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2018-12-13 12:19:48)
分类: 教育教学

部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相对于以往教材,更加重视了语文要素的落实和重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在部编教材中,每一课的语文要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来呈现。例如前段时间我校徐万晓老师参加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他选取了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一课。在研读教材时我们发现,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是 “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表现出来。”于是,我们就将这课的语言训练点定位为:通过表演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将整篇文章的教学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第16自然段):随文识字,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如:“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

第二板块(第79自然段):通过表演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明白“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为了不让表演流于形式,徐老师设计了一个森林电影学院的情景,在课上对演员进行培训。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一听表演就兴奋,为了组织好课堂纪律,定了两条校规。然后分演员培训三课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有效指导。第一课:解读剧本,学会动作;第二课:情景再现,模仿表情;第三课:同桌排练,个别指导。三课过后,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就把狐狸和老虎的表情、动作表演的惟妙惟肖了。最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成语的意思。教师相机推荐阅读台湾省出版的《写给儿童的成语故事》这本书,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这样的课堂是轻松快乐的,也是扎实有效的。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同时,学会了如何表演,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自然落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