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协必须解散,重塑艺术自由

(2013-04-03 10:48:42)
标签:

解散

书协

作协

艺术

自由

文化

书协必须解散,重塑艺术自由

图(快雪时睛帖)

 

近年来,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与个别党政官员的腐败息息相关。受官场文化影响,部分艺术品的价值也按官职论价。某地有人曾花上千万元收藏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结果不当主席后,作品就贬值到100万元。

 

如此“艺术”事迹,早已见惯不怪,人们大都不太相信是那收藏家看走了眼,都明白他是另有所图——比如攀附这“主席”,以期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买其字不过是雅贿的手段,这已经是当事人心照不宣、外人也熟知的老戏码了。透过书协这层官样堂皇的中介,以艺术之名,权力的寄生虫们得以各取所需,反过来,艺术及其评价机制在权力干扰下,也已经被扭曲。

 

和作协一样,书协这类组织表面看是所谓群众组织,实质上仍是一个官办组织,执掌这些组织的也基本都是在职官员或退休官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某些有一定附庸风雅能力的官员,正在利用这个平台将收受贿赂公开化。同时,艺术作品被官员们以职位排序权力化,这对艺术市场自发的评价机制造成了粗暴的切割,更是对其他艺术家形成了不正当竞争的局面,官员书法家从中大渔其利,对艺术市场、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都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尽管如此,上述权力艺术结构仍然牢不可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今年1月底的换届,曾掀起轩然大波,原因是“主席”团高达64人(两人为兼职),成员中多数都是退休或在职政府官员。票选时唯一的书协主席人选则是省政协副主席。据说上任书协主席的市价因此立跌两成。对此,有代表性的两位反对者所持的理由则更有意思,一个说新当选的主席中有十数人不是中国书协成员或进书协的途径他不认可,另一个则干脆是因为站错了队,行贿省文联领导,礼送了事儿没办成,因而跳出来反对。他们内部没有人对如此臃肿的主席团感到奇怪,更没有人肯用艺术的眼光来打量这些主席的成色。

 

以权力跻身其中者,在分肥失利时,仍只持权力逻辑反击,艺术的原则在他们的行事逻辑里并没有什么位置。如果说,官员是以附庸风雅入的书协,那么浸淫既久,其艺术追求已经在政商利益链的运作中涤荡殆尽,足见权力介入艺术评价,是何等反艺术,对艺术的扼杀何等之烈。作协多阿谀之辈而畅销书作家大多不屑加入作协,与此正相仿佛。

 

不怕利益有交换,就怕权力干扰艺术。有些收藏家喜欢按职级价码收藏作品,我认为这属于个人品位和自主选择问题。官员当然也享有创作自由,有些人喜欢写点字,有人愿意花钱将作品买走,此乃自发交易,这没有问题,如果其中确有权力寻租,仍应撇开其艺术及交易以证据说话,按党纪和法律办。

 

历史上官员书艺精湛甚多,但权力牢牢把持艺术评价并大面积以权力职阶为作品定价,则亘古未有。这是因为,一来虽有文官制度却较为笼统,书艺在政治高层往往只是经国学术的陪衬,二来古代读书人修养较为全面,文官有自知之明而识者基本修养也较高,不好忽悠。

 

乾隆皇帝爱附庸风雅,辟三希堂以藏赏名帖,他的审美品位并没有逸出艺术本身。毛笔字中品人格和时代风气,今古差距一目了然。早日解散书协,解除附加在艺术身上的结构性权力侵蚀,艺术交易与腐败问题,就不容易被笼统地混为一谈,而官员艺术也不会招致如此之多的鄙夷,无论对艺术还是官员,都有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