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自我教练,我彻底摆脱了「庸庸碌碌」的状态

标签:
教练目标自我管理行动 |
分类: NLP教练技术 |
文:王鸥飏
有一个30多岁的哥们在茶馆里喝咖啡。
因为,他如果没有每天3杯浓咖啡,上班根本就打不起精神。
在外人看来,他高学历高收入,体系内大学任教前途无量。
但跟他聊着聊着,我们发现他一点都不快乐。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找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共鸣:
工作没有成就感,每天重复无聊的事情老是在应付领导的任务,还有领导的指令。
没有时间陪家里人,累成工作狗。
经常要应酬喝酒,一体检,发现已经得了脂肪肝。
工资就那么点,奖金要看领导脸色。
一眼就可以看到十年以后的自己,最多就是领导现在的样子。
股票套牢了,翻身要靠下一代人了。
房子买不起了,涨的速度跟不上收入上升。
讨厌贴发票,写总结,还有应付评估,每周都是表哥的节奏……
我看看 190 多斤的这个死胖子,想像一下十年后,可能会 240 斤的样子,继续在高校每天上课骗骗女大学生,对领导卑躬屈膝奉承献媚……
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放下了自己 2008 年的照片……
没错,这就是我,以前的我。
当我学习了教练技术,每年拿出近 20 天时间,将近 10 年了。
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教练技术,简单的来说,是指,通过一系列教练的方法,帮助对方找到想要达成的目标(通常叫做B点),也帮助对方明确现在的状态(通常叫做A点),然后,帮助对方找到行动方法(通常叫做,从A点到B点)。
自我教练,Self coach,就是用教练方法帮助自己清晰目标,找到资源,进而聚焦到行动上去实现目标。
明确目标
自己跟自己,是可以进入很好的交流状态的,因为你可以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 A 点到 B 点其实很容易。
自我教练最大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可以很好地找到自己的真实 B 点,你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东西,无非就是我们可能要的东西太多。
如果真的不容易想明白,可以用梦想-愿景-使命-目标的教练工具,来帮助自己找到。(这个工具,我会在「一块听听」的分享中详细介绍)
然后我们可以用数字(工具)去放大,然后聚焦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比如,最近我在北京开了一场《情商教练》的课。
赶飞机那天,航班全部延误,我从浦东赶到虹桥去乘高铁。
我用十一分钟跑了两公里,愣是从虹桥 T2 航站楼跑到虹桥高铁站。
退掉一张票才能买票,我直到 21 点 03 分才到了那个进站口,21 点 10 分的车,我飞奔上去,可是,没票了。
我用了教练的方式跟检票的人沟通了一下,那哥们儿就让我上去了。
到南京再转一辆动车,第二天早上 8 点 55 分到北京南站,9 点 35 分到教室,总算 9 点 35 分正式上课了。
看上去很惊险很紧张,可这个过程当中,只有跑步的那一会儿我心里稍微有点凌乱,因为要算还有多少时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案。
但是一旦我进了上了高铁,我发现我自己一下就进入了状态了。
在那一段旅程当中,我做了两次自我教练,非常清晰地聚焦了我那个班,接下来的三个模块分别的设计、大纲,然后非常清晰地确定了,我接下来 12 本《教练式培训师》系列书籍的步骤及内容。
这一路上,我还直接设计好了其中一套 54 张卡片,每一张代表什么样的教练工具,背后讲什么内容都一清二楚,我一共只花了 3 个小时就把这一系列事情安排好了!
找到资源
当我们非常清晰地到了 B 点, 接下来就要去觉察自己的 A 点了。
我现在的困难是什么?
尤其是聚焦,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最困难的那一项。
相对来说,自我教练在找 A 点的过程当中,也是比较容易的。
而相对困难的是找路径,也就是你的资源。
教练当中有很多种寻找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介绍两个好用的小工具。
工具一:KISS 工具
Keep doing something——保持做什么事情?
Increase doing something——增加做什么事情?
Subtract doing something——减少做什么事情?
Stop doing something——不做什么事情?
依次问自己这四个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如果你要实现你的目标,你需要继续、不做、加、减哪些事情?
KISS 是种很好的寻求资源的策略和方法,在自我教练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使用非常频繁。
工具二:三 Shift 工具:转换时间、转化角色、转换场景
一 Shift,转化时间:穿越出去,问问自己,再过两个月会怎么想;三年以后会怎么想,十年以后自己会怎么想?
二 Shift,转化角色:穿越出去,问问自己,竞争对手会怎么想;领导会怎么想;下级会怎么想;同伴会怎么想;父母会怎么想;重要的人他们会怎么想?
三 Shift,转换情境:问问自己,如果钱不是问题该怎么办?如果时间不是问题该怎么办?如果这是我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我会怎么办?
一旦转化出情境之后,通常情况下,会发现,哇!自己是非常充沛的,有无数的资源!
当然,如果自己实在想不出来的话,你可以在重要的人群当中,直接去问别人。
比如可以直接去问,我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给我一个建议?
你会发现,当你的 A 点和 B 点清晰了之后(这个前提很重要),他们会给你很多很多建议,而且很靠谱。
教练的哲学就是,每个人是有能力的,每个人是自由的,你有充沛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如果你真的发现:“哎呀我怎么没有资源。”
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找到方法。
最怕的倒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有方法不去做。
大部分人都是死在纠结当中,只有尝试,才知道这个方法好还是不好。
在赋能中行动
在自我教练当中,很多人都谈到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会放弃,我们不是圣人,遇到很多事情,人一定会产生很多的惰性。
比如,刚才吃晚饭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个排骨挺好吃的,那个巧克力蛋糕也不错。
你要知道小丸子(我女儿)的外婆是西点一级点心师,我们家老爷子是一级厨师,和平饭店出身的,我们家吃的东西简直是太丰盛了!
每天早上给你摆好了,蛋挞啊、馒头啊、烧麦啊、咸豆浆啊、各种各样的果汁啊、鸡蛋啊。
但是我吃的很简单,我自己吃个蛋,喝点豆浆,然后一点蔬菜就可以了。
因为我接下来是有个目标,就是让自己 BMI 达到 24 以下。
我在课程中发过愿,减不到多少斤,每个学生多少红包。
个人的动力,一般是靠群体的力量或者彼此的监督去实现。
就像一个人去健身不太会去,两个人就好很多;打麻将三缺一就不太敢不去了。
而如果像我这种,撂下狠话的,说我一定要干下什么事情,让所有群体去监督我的话,如果做不到,那我有多丢人啊,我说什么也是一个角儿啊。
所以,能发出这样一个狠心的人基本就已经成了。
所有的自我教练都要落实到行动。起心动念就行动,想到就去做,即使做一小步它也比什么不做强。
每天临睡之前或者早起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哪些、做得好的有哪些、做的不够的有哪些。
吾日三省吾身。
反思,不断地成长,每天减一个小的问题,那你一年慢慢慢慢就能减掉 300 多个。
自我教练的成果
目前,我成为了 PCT 教练式培训师的创始人。
我的主攻课程是教练式领导力、情商教练。
我的 IP 标签是亲子教练,每年 200 天的课程,30+ 教练个案,累计 30 多个团队教练项目。
3 年,我培养了 100 名年薪百万的培训师 12 个月,我让一个团队从倒数排位变成第一名,收入 5 倍过亿。
6 个月,我让一家企业从濒临破产到盈利 3 个亿。
4 个月,我让自己从 188 斤变成 140 斤。
1 个月,我让小白成为了小红,收入百万。
我没有专门请一个教练,我就是做自己的教练。
在自我教练过程中,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可以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影响 1000 年后的人类,这个决定将会是什么?”
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还经常会问自己:“如果三个月都没有任何收入,我是否会热衷于这份工作?”
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我也会问自己:“如果十年以后,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选择?”
我找到了自己的成长。
我自己做到了。
我也帮别人做到了。
现在,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