倡导:"奶爸"育儿好处多

(2011-04-16 21:08:21)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妈妈担负着鱼儿的重任,但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而且孩子也需要爸爸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方法。"男妈"育儿好处多。


 

爸爸的性格将决定宝宝的性格

性格往往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对孩子成长和成年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有着现实的深远意义。爸爸的性格较妈妈要爽朗、大度、坚强、勇敢等(大多数),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这也是妈妈和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影响,爸爸是唯一。

爸爸培养孩子的智力发育、领导才能、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培养更突出

孩子的能力和爸爸的性格和爸爸对孩子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爸爸对孩子智力发育、领导能力、自理能力和道德观的培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及时爸爸和妈妈作出同样的行为,孩子所收到的刺激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妈妈刺激孩子的情绪,而爸爸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孩子从小受到爸爸的教育,就能成为智力发达、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人。

爸爸亲切的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理解新概念,同时具有坚强的毅力,更会关心他人。

亲切对待孩子,就是要做爸爸的认可孩子的自律性。平时爸爸爸爸经常做抚摸孩子的小脸蛋等亲切行为,多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独自处理自己的事情。缺乏关心和尊重的偏爱反而会抑制孩子的能力。

爸爸对儿子产生的影响各大

跟女儿相比,爸爸对儿子的影响更显著。通过跟爸爸玩游戏,儿子能学到爸爸具有的男人风度,尤其是刺激身体的激烈活动对儿子的智力发展也非常重要。如今有很多女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但是有些爸爸依然怀疑女儿的能力,并主动给予帮助,这种教育方式会妨碍女儿的智力发育。换句话说,当儿子请求帮助,爸爸会鼓励儿子独立尝试,但是女儿不请求帮助,爸爸也想主动帮助女儿。据说,印度前首相英迪拉.甘地和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爸爸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从现在开始,爸爸也应该相对儿子一样更加积极地教育女儿。

http://s12/middle/607ac2c1xa0e23d7deacb&690

为了培养子女能力,爸爸需要做的事情

第一 经常抱孩子。

经常和孩子保持身通体接触,就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在现实中爸爸接触孩子时间远远少于妈妈,身体接触不仅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并且让孩子感受父爱,能够很好的稳定情绪。

第二 经常陪孩子玩游戏。

经常和孩子玩捉迷藏和球类游戏,就能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发育。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陪孩子到公园做运动,或在室内玩摔角、打篮球等游戏。

第三 经常夸孩子。

鼓励和夸奖孩子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发育,因此,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智力高于冷酷和严格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这也是正向教育、赏识教育的根本、基础。

第四 经常念书给孩子听。

书店有许多的童话故事录音带,但是孩子不只是想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它更想和爸爸交流情感,因此爸爸亲自念书给孩子听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第五 温柔的对待妻子。

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会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爸爸温柔的对待妻子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第六 爸爸对孩子不要过于严格。

适当的严格教育有利于孩子的道德发育,但对于小孩子他们更需要爸爸的亲切。如果爸爸过于严格,经常命令孩子“不行”、“不要做”、“拿那个给我”等孩子的情绪很容易消沉,不敢和爸爸说话,习惯看爸爸脸色行事,甚至过于依赖妈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智力发育要迟缓,而且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容易成为做事变被动的人。

第七 缺乏爸爸的关心就会阻碍正常的发育。

不管孩子玩游戏还是吃饭,有些爸爸只顾自己的事情。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关注,付出一定努力,如果依然得不到爸爸关注,孩子就会失落。如果缺乏和爸爸的身体接触和交流,男孩的智力、身体发育受到阻碍,而且容易出现女性化的倾向,女孩容易出现逃避男孩的现象。

第八 爸爸过度保护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领导力。

很多年轻的爸爸对子女保护超出正常的范畴。过去一个家庭很多孩子,而现在一般一个,由于治安不稳定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度。这样会使孩子出现反感或者孩子变得脆弱,最后变成依赖别人的人。


 

http://s1/middle/607ac2c1xa0cee81d3990&690&690


【思考】透视当今社会和家庭: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爸爸主外忙于事务,在妈妈和“隔代人”的教育下,孩子变得软弱、胆小、自私、懒惰、偏激和男孩女性化、心智单一化等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提倡“男妈”育儿大有益处,对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