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老”越红张越红(中)

(2009-07-07 23:21:00)
标签:

杂谈

        张越红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在新的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第一天训练,她和翻译按日程表上标明的时间,提前十五分钟赶到球馆,推门一看愣在那里:其他队员已经在热火朝天做着准备活动了,就像有人组织一样很有序,很整齐,而且像是已经练了好一会儿了。张越红的第一反应是以为自己的表慢了,翻译也吓了一跳,她比张越红更知道日本人多么不能容忍迟到。

    情急之下赶忙询问队伍管理,回答是:对不起,不要紧张,这些球员都是自觉早来的。一般九点半开始训练的话,她们八点半就会到,下午两点半训练,她们一点半就来了。

    这弄得张越红两难。

    人家都提早一个小时来,等人家都热身差不多了你才来,似乎有些不合适;可是明明九点半开始训练,早来一个小时是不是太夸张了?我又不是日本人,没必要一样吧!

    摸索了一阵子,张越红决定折衷:每堂训练课提前半小时到,充分利用那半个小时做好热身就行了。

    在日本,把握好上课的时间是艺术,掌握何时下课的火候更是学问。

    第一天的训练结束,教练宣布下课。

    张越红停下来转身要去放松,忽然发现日本球员没有一个停下来的,她只好跟着一起练,越练心里越纳闷:难道还要再自觉延长一小时再下课吗?

    “不要再加练了!”教练说了第一次,没人应。

    “不要再加练了!”教练又说了一次,还是没人应。

    “直到教练说第三遍‘不要再加练了!回去休息吧!’那语气就像是在求大家不要练了,队员才陆续停下来,放下手中的球,一路小跑去放松身体。”张越红说自己不会讲故事,可是讲起日本人的认真劲儿,绝对绘声绘色,“估计这就是她们的传统,体现了日本的女排精神吧!每到那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张越红是痛快人,说话办事都是直去直来,刚到日本时,她一时很难理解适应日本人的这种行事方式。

   “和中国的训练相比,日本的训练强度并不大,但是要求队员精神更加集中,踏实训练,虚心求教。刚开始在训练中看到很多球几乎没有难度,日本球员却打得津津有味,眼神专注,垫一下球还要认真地喊一声‘是’或是‘对吗’,我觉得特别夸张。”

    不过相处时间长了,张越红慢慢明白,这就是日本人的文化,是她们的生活态度:我的能力可能有限,但是我会非常认真的做事,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事,我把它做好,一样可以赢得尊重。

    “凡事确实就怕认真二字,但是太认真了有时候也挺招人烦。”张越红丝毫不隐瞒自己和日本人交往磨合的心路历程。

    “去日本打球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打了这么多年球,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了,在日本打联赛,技术方面肯定可以很轻松的应对,可是到了日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准 备比赛的方式不同,我的优势在备战阶段完全体现不出来,日本人也不会因为我经验丰富就不跟我较真儿。他们对备战抠得可细了,一个球一个球的分析,分析完一遍不放心,还要分析第二遍、第三遍。都准备完了也不踏实,还想着怎么能万无一失。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心烦,觉得特别磨人。”

    当然,事情总有两面,慢慢适应了球队的方式后,张越红也尝到了日本人注重细节的甜头:“每堂训练课都有新东西可学,特别是球队的技术人员建立的庞大数据库,针对对手每一个球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的一系列方法,从拦网的手形到防守的动作,从线路的判断到拦防如何配合,非常细,很有针对性,到比赛的关键球就发现准备的东西很有用,而且打到后来的关键比赛,关键比分,我们平时做的那些看似没用的功课,就会派上用场。”

    “不到日本打球,可能我永远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张越红总结说,在日本人的训练宝典上,和“态度”放在同等高度的,就是“细节”。

   

    论资历和取得的成绩,即使在整个日本V联赛中,张越红都是绝对大牌。

    在东丽队乃至参加V联赛所有球队的队员履历表上,只有张越红一个人曾经拿到过奥运会冠军。在东丽队和张越红打对角的另一个主攻手、日本女排的偶像级球星木村沙织人气很旺,但是履历表上关于奥运会的一项,只是“参加过”而已。

    朋友跟张越红提起这个,她很自豪:“关键是中国女排优秀!”

    张越红承认,在东丽队,教练和队员都非常尊敬自己。

   “后来我才弄清楚,日本人除了尊重比自己强的人,还非常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我来自中国女排,又比她们岁数都大,所以大家都特别尊敬我。”

    从日本归来,张越红不时拿自己的“高龄”开玩笑,其实去年冬天刚到日本时,她还非常“忌讳”别人提她的年龄。在那本排球杂志里,有一大段文字就是质疑东丽队引进33岁“高龄”的张越红,能否填补上赛季夺冠功臣荒木绘里香赴意大利打球后留下的空白。

   “我虽然不会日语,但是我看得懂里面的汉字,连起来能猜出大概的意思,就是觉得我年龄大了,状态难保,东丽队搞不好做了亏本买卖。”张越红一直保留着那本杂志,用来激励自己,“我在日本打球的六个月,可以说是从这本杂志起步的。看到对自己的质疑,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过这反而激励了我,让我更想证明自己,体现出自身价值,毕竟俱乐部花钱请我,我不想让人家小看。”

    联赛第一场比赛,对阵NEC,东丽队3比0取胜,张越红初次亮相,表现中规中矩。赛后采访,记者们翻来覆去,关心的就是她的年龄。

    “我不可能绝对没有压力,况且那时候我刚去,还没有找到感觉。”张越红坦言。

    “其实第一场比赛,还没上场,我就有点累了。因为日本联赛都是中午打,球队上午还要安排80分钟的训练,12点比赛,11点20训练才结束,之后匆匆换了衣服就到后场热身了。两三场比赛打下来,我才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倒是东丽队的教练和队员一直很信任张越红,联赛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从训练中看出“乔桑”弹跳力惊人、技艺出众了。

    一天,张越红在训练中忽然发现,比自己小11岁的木村沙织正在聚精会神看她扣球。

    “第二天木村就开始在训练中练着扣小斜线,虽然总是扣不好,但还是刻意打,加练也练这个,那时候我对自己说,这个很知道上进的小姑娘,开始有意识地向我学习了。”

    东丽队队员年龄普遍偏小,22岁的木村沙织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了。

    在张越红眼里,木村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性格开朗,聪明好学。不过因为语言不通,她们之间交流很少,为了表示对大姐姐的友好,爱笑的木村沙织只好一见到张越红就笑得更加灿烂。

    “比赛打到后来,木村的小斜线已经打得很好了,手法上还有了一些变化。而且我发现她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训练的时候拼命想办法弥补,她扣球力量不够,所以总是想尽办法提高成功率。这半年,我眼看着她在进步。”

    尽管没有正式向张越红请教过,但是木村沙织深知张越红带给她的帮助。

    张越红在东丽队打的最后一场比赛,是黑鹫旗杯决赛。赛后木村沙织流着泪说:“这是张姐姐和我们在一起打的最后一场球,能拿到冠军太好了。这个赛季,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为了张姐姐我今后也一定会更努力,继续去夺取胜利。”

    东丽队的另一名年轻球员说:“我们一直跟在张姐姐身后,是她带领我们一步一步接近胜利。”

    在此之前,张越红已经和队友一起获得了V联赛冠军,作为季后赛得分王,她还成为七年来V联赛的第一位外籍MVP。

    所有的荣誉,再加上队友如此的评价,令张越红感觉很欣慰:“在日本打球虽然只有六个月,但是我收获了很多,再次证明自己,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